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黑麦草:根系发达,须根主要分布于15厘米表土层中;分蘖多,秆扁平直立,高80~100厘米;叶狭长,叶脉明显,芽中幼叶呈折叠状,叶耳小,叶舌小而钝。
叶鞘裂开或封闭,长度与节间相等或稍长,近地面叶鞘红色或紫红色;穗状花序,细长,可达30厘米,含小穗轴数可达35个,小穗单生,无柄。
两侧压扁以其背面对向穗轴,每小穗含花5~10朵。
除顶端小穗外,余均无内颖。
外颖短于小穗。
异花授粉;种子扁平,略小,外颖无芒。
千粒重1.5~2.0克。
[1]多年生黑麦草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黑麦草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2]。
具短根茎,茎直立;丛生,株高50~100厘米。
叶片窄长,边缘粗糙,深绿色,具光泽,富弹性。
叶脉明显,叶舌膜质,幼叶折叠于牙中穗状花序顶生,小穗含4-15小花,单生于穗轴的每节,两侧压扁,以其背面对向穗轴,第一颖除在顶生小穗外均退化,第二颖位于背轴的一方,具5-9脉[3]。
第一颖常常退化,第二颖质地坚硬,有脉纹3~5条,长6~12毫米。
外稃披针形,长4~7毫米,质薄,端钝,无芒或有芒;内稃和外稃等长,顶端尖锐,透明,边有细毛。
颖果梭形。
种子千粒重1.5克。
一年生黑麦草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强大,株高80~120厘米。
叶片长22~33厘米,宽0.7~1厘米,千粒重约2.0~2.2克。
与多年生黑麦草主要区别:一年生黑麦草叶为卷曲式,颜色相对较浅且粗糙。
外稃光滑,显著具芒,长2~6mm,小穗含小花较多,可达15朵小花,因之小穗也较长,可达23mm。
高羊茅:多年生。
秆成疏丛或单生,直立,高90-120厘米,径2-2.5毫米,具3-4节,光滑,上部伸出鞘外的部分长达30厘米。
叶鞘光滑,具纵条纹,上部者远短于节间,顶生者长15-23厘米;叶舌膜质,截平,长2-4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通常扁平,下面光滑无毛,上面及边缘粗糙,长10-20厘米,宽3-7毫米;叶横切面具维管束11-23,具泡状细胞,厚壁组织与维管束相对应,上、下表皮内均有。
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20-28厘米;分枝单生,长达15厘米,自近基部处分出小枝或小穗;侧生小穗柄长1-2毫米;小穗长7-10毫米,含2-3花;颖片背部光滑无毛,顶端渐尖,边缘膜质,第一颖具1脉,长2-3毫米,第二颖具3脉,长4-5毫米;外秤椭圆状披针形,平滑,具5脉,间脉常不明显,先端膜质2裂,裂齿间生芒,芒长7-12毫米,细弱,先端曲,第一外稃长7-8毫米;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先端2裂,两脊近于平滑;花药长约2毫米;颖果长约4毫米,顶端有毛茸。
花果期4-8月。
早熟禾:一年生或冬性禾草。
秆直立或倾斜,质软,高6-3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
叶鞘稍压扁,中部以下闭合;叶舌长1-3(-5)毫米,圆头;叶片扁平或对折,长2-12厘米,宽1-4毫米,质地柔软,常有横脉纹,顶端急尖呈船形,边缘微粗糙。
圆锥花序宽卵形,长3-7厘米,开展;分枝1-3枚着生各节,平滑;小穗卵形,含3-5小花,长3-6毫米,绿色;颖质薄,具宽膜质边缘,顶端钝,第一颖披针形,长1.5-2(-3)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2-3(-4)毫米,具3脉;外稃卵圆形,顶端与边缘宽膜质,具明显的5脉,脊与边脉下部具柔毛,间脉近基部有柔毛,基盘无绵毛,第一外秤长3-4毫米;内稃与外稃近等长,两脊密生丝状毛;花药黄色,长0.6-0.8毫米。
颖果纺锤形,长约2毫米。
花期4-5月,果期6-7月。
染色体2n=14,28(Litardiere 1938,Tate0ka 1985a,Tutin 1954.)。
