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研训一体化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一体化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0.10(总第81期) 

校本研 Il一体他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刘大梅 

摘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已成为各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研训一体化”也成为实施校 本培训与校本研究的专有名词。研训为何要一体化,如何实现研训一体化,研训一体化怎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各学校在教育 

教学实践中正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将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学校研训一体化的具体操作与实施情况,对上述三个问题进 

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校本-z);1:校本研究;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 

1.校本培训 (1)培训与校本培训。“培训”一词源 

于企业,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业绩和经 营效率,对员工进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的培训,如产品生产流程培训、产品质量 

监督培训、经营策略培训、售后服务培训 等。“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 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郑金 

洲语)其内容主要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培 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文学艺术等综合 

素养培训及课题研究培训等。 

(2)校本培训的历史与现状。校本培 

训产生以前,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主要有 

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但随 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课程改 

革的风起云涌,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纷 纷发现,这种传统的培训形式已不能适 

应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其培训的内容 

总是滞后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缺乏 

针对性,不能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 际问题…… 

校本培训正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 

代,如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 始广泛实施“青蓝T程”带教制度,有效 

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校内培训,在全国各 

地引起了强烈的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培训” 

作为深化学校改革、引领学校发展的新 

名词日益深入广大学校及教师的心中, 学校领导逐渐意识到利用校内教师资 

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大量开展针 对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培训,不仅有利 

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师队伍 

的整体素质,更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 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因此,校本培训的核心因素被专家 们界定为三点: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 

了学校。与此同时,“专业引领”“同伴互 

助”“自我反思”也成为校本培训的专有 

名词。 2.校本研究 

(1)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课题研究 

是基于问题而进行的深入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研究。各级机构、各个领域、各 行各业都需要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 

题,因此课题研究具有普遍性及广泛性。 

最初的课题研究一般由正规的科研机构 

主持,在专业人士科学细致的调查与论 证的基础上,作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结 

论,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或提供解决问 题的看法与思路。校本研究南课题研究 

延伸而来,它将问题意识引入学校,要求 

从事教育教学_丁作的教师针对自己在教 

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索 

与研究,以提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 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与正规的课题研究比较,校本研究 

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行动研 究,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边思考 

边研究的过程;其次,它的研究程序也不 如正规的课题研究那么复杂,甚至不必 

经过太规范的科学论证;再次,校本研究 

一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侧重于问 题的解决,而不是理论的构建;最后,校 

本研究的人员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 因此,它的研究方向是用实践指导实践, 

走的是实践之路,对理论的要求不如正 

规的课题研究那么高。 (2)校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校本研 

究也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兴起 与校本培训一样,与教育改革紧密相关。 

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走的是专家引领下 

的理论联系实际之路。这种以专家为主 

体、教师为参与者的研究方式往往为教 育教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但不能真正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 

的实际问题,教师也因缺乏参与的积极 主动性不能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 

入细致的思考。 

我国于1985的《中国教育改革发 

展》纲要中提出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 

的口号,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 重要策略引起各级学校行政领导及教育 教学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校为本,联 系学校及实际情况、发展现状及发展需 

要,依托各地市区教研室及相关教育教 

学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 

性的研究,成为新时期各学校办学的新 

思路。 3.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之间的关系 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曾各自为政, 两者融为一体即“研训一体化”是2003 

年课程改革后,它是各级各类学校以及 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先后提出的教育科研 

新思路。 

所谓“研训一体化”,其实质是校本 培训与校本研究的内容与着力点为同一 

个目标与方向,即研究的问题从教育教 

学实际中来,培训也针对研究的问题而 2010.10(总第81期) 

展开,使研究过程成为培训过程,让参与 研究与培训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体验 

与实践,获得真正的收获与成长。 

巷 嚣 

业 自我培训 

直 

培 

匆Il 班主任 l 科任教师 

自我培 

二、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施 

策略 

1.以校本研究为前提 

校本培训的内容有如何提高教师的 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素养、课堂 

教学技能、经验总结能力等诸多方面,如 

果培训只注重理论的输入,那么,培训内 

容便因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很容易使 教师产生拒绝与排斥心理。 

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人 

手,重点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在研究 中,教师会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理论、经 

