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基础(12经济增长及其因素).

西方经济学基础(12经济增长及其因素).


增长率
1%
100
2%
100
3%
100
5%
100
7%
100
年份
0
10
111
122
135
165
201
30
135
182
246
448
817
50
165
272
448
1218
3312
70
201
406
781
3312
13429
100
272
739
2009
14841
109660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㈠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二战以后,由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社会主义兴起,并在20 世纪80年代前,经济增长以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速度发展,以1965 -1980年为例,苏联年均增长率是5.8%、中国6.4%、民主德国4.9 %,对应的资本主义发达国,美国2.7%、英国2.1%、联邦德国3.3%。 由此激起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经济 增长关键原因分析,普遍终落在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三种要素身上。 代表公式,可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Y=Af(L,K),其中Y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 入量,A表示技术状态。 其中具代表性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1939-1948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1956 新增长理论——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1、投资与资本积累 研究结果表明:高资本存量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 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投资是相关的。

投资占GDP比例较大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往往也高。例如新加坡 和日本,把相当于GDP35%用于投资,所以两国经济增长率超过6 %。而卢旺达和孟加拉,仅用不到GDP的5%用于投资,经济增长 率不到1.5%。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⑶政府与市场——计划与市场的选择 ①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政府是制度提供者,在经济社会中必须厘定政府与市场 边界,从而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 通过微观经济学学习,我们知道,政府在市场机制不能 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提供公共 物品,反对垄断,对外部性,政府采取税收、管制,明 确产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等。 但是政府在某些领域适度干预市场,并不等于政府完全 代替市场。从以上经济学理论学习,以及历史的经验表 明:计划经济遏制市场经济活力,存在难以克服信息处 理与协调困难,因此长期绩效不如市场经济制度。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4、开放与国际化 ⑴贸易能够提高本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 ⑵贸易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出口都是有资源比较 优势产品,而进口是资源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贸易还 提高双方资源配置效率。 ⑶贸易会带来许多“溢出”效应——先进管理及技术的 示范效应;推动国内同行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国内外 信息技术交流等。 但20世界50-60年代很多发展中国实行进口替代的内向 型政策,试图通过保护支持国内企业,实行闭关政策。 当时保护幼稚产业论是十分有影响的。但从几十年的经 济发展绩效分析,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出口导向 的外向型政策——减少贸易限制,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 过程中学习,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改革开 放就是典型。
西方经济学基础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㈠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㈠鼓励储蓄和投资 ㈡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研究开发 ㈢政治稳定(制度因素) ㈣重视教育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水平的 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 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 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 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 张。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在长期条 件下,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所带 来的国民收入增长,而不是指 现存的生产能力(资源)利用 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 增加(经济周期)。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 经济增长的累积效应 为什么不同国家间富裕程度相 差如此之大?经济增长率的不 同是解开谜底关键。不要小看 人均GDP 2%的年均增长。美 国经济家曼昆教授,用70规则 说明小小增长率对长期经济发 展产生的影响。 ——GDP年增长率为X%,则 GDP在70÷X年内翻一番。也 就是说,GDP2%的年均增长, 它意味着人均收入(GDP)每 35年翻一番。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㈠鼓励储蓄和投资 既然我们知道资本积累与投资,是促进经 济增长和提高一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因素, 那么政府应该鼓励储蓄。但同时我们要知 道,资本积累所引起的增长并不是免费的 午餐:它要求社会牺牲现期物品与劳务的 消费。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 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具有紧密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 技术知识反映了一社会对于事物存在和运行方式的理解, 人力资本则是指劳动者掌握技术和知识的能力,或者说 是这种理解传递到劳动者的一种状态。 曼昆教授这样比喻:技术知识是高质量的教科书,而人 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的时间量。工人的生 产率既取决于人们可以得到的高质量的教科书,又取取 决于他们用来阅读教科书的时间量。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4、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 ⑴经济增长率:rt=(Yt-Yt-1)/Yt-1 ⑵年平均增长率:lg(1+r)=lgYt - lgY1 n ⑴ 式中rt表示t年的增长率,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 Yt-1表示t-1的总产量。 ⑵式 中r代表年平均增长率,Yt代表最后一年的 国民生产总值,Y1代表第1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 值,年代表年份。


型(1988)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综合归纳一下,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增长常规因素如下:
1、投资与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 建筑存量,简称资本。 常识告诉我们,工具和设备能提高工人的 生产率(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基本特征, 高生产率自然单位产量增加,人均GDP也 增加。)

我们看一些实例,例如日本,从1890-2000年人均GDP 增长率是2.81,1890年它的人均GDP低于阿根廷,并且 大约是美国人均GDP的1/3多点。但凭借2.81%增长率, 10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1900- 2000年间经济增长率只有1.16%的孟加拉仍处于落后贫穷 的境地。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1、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 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即在某个高收入会停滞,实 现经济持续增长必要条件是加入技术升级因素。技术进 步是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持久发动机。 技术知识是懂得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技术进步 把技术知识运用到生产和服务获得,提高经济活动的效 率。 例如,100年前,大多数美国人在农场干活,这是因为农 业技术落后,要求大量的劳动投入才能养活所有人。现 在,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少数人就生产足以养活整个美 国的农产品。这种技术变革使大量劳动解放出来,从事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1、概念 经济增长(李善民P488):指一国家或地区一 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产品和劳务的增长。即 是一种产量的增加,可以用总产量GDP表示, 通常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是一个量的概念,而 经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 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 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 和制度结构总体进步。
一战后,美国劳动人口增长不多,但美国发达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质 量。据索洛估算,1909——1949年,美国人均产量增长1.8%中, 1.49%来源于技术进步。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2、制度因素 ⑴制度: 是指用来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涉及人类社会、 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分为正式的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由权力机构制定和实施的,由法律、法规等 组成。 ⑵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 ①降低交易费用:一方面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 生活中的摩擦与冲突,以免由此带来的效率的损失,另 一方面它使人民对未来形成较合理的预期,降低不确定 性。 ②诺斯(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推动经济增长最 终因素。尤其是产权制度的确立。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和实际经历获得知 识和技能。人力资本虽然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 察的性,但它同样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产生重要的影 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重要, 因为它具有正外部性。 人力资本也需积累和投资,只不过它是以教师、图书馆和 学习时间为形式投入。 例如: 美国、加拿大是最早由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的国家,19世纪 中,美加成年白人识字率达90%;反观南美洲诸国如古巴、 阿根廷成年白人识字率只有20-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