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
[论文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资主体多元化;率市场化
[论文摘要]:我国金融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建立了比
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金融体制与金融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
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需要进行更
深层次的改革与调整。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
系列问题,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及金融体制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
贡献,并在发挥其财政供给、资金筹措功能上,对经济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
场发育却日显滞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我国经济步入国际经济
轨道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
在形成,资本全球流动加快。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所要求的健全
的金融体制,并对当前金融体制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金融体制概述
金融体制,是指一个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或认可的金融形态所形成
的体系或系统。它包括一国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
2
管体系的地位、职责分工、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金融体制是一个
国家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形成了各种
类型的金融体制模式。目前,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基本上都形
成了在法制基础上以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为监管调控中心,以商业银行
和证券机构为主题,与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并存,以货币、资
本、保险等金融市场为枢纽的金融体制。而我国现在采取的是以中央
银行为领导,以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
的金融体制。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
本身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国
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现有金融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金融宏
观调控与监管、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
问题,归纳而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进展到现在,主要有以下问题需
要解决: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
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由于银行
业之间缺乏必要的竞争,一方面导致了国有银行改革动力的不足,效
率低下;另一方面,非国有银行发展滞后,难以满足非国有经济的融
3
资要求。因此,首先要打破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发展新的体制。金融
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非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金融机构。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针对非国有产业融资的非国有银行、非国有金融机构,
放宽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让那些效益良好的经济实体进入金融市
场交易,让那些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甚至是违规经营的经济实体从金
融市场上有序地退出。
(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从中国整个价格体系来看,由于市场经济的有效导入,所有价格
基本上都放开了,而惟独作为金融产品价格之源的利率没有放开,没
有市场化,还是由国家指令性调整。利率制定的非市场化,不仅直接
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调整,使得判断宏观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和货币政策
效果好坏缺少了最准确的标准,还影响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
所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宏观经济改革都要求建立一个在市场
条件下比较有效的利率调整机制。
(三)分业与混业经营的问题
我国是在1995年通过《商业银行法》后才正式确立了分业经营制
度,然而,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在加入WTO的
新形势下,势必面对国外金融业强有力的挑战。同样,引起国内银行
的业内竞争加剧,造成银行利润率下降、业务风险增大,迫使许多银
行不得不考虑从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寻求自身的业务发展,于是各种取
向混业经营的金融创新已经悄然涌现。这几年,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
已经开始扩张,包括代收水电费、电话费、财务管理咨询、投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