玉米草:墨西哥类玉米为禾本科类蜀黍属一年生草本。
植株高大,形似玉米,由于分蘖发达,故株丛较玉米庞大。
须根系,主、侧根均较粗壮,入土较深,在近地面的茎节上能长出不定根,有固定植株和吸收养分的作用。
茎直立、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0厘米,植株中部以下节间较短。
叶片剑状,叶缘微细齿状,叶面光滑。
花单性,雌雄花同株,雄花顶生,呈圆锥花序,雌花为穗状花序,雌穗多而小,从距地面5~8节以上的叶腋中生出,每节有雌穗1个,每株有7个左右,小花受粉后发育成颖果,往往4~8个颖果呈串珠状排列。
种子椭圆形,颖壳坚硬,褐色或灰褐色,千粒重75~80克甜高粱:一年生。
须根较粗,常于秆的基部具支撑根。
秆粗壮,高2-4米,基部径2-2.5厘米,多汁液,味甜。
叶7-12片或较多,长约1米,宽约8厘米;叶舌硬膜质;叶鞘无毛或有白粉。
花序紧密或稍紧密,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20-40厘米,宽5-15厘米;花序梗直立,主轴延伸,具数节至多节;分枝多数至数枚于节上近轮生,直立或斜升,通常疏生柔毛或具细刺毛而粗糙。
无柄小穗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4.5-6毫米,花时宽2-3毫米,结果时宽3.5毫米,基盘无毛或具髯毛;颖幼时纸质或薄革质,熟时硬纸质,第一颖顶端钝,具12-15脉,上部较明显,常于中部以下渐消失或隐约可见,并具3-6条横脉,上部1/3处具脊,微呈狭翅,脊上具微刺毛而粗糙,顶端具3小齿;第二颖舟形,具不明显的7-9脉,并有1-4条横脉,顶端具脊,边缘有纤毛;外稃膜质透明,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多少具毛,长4-6毫米;内稃椭圆形至卵形,顶端近全缘,或微2裂,具1.5-2毫米的芒或无芒;花药长3-4毫米。
颖果成熟时顶端或两侧裸露,稀完全为颖所包,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或向基部渐狭成倒卵状椭圆形,长3.5-5毫米,宽2-3毫米;种胚明显,椭圆形,长约为谷粒之半。
有柄小穗披针形,长4-6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第一颖7-9脉,第二颖5-7脉,无芒。
花果期6-9月。
染色体数2n=20(R. P. Celarier,1958)。
苏丹草:一年生草本;须根粗壮。
秆较细,高1-2.5米,直径3-6毫米,单生或自基部发出数至多秆而丛生。
叶鞘基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毛,或基部及鞘口具柔毛;叶舌硬膜质,棕褐色,顶端具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3厘米,向先端渐狭而尖锐,中部以下逐渐收狭,上面晴绿色或嵌有紫褐色的斑块,背面淡绿色,中脉粗,在背面隆起,两面无毛。
圆锥花序狭长卵形至塔形,较疏松,长15-30厘米,宽6-12厘米,主轴具棱,棱间具浅沟槽,分枝斜升,开展,细弱而弯曲,具小刺毛而微粗糙,下部的分枝长7-12厘米,上部者较短,每一分枝具2-5节,具微毛。
无柄小穗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7.5毫米,宽2-3毫米;第一颖纸质,边缘内折,具11-13脉,脉可达基部,脉间通常具横脉,第二颖背部圆凸,具5-7脉,可达中部或中部以下,脉间亦具横脉;第一外稃椭圆状披针形,透明膜质,长5-6.5毫米,无毛或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4.5毫米,顶端具0.5-1毫米的裂缝,自裂缝间伸出长10-16毫米的芒,雄蕊3枚,花药长圆形,长约4毫米;花柱2枚,柱头帚状。
颖果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3.5-4.5毫米。