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产生需 

要学习的心理,对校本培训也就有了需 求。因此,学校实施研训一体化策略,以 

校本研究为前提,很有必要。 

(1)“问题意识”引起“研究动机”。提 

到研究,很多教师存在畏怯心理,认为研 究是专家所做的事情,一线教师要做研 

究,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都达不到要求, 很难做出成效。 

开展校本研究,培养教师的“问题意 识”是最重要的。其实,教师在教育教学 中每每会遇到一些迷惑或困难,鼓励教 

师将这些迷惑与困难清晰地呈现出来, 对其进行细致梳理,想想什么问题是有 

价值的问题,如果解决了,会给自己的教 育教学带来突破,以此问题作为自己在 

教育教学中经常思考与研究的对象,便 产生了“研究动机”。 

问题的提出是多向度的,如本校近 几年在教育教学中便提出如下问题进行 

研究:管理方面——“IS9000质量体系认 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实施目标 

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心理 

教育方面——“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课 题研究”“健康生活阳光少年课 

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方 

面——“改革工艺美术教材提 f垂 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研究” 

] “以篮球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 I直 程开发研究”“Bc长廊——小 I 学生英语模拟专题学习网站研 I培 究”“小学科学课程多样化研 

l . 究”“小学科学网络课程资源开 _J ’ 发研究”“小学数学资源库的建 

设与开发研究”;学科教学方面 

的——“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 研究”“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课 

题研究”,等等。 

(2)“自主思考”促进“研究行动”。在 

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困 难,困难的是提出问题以后如何做。 

一般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发现问题后 

求教于人或书本,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 

也就就此打住。“既然别人都不知道,不 能解决,自己不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缺乏主动对问题 

进行思考与研究的意识。以“小学语文习 作个性化研究”为例,该课题要解决的是 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个 

普遍问题: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单 

调雷同的现象较严重。 如何避免学生在作文时无病呻呤, 

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让学生进行个性 

化表达呢?很多语文教师都对此感到苦 

恼,但真正用绕此问题展开研究,积极主 动思考的却很少。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学生习作内容雷同 的根源何在?哪些专家和教师对此问题 

进行过专题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要取 

得新的突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如此深入思考,教师便有了积极的研究 

行动。 

2.以校本培训为手段 以问题意识为驱动,促进教师的研 

究行动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一 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研 

究”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 教师进行培训。由此可见,在校本研训一 

体化机制中,校本培训成为校本研究必 不可少的手段。 

(1)培训针对实际问题展开。校本培 

训为校本研究服务,使校本培训的内容 

主要围绕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而展开,这种培训一定要具备极强的针 对性,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在培训中教 师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与参与者。仍以 

“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研究”为例,在研 

究之初,教师至少应接受一次“国内外小 

学作文教学研究状况”的培训,只有在全 面了解别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才 

能在借鉴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否 

则,很有可能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本校 语文教师在研究此课题时,认真学习了 

“丁永宽的读写结合”“快速作文”“新概 

念作文”等相关作文研究的理念。 (2)经验共享是培训的主渠道。校本 

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展 

开,这种问题具有学校独特的个性,一般 

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它主要依赖于教 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探索,及时 

反思与总结,将点滴的经验累积起来。因 

此,对校本研究进程中每一问题的解决, 其最佳途径应当是教师之间经验共享。 

教师个体将在探索与研究中发现的规 律、方法和提炼的经验贡献出来,让全体 

教师分享,等于“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 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便有了不同的思 想”。 个体思想的荟萃,集体思想的凝结, 

教师互相成为施训者与受训者,互相学 

习,互相启迪,对研究的问题便有了深度 

认识。像本校每年给一年级教师开展的 “如何让一年级孩子迅速适应寄宿制生 

活”的培训,都是请上一届执教一年级的 老师传授经验,各位老师的“金点子”会 

聚在一起,帮助新上任的一年级老师较 

好地解决一年级孩子刚入校不能适应学 校生活的问题。 (3)适时介入专家引领。校本研究中, 

教师的经验共享一般停留在实际操作的 

层面,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会更 

科学合理,这样做有什么依据,教师往往 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如果教师长期停留 

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不能将认识提升到 一 一一一 一~一 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