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社交媒体
作者:徐心冉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13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3-0025-0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交网站也在不断发展。从社交媒体出
发,以人人网为例,从几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并比较其与同时期、同类型的SNS
网络,分析它们的共性和特性,以推动社交媒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社交网络;新媒体;用户;人人网
中图分类号:F49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3.025
社交媒体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它的存在影响了社会方方面面。10年前,人人网的前身
校内网率先在清华大学传播,它的出现引爆了校园市场,从此便红遍全国高校。比起2011年
风光似锦的上市,现如今的人人网正面临着内外交患的境遇。本文以社交网站中比较具有代表
性的人人网为例,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相关结论分析了社交媒体发展进程中的利与弊。
1 我国主要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
如今互联网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社交媒体的崛起,互联网中的很多网站都有社交功能,可
以与网友互动,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心得,出现了由用户产生内容,由用户消费内容的新
局面。这种发展形式是非常好的。
目前,国内主流的社交媒体主要有人人网、微博、微信三大平台,这三大平台形成了三分
天下的局面。但是,人人网作为最早的社交网站,时至今日,它的风头已被后起之秀微博、微
信盖过。由各项数据可知,人人网的用户量逐年下降。反观同时期发展起来的竞争对手——微
信和微博,它们在社交网络中风生水起,更加衬托出了人人网目前的困境。而使之陷入困境的
各深层次的原因也是产品开发、软件交互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深思的问题。
2 人人网发展困局的内、外因素剖析
2.1 内部因素
2.1.1 不见创新,持续模仿
人人网曾连续推出2款应用,它们分别针对的是移动的语音市场和照片社交市场。这两款
软件与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极为相似,而这种模仿已不是第一次被发现。如今,虽然人人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已经改名,却仍以“校内网”为基础,其业务核心始终是近年来毕业生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始终
站在流行前线、极易喜新厌旧的年轻受众群来说,缺乏创新意识是其致命的短板。
2.1.2 专注不够,无法做到极致
对于任何一款好的产品,一次又一次打磨是必经之路。它的发展需要一次又一次深入剖析
用户体验,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户的需求,甚至创造用户的需求,将产品的体验做到
极致。自从更名为人人网之后,这个名字透露出开发商对社交领域的野心可见一斑,之后确定
的战略目标却又心不在焉地涉足于团购、视频等不擅长的领域。这注定是在打一场没有果实的
败仗。
2.1.3 口碑差的产品品质导致用户黏度不高
对于一款社交产品来说,内容的质量决定了用户的黏度。微博对新闻话题的把握、名人效
应的把握更胜一筹。微信无论是在细节方面,还是在功能方面,都具备可圈可点的亮点。正是
基于这些产品功能的特色,其吸引了一些基础用户。从微信传播的载体、内容、方式、创意等
方面的内容来看,笔者认为,腾讯公司在市场营销这方面的宣传、推广也直接推动了微信的成
长。
2.2 外部因素
2.2.1 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
如同传统互联网需要QQ一样,移动互联网也需要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发展时其他竞
争者大多还未成气候,而腾讯本身以通讯网络起家,在这方面占据天时、人和。事实上,校内
网转向综合性社交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互联网行业追求集中度和规模效应,大多数单一针
对社交的网站和论坛只会风靡一时,很难长久。
2.2.2 网民数量不足
我国的网民数量不足以支撑超大型社交网站,假如人人网不收购那些不太相关的网站,专
注于社交领域,能否像Facebook那么成功呢?我国非网民的转化难度是很大的。
2.2.3 网站特色
社交网站除了拥有社交功能之外,必须具有其他的功能或社会效应,这样才能长期发展。
比如,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Facebook是以自拍和图片分享作为其一大特色。而微博能够
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他具有社交和咨询两大功能,能够吸引大量的官方机构、企业和各行业名人
的入驻,从而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交流平台。微信则是凭借腾讯广泛的用户基础,主打
熟人社交、短信和信息发布等,迅速成为了移动通讯界的翘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4 用户体验
社交网站要想快速发展,用户体验是关键。社会自我是用户在社交媒体内进行自我表露的
主要形态。微信朋友圈中精神自我的展示则更加明显。微信比人人网更具用户黏合度,而页面
设计、内容的有效性则是用户口碑相传的重要依据。
3 互联网时代下的启示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人人网的发展,
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作为社交媒体推广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运用社交媒体,以
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它并不是单纯的熟人社交网站,其发展方向应
当是开放、多元化的,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需求和互联网的发展。
作为设计前端的我们,应当认识到外部因素和发生交互作用主体的人,进而有效改善和组
织内部因素。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反馈现状是内、外因素相互联系、作用的渠道和动力。不
管什么样的人和事,都可将之抽象为一般结构。从一定角度看,内、外因素和人既是影响因素
又是能动的改进因素。因此,相关人员要把握最新的社会资讯和动态,利用已有的案例分析其
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为日后的开发、设计创造便利。
参考文献
[1]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李艳娜.关于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3]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四达.媒体艺术概论[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蒋玉石.口碑营销概念辨析[J].北京: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7(1).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