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考察与思考(精)

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考察与思考(精)

第35卷第1期2009年2月 农业装备技术Vol.35№.1Feb.2009 AgriculturalEquipment&Technology 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考察与思考 李建国1,肖宏儒2,张宴志3,袁阿庆4 (1.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2.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3.南京浦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4.常州市武进环球粮机设备有限公司) 摘 要:在重点考察了日本的茶树栽培管理、茶园生产机械化、茶叶机械加工生产以及茶叶科研、茶 叶交易市场、茶农生产组织形式等的基础上,介绍了日本茶叶生产的基本情况,在阐述日本茶园生标准化水平高、茶叶生产加工高度自动化以及茶叶的开发利用途径普遍而广泛的同时,产机械化、 结合我国茶叶生产现状谈了考察的体会与思考,并提出了更好更快科学发展我国茶业的建议。关键词:茶叶;机械化;考察;日本;建议 0引言 占1%)。几乎所有茶园园貌整齐规范,树势健壮,叶色绿,叶层厚,单产高,全国平均产量高达1440kg/hm2。 日本全国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2.1%。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薮北种是由日本农民育种家杉嵃三郎从静冈县安倍郡有度村当地群体品种中选育而成的日本国家级无性系良种,属灌伸展木型中小叶种,开张度大,新梢生长整齐度高、力强,嫩叶上斜着生,持嫩性好,特别适合机械采摘。 日本茶叶科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比较重视茶叶品种的选育,特别是对早生、晚生、特殊品质品种的选育。据称静冈茶业试验场有上千品种的茶树种质圃。在培肥技术研究上,针对日本茶园生减少化肥施用量、早期产现状开展了土壤改良技术、 肥料缓释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成园技术、 研究。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上开展了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政府对有机茶的态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广;二是茶农自觉去做,政府可以在经费方面予以补贴和支持;三是实行有机食品JAS标识管理,严格认证。目前有机茶园只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零星分布,茶园不使用化肥容易办到,面积很小。从技术上讲, 但不用农药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机茶通常只采一批次,经济上也不太合算。 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茶园管理现代化,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 霜设施等。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9 2008年8月27日受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的镇江市农业邀请,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机械技术推广站、南京浦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常州市武进环球粮机设备有限公司组成的赴日考察组一行4人,在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日中农业交流部大石卓先生的带领下,于2008年8月27日~9月3日,先后考察了日本松元机工株式会社的茶园农业·食管理机械加工车间及其多种茶园管理机械、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野菜茶业研究所枕崎茶业颖娃町茶叶有限会社、静冈县寺田制茶技研究处点、 术制作所、丸东制茶有限会社、古田电机株式会社、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茶叶交易所、日本国立茶叶试验场以及静冈县茶叶试验场等单位,重点考察了日本的茶树栽培管理、茶园生产机械化、茶叶机械加工生产以及茶叶科研、茶叶交易市场、茶农生产组织形式等。 1日本茶叶生产的基本情况 日本植被覆盖率相当高,满眼望去,到处郁郁葱葱,除了树林、农田,就是茶园,山边壑旁,即使很小的田块都种上了茶叶,而且茶行整齐规范。 日本现有茶园总面积5万余hm2,2007年茶叶生产总量已超过11万t,主要产茶区分布在静冈县(44200t,占40.2%)、鹿儿岛县(25200t,占22.9%)、三重县(7640t,占6.9%)、宫崎县(3780t,占3.4%)、京都府(2950t,2.7占%)、奈良县(2920t,占2.7%)、福冈县(2260t,占2.1%)、佐贺县(2170t,、熊本县(1680t,占1.5%)、长崎县(1060t,占2%)总第147期 AET农业装备技术 2009.1 2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水平高 日本茶树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茶园规茶行笔直、茶蓬整齐,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范、 生产;茶园由农户分散经营,每户约2hm2左右,但茶园集中成片,规模化程度非常高,蓬面、蓬侧、蓬顶修剪得非常整齐。 日本茶树栽培主要茶行行距180cm,茶蓬高度在1m左右,便于机械操作;每行标准长度30m,即用手持式采茶机采摘一个来回的鲜叶基本可装满集茶园行间普遍采用秸秆或修剪下的茶枝覆盖,叶袋。 既防止杂草生长,又起保湿作用,覆盖后免耕;有机肥料一般采用机械撒施。 茶园内外道路完善,车行道基本是沥青路面,部茶园分茶行间还设有轨道,适应早期的机械化作业。