有柄小穗宿存,雄性或有时为中性,长5.5-8毫米,绿黄色至紫褐色;稃体透明膜质,无芒。
花果期7-9月。
染色体数2n=20(Vachova,1978)。
高丹草:高丹草综合了高粱茎粗、叶宽和苏丹草分蘖力、再生力强的优点,杂种优势非常明显。
4-10月生长期中,一次播种多次刈割,1/15公顷产鲜草总量0.8万-1.0万千克,肥水条件充足,总产量可达1.4万-2.0万千克。
干草中含有粗蛋白15%以上、粗脂肪均高于双亲,含糖量较高,适宜青贮。
扁穗雀麦:一年生。
秆直立,高60-100厘米,径约5毫米。
叶鞘闭合,被柔毛;叶舌长约2毫米,具缺刻;叶片长30-40厘米,宽4-6毫米,散生柔毛。
圆锥花序开展,长约20厘米;分枝长约10厘米,粗糙,具1-3枚之大型小穗;小穗两侧极压扁,含6-11小花,长15-30毫米,宽8-10毫米;小穗轴节间长约2毫米,粗糙;颖窄披针形,第一颖长10-12毫米,具7脉,第二颖稍长,具7-11脉;外稃长15-20毫米,具11脉,沿脉粗糙,顶端具芒尖,基盘钝圆,无毛;内稃窄小,长约为外稃的1/2,两脊生纤毛;雄蕊3,花药长0.3-0.6毫米。
颖果与内稃贴生,长7-8毫米,胚比1/7,顶端具毛茸。
花果期春季5月和秋季9月。
染色体2n=28(Kishore H. 1951),42(Stebbins 1947a),58(Stahlin 1929)。
[2]扁穗雀麦为禾木科雀麦属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
须根发达。
茎直立丛生,粗大扁平,高达1m左右,高者达2m以上。
叶鞘早期披柔毛,后渐脱落。
叶舌膜质长2—3mm,有细缺刻。
叶片披针形,长达40—50cm,宽6—8mm。
圆锥花序开展疏松,长20cm,有的穗形较紧凑,小穗极压扁,通常6—12个小花,长 2一3cm,种子多,千粒重10g左右。
颖尖披外形,脊上具微刺毛,第二颖较第一颖长,外稃顶端裂处具小芒尖,内稃窄狭,较短小,颖果紧贴于稃内。
纤毛鹅观草:叶鞘无毛,稀可基部叶鞘于接近边缘处具有柔毛;叶片扁平,长10-20厘米,宽3-10毫米,两面均无毛,边缘粗糙。
穗状花序直立或多少下垂,长10-20厘米;小穗通常绿色,长15-22毫米(除芒外),含(6)7-12小花;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常具短尖头,两侧或1侧常具齿,具5-7脉,边缘与边脉上具有纤毛,第一颖长7-8毫米,第二颖长8-9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背部被粗毛,边缘具长而硬的纤毛,上部具有明显的5脉,通常在顶端两侧或1侧具齿,第一外稃长8-9毫米,顶端延伸成粗糙反曲的芒,长10-30毫米;内稃长为外稃的2/3,先端钝头,脊的上部具少许短小纤毛。
冰草:冰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秆成疏丛,上部紧接花序部分被短柔毛或无毛,高20-60(75)厘米,有时分蘖横走或下伸成长达10厘米的根茎。
叶片长5-15(20)厘米,宽2-5毫米,质较硬而粗糙,常内卷,上面叶脉强烈隆起成纵沟,脉上密被微小短硬毛。
穗状花序较粗壮,矩圆形或两端微窄,长2-6厘米,宽8-15毫米;小穗紧密平行排列成两行,整齐呈蓖齿状,含(3)5-7小花,长5-9(12)毫米;颖舟形,脊上连同背部脉间被长柔毛,第一颖长2-3毫米,第二颖长3-4毫米,具略短于颖体的芒;外稃被有稠密的长柔毛或显著地被稀疏柔毛,顶端具短芒长2-4毫米;内稃脊上具短小刺毛。
[1]冰草是冷季多年生牧草,多数为异花授粉多倍体,通常分为直立型和根茎型两类。
除少数根茎特别发达的种外,冰草的结实性好,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高。
冰草具顶生穗状花序,小穗含多个小花,小穗无柄,单生(个别成对)紧贴穗轴。
全世界冰草有100~150个种,大多数种适应半潮湿到干旱的气候,生长于干旱草原与荒漠草原。
天然冰草很少形成单纯的植被,常与其他禾本科草、苔草、非禾本科植物以及灌木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