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经络总论PPT课件

第一章-经络总论PPT课件


胃经 任脉
3寸 1.5寸 督脉
第5肋间
2021
6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产生极其对气 血运行的认识
经络理论是古人对人体和自然现象长期 观察、体验和认识的结果。 一、血、气、脉、经络等名词的出现 二、对气血运行的认识 (一)针灸、按摩的感应 (二)气功的行气
2021
7
(三)疾病的证候
临床上,一些病症表现为沿着一定的路 径分布。 (四)穴位的主治作用
2021
15
经脉的命名
以 手足、脏腑、阴阳 三部分组成。
A脏腑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 属”、“络”来概括。 B手足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 分为“手……经”“足……经”。 C阴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2021
16
三 、经络与自然界
“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主导思想:人是 天地之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体是一个 小宇宙,与自然界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对 应的有机整体,并且受相同规律的支配 ,即同构、同律
2021
18
第三节、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分布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 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
2021
19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分组 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 脉浮孙数”。
“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 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 络脉。
针灸治疗,从局部的“以痛为腧”发展 到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来选穴 (五)解剖知识
2021
8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及其主要内容
2021
9
经络学说的形成
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 的观察
2021
10
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
《黄帝内经》 “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 月相应”
2021
17
经络与河流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性是 显而易见的。
河水灌溉土地,滋养万物;经络中Fra bibliotek气 血上下内外循环流动,濡养五脏六腑、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
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流淌的河水受 同样的自然规律支配。阴阳是宇宙变化 的总规律,四时寒暑更替是阴阳相互消 长转化的具体体现。天气寒冷则水凝为 冰,天热则冰释水流,人体气血运行也 是如此
2021
23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部位
前面
面、额部
侧面
耳颞部
后面 头顶及枕项(面颊)部
巅顶部
经脉分布 阳明经 少阳经 太阳经 厥阴经
2021
24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2、躯干部:
2021
25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四肢部: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上肢内侧者为手三 阴,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手足三阴经为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 后。
第一章 经络总论
2021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 .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 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 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 作用及意义。
5.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 在临床上的应用。
2021
20
2021
21
一、十二经脉
十二脏腑所属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是 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称为“正经”。 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2021
22
“阴阳”再分为“三阴”、“三阳”, 即“太阴”、“少阴”、“厥阴”与 “阳明”、“少阳”、“太阳”。“三 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即太阴 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
疗疾病方面论述。
2021
3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运行气 血、联络脏腑和体表及沟通全身各部的 通道,是人体功能功能的调控系统。经 络是“经”和“络”的统称。
•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 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 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 身。
2021
4
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
经脉
络脉
意义
路径
网络
经络中的地 位
分布
主干部分 纵行的(直大深长)
深度

分支
主要是横行(横小浅 短) 浅
数量
少,有一定数目
除十五络脉外多无具 体数目
功能上
主导作用,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2021
补充作用、纽带作用 起渗濡灌注气血的作 用
5
• 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 理论,是针灸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基 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外侧者为手三 阳经,下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 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 “太阳”在后。
2021
26
三阳经四肢外侧 头面躯干
阳明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
2021
27
躯干部:前面4条经脉,7条线;后面2条经脉,5条线
2021
11
经络系统和经气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相互联系、彼 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将人体的组织器 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 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整个 机体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包括经络 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2021
12
马王堆《脉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 》和《阳明十一脉灸经》两部经脉学专 著,是现存最古老的经脉学专著
一、经络与手足阴阳
根据阴阳的盛衰,一阴一阳又可以衍化 为三阴三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阳明 太阳 少阳
2021
13
经脉分布 上肢内侧、掌心侧分布手三阴经 上肢外侧、掌背测分布手三阳经 下肢内侧分布足三阴经 下肢外侧分布足三阳经
2021
14
二、经络与脏腑 《灵枢 经脉》对十二经脉的命名增加
了脏腑的要素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 义。
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2021
2
【教学内容】
• 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 2.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 3.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 4.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祖
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 5.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