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情感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情感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
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 教育
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作为教师,如果离开了“以
情感人”,教育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如何对学生实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不但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
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
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那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它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
的意志品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对人的教育,说来说去,要数思想教育最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双方心理隔膜,互不理解。
思想教育,需要讲究科学,更需要讲究艺术。但首先必须溶入教育者健康的情感。情感教育是
指对情感的产生、发展、形成、表达以及作用现象和规律的教育,旨在培养纯朴、善良、积
极向上、理智的人类情感,使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充分把握自己的情绪,体认自身的价值,
并依托在与客体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激动、愉悦等体验促动认知水平和个体素养的提升。
二、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理解
人在成长初期,最主要的反应和交往方式是依靠情绪或情感实现与他人沟通以及自我沟
通,个体的成长过程往往要依靠情感的适合机制。情感是青少年的语言系统的一部分,他们
在理解和理解问题时,对信息的感知都要受到情感的折射。一般说来,在一个关系和谐的家
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表现得热情、乐观、积极,不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更乐于与
周围的人沟通,对他人情感的理解水平和自我情感的表达水平比较强,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
动。相反,情感的缺位则会导致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容易引发中学生青春期自闭症、青春
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当前因为情感教育的缺位,一些学生在良
好道德的形成、个性心理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在人格
上存有着不同水准的扭曲。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对应的行为反应。
情感不但仅是遗传和成就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所以,培养和发展学
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对于情感
教育,教师起着一定的作用。首先其本身必须既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智能人”,又是一名情感
趋于完善的“情感人”。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
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情感有不合理、消极、不健康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
夫先生认为合理、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理解、记忆等智力活跃。良好的情感
功能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直接促动学生的智能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水平的发展。
在上课时,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水平
等明显提升;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
己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西方情感学家更倾向于把情感视为第一
性动机;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
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句名言的深邃涵义。
三、情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先,道即思想道德教育。学校中的教
育教学工作,德育为首。德育是教师育人的根本,同时也是广大家长,乃是全社会所希望的
目标。对成功与否的评价不像教学成绩那样快而明显,它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工作,但其
影响长远. 准确理解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如何将情感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实现人的健康、
全面、和谐发展,应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
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
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
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
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到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一些表现后进的“问题
生”,更要多倾注一份爱心,多给予一点鼓励,用教师那充满期望的目光去驱散他们心中的孤
独与自卑,从而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更好地接受教育。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意
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展开谈心活动,与学生实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可
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取得较好的
教育效果。教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每个学
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注意学生情感发展,培
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情感教育应是爱的教育。在德育工作中,以
情感激发情感,以人格培育人格。让学生在家中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爱,到了学校他们最希
望得到的是老师的爱。特别是思想后进的学生,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做事缺乏耐心,多数
贪玩好动,个性倔犟,我行我素,甚至品行不端,屡教不改。对于这些学生,有些教师在几
次的说服教育不凑效之后,采取高压、回避、推给家长或学校的手段。最终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像驯兽师关爱狮子、老虎、蟒蛇那样,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火热
的情感去温他们的心,像观音菩萨那样,用善事、用美德去教化他们,我相信他们就算生性
再顽劣,也会像动物园中的狮子、老虎那样,性格被感化。因为只有先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
的温暖,才会让他们感觉到怎样回报社会,怎样用爱去对待别人,怎样用真情为别人付出。
当教师以美好的情感影响学生时,学生也学会了。将来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影响别人,去影
响下一代,去教育下一代,世代相传。到那时,老师的爱方显得博大精深。整个人类的文明
与进步也许就与你的爱息息相关。设想,一个没有爱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
情感教育具有着亲和性和平等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争取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所谓“安
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形成悦纳、共存、亲密无间
的情感体验,并从心灵深处贴近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并在教学实践中善
于创设生动新颖的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作为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钥匙,通过捕捉事物
本身所隐含的感情色彩加以因势利导,将逻辑-认知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取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的精髓就是:爱生。爱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好象掘
池,……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不要居高临下,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才能与学生
建立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才能达到师生和谐。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才能使每一个
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气氛中找到有归属感的校园。
综上所述,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交流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实行信
息传递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教师要真正地把情感教育
合理地使用于德育教育中,任重而道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