作业机械经过多次换代提高,已能满足生产要求。茶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已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园耕作、 日本早期的茶园耕作机械都是小型的,有浅耕机、中深耕机、施肥机。修剪和采摘机械有手持式、轨耕机、 道自走式、机械传动乘用式。鲜叶运输均采用厢顶覆盖金属膜(反射阳光、起隔热作用)的微型货车。 目前乘用型茶园管理机使用比较普遍,田间不需要铺设轨道,采用履带液压行走装置,全液压驱动,通过不同的配置可以完成深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等作业,具有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等显著特点,1台乘用型茶园管理机常年可以承担40hm茶园管理作业量。 2 生产各类本古田电机公司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工业和农业生产用风扇的专业生产企业。他们针对茶叶早春防霜冻有深入研究,日本的大部分茶园都装有防霜扇,经不断完善技术性能其防霜冻的效果稳定,并且已在韩国、西班牙及我国台湾等地的茶园、果园成功推广应用。 3茶叶生产加工高度自动化 日本茶农的生产组织方式有2种:一是栽培、加工一体化的个体生产,二是农协联合生产。农协毛茶加工厂是由茶农联合,在政府扶持下建立的。农协的茶农将鲜叶交给工厂加工,茶叶出售后按其鲜叶数量、等级分成。毛茶生产线,从鲜叶进厂开始,整个加工过程全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我们参观寺田制作所时,2条生产线只需2名工人坐在计算机前监控。 茶叶加工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特别是加工过程管理的工业化,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茶叶原料不落地,使产品卫生得蒸青生产线来完成。到了可靠保证。 4茶叶的开发利用途径普遍而广泛 日本国内生产企业、农户都依法行事,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日本人均消费茶叶已高达819g/年,同时,日本对茶叶内含物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深度,所以在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上述几个传统的品种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在茶饮料消费、饮食料理方面,茶叶的利用也比较广泛,而且市场销售量迅速扩大。由于茶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产提取的茶多酚等药品,在医药保健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市场上销售的茶 食品花色品种较多,如茶糖、茶饼干、茶面食、茶冰淇淋等。还有茶工业用品,有茶化装品、洗涤用品、茶袜子、茶T恤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同时,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对宣传茶叶、茶叶消费也产生了非常现实的促进作用。 总第147期 日本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茶园灌溉设施运用很少,仅有少量示范茶园有滴灌和微喷灌设施,根据生产需要可以随时提供足够的水分。 日本茶区在3月份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害,普遍采用了风力防霜技术。防霜扇安装在茶园中离地6m的高度,自动测温控制启动,向茶蓬吹风,而此时地防止霜害。一般降霜时的地表温度为0℃,面以上6 ̄8m处存在着2 ̄6℃的暖气层。根据气温垂直分布的逆温现象,在气温下降到3℃时,自动测温系统就会敏感地测出地面降霜温度,立即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防霜扇,通过防霜扇将地面以上6 ̄8m处的较暖空气吹送下来,为茶树驱散降霜并提高树冠层温度,达到防止茶树遭受霜冻的效果。日10 2009.1李建国,等: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考察与思考AET 5考察的体会与建议 日本人多地少,虽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农业经济的比重低,但他们对农业高度重视。2000年12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就制定了新的林政改革大纲,重新确立了农林水产省新的历史使命:一是保持农林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确保食物的稳定供给,争取食物自给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左右,进一步改善饮食结构,要在以大米为主食,保持畜产品和油脂类消费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消费;三是振兴农山渔村;四是发挥农林水产业多方面的功能;五是保护培育森林和重要的水产资源。茶叶生产虽然占日本农业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长期值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而我国茶叶零星分散,优势区域还未形成。 (2)科技含量高。一是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 92.1%,全国平均单产高达1800kg/hm2,是我国开采茶园平均单产的2倍多。二是茶叶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而且标准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产品多元化。日本除了传统的茶叶制品外, 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用乌龙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