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TREND
浅析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
陈强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教研室,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
植物保护机械和农药、防治技术一样被誉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之一。植保机械的产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高效防治病
虫害的作用己被人所共知。本文从几方面介绍了植保机械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植保;机械;农业;趋势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离不了植保机械,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表现了对植保机械很强的依赖性。植保机械除对确保粮棉高产、稳产起着巨大的作用外,也是保护其它经济作物、果树、牧草以及卫生防疫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器械,它已成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1国外研究的发展现状从目前情况来看,西欧与美国的厂家仍以生产高效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喷雾机和航空喷雾为主,日本则以小型喷雾机为主,其使用技术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在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国家向拖拉机配套的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控滴喷雾以及风送式喷雾方向发展。另外一些先进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植保机械领域,如全密封自动混药,宽喷幅风送飘逸,微电脑信息技术以及液压控制等。国外植保机械发展的特点分别叙述于后。1.1采用全液压驱动向着大型多功能和航空喷雾方向发展在大型植保机械上,尤其是喷杆喷雾机上,采用全液压系统,如转向、制动、行走及加压泵等都由液压驱动,不仅使整机结构大为简化,也使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增加。有些地方还采用了液压减展悬浮系统,可依据负载和斜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喷杆升高和速度变化时系统保持稳定。法国生产的药箱最大5000L,工作幅宽最大达34m应用于果园树木的弥雾机同样向着大药箱容积,提高射程和幅宽等方向发展。1.2植保机械的控制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及单片机的广泛使用使植保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采用电子技术和电脑对作业速度、作业面积、喷雾压力、喷雾量等进行监测和自动调整,极大的改善了机手的劳动条件,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准确性。电子显示和控制系统己成为大中型植保机械不可缺少的部分。自走式喷雾机所配的电子系统较复杂,功能也较全。牵引式和悬挂式机型所配的系统相对简单些。电子控制系统一般可以显示机组前进速度、喷杆倾斜度、喷量、压力、喷洒面积和药箱药液量等。通过面板操作,控制电磁阀动作,可调整系统压力、单位面积喷洒量及几路喷杆的喷雾作业等。系统依据机组前进速度自动调节单位时间喷洒量,使药液喷洒量随工作速度调节的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成为可能。计量泵可以按预定比例直接将农药注入喷雾机管路的水流中混合,控制器根据作业参数的变化调节农药泵的排量。1.3采用药液雾滴飘逸控制技术提高了施药的精确性在施药过程中控制雾滴的飘逸、提高施药的附着率是减少农药流失、降低对土壤及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国外在这方面采用了多项技术,如采用防飘喷头、风幕技术。静电喷雾技术及雾滴回收技术等。使用静电喷雾技术可减少药液损失65%以上,但由于该项技术应用到产品上尚未完全成熟,成本过高。1.4采用自动对靶施药技术和精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的附着率加强精密施药技术研究。根据信息数据对喷雾作业按最大效益进行优化,根据外界作业条件的变化动态来改变作业参数。包括流量控制和空间喷雾模型、激光成像雾滴测试系统、用于喷雾分析的高速运动测试系统、图像分析雾滴测试系统等知识体系。1.5化学防治为主体,直视综合防治技求发展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是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出发,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农业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
术:a.大力培育抗病力强甚至抵抗某种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我国也己取
得瞩目的成果。b.积极推广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国外已经
开发出赤眼蜂投放机,应用于蔬菜、谷类、豆类、甜菜、玉米的生物防
治,获得成功。c.研究开发利用光、电、热杀灭害虫和杂草的物理防治
技术。
2
国内该领域的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重要内容的植保机械,主要是化学农药喷洒机械得到了
较快的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成倍速度增长。其间经历了由仿
制国外先进产品到自行研制设计;由人力手动喷雾器到机动植保机械和
与拖拉机相配套的大中型施药机械,以及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已得到比较
广泛应用的农林航空施药技术。
但是,目前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
落后,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中期水平。我国植保机械的产品结构组成包括
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手动踏板式喷雾器、背负式喷
粉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小型机动喷烟机、拖拉机悬挂或牵引的
喷杆式及风送式喷雾机、航空喷雾喷粉设备等。
2.1
我国植保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植保机械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当前市场上面广量大的手动喷雾器产品技术水平低,结构陈旧
落后,喷射部件品种单一,而且施药液量大,雾化性能不良,作业功效
低,农药浪费现象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产品品种规格少,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
病虫害的防治作业需要。
3)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加工精度低,成本高,产品质
量不稳定,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较低。
4)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少,自动检测、调控水平低。
2.2
我国植保机械研究开发方向及重点领域
随着农业高速发展,如耕作制度改变(少耕、免耕技术的推广),
温室大棚的应用及普及,早(水)直播水稻的栽培,生物物理防治害虫
技术的发展,高效农药的应用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对植保机
具提出了更高要求,农药使用技术与施药机械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快我
过植保机械化水平,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国外机具的差距,
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植保机械基础工作部件(包括液泵、风机、喷头、喷射部
件)的研制与开发。
2)加强新产品和系列产品的开发,增加配套附件、扩展机具的通
用性,并提高产品的产业化。
3)加强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植保机械的机电一体
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4)研究并采用新技术,加强物理、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和机具
的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发军,李睿远,彭军,柴苍.喷口形状对风送距离的影响.
林业机械与木工
设备
,2006.
[2]王俊,祁力钧.喷雾机喷杆压力损失及对喷雾质量的影响.农业机械学报,
2006.
工程技术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