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耕地地力评价

湖南省耕地地力评价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章节目录: 第十三篇 案例分析
授课时数:4
目的要求:
MAPGIS软件的应用模块有很多,如何综合应用,在做项目的过
程中具有目的性,容易使学生理解各个模块的用途,并在做项目的过
程中更快的掌握软件的使用。本篇通过一个耕地地力评价的案例分
析,让学生掌握输入编辑模块、工程裁剪模块和DTM分析模块,并
学会综合应用各个模块进行图件制作。
教材分析(重点):
土壤养分等级图的制作
教材分析(难点):
空间插值
教具、挂图与参考书:

布置作业(思考题)
课后记要:
湖南省耕地地力评价案例分析
——以醴陵市市区土壤肥力指标分级项目为例
一、 目的意义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全面、准确地摸清耕地地力状况,既是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共同确定的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制定
农业发展规划和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
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认真组织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耕地
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二、 目标任务

根据农业部《2006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农办农[2006]21号)、
《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农办财[2006]11号)、《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农农发[2006]5号)、《2007年全国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农业
部办公厅农办农[2007]66号文件精神,我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市、区)
的耕地地力评价目标任务是:
(一)基础工作。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
系统软件,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农户调查数据库、土壤采样
数据库、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
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
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二)成果图件。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的土壤土壤
容重、耕层厚度、土壤有机质、pH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以
及有效铜锌铁锰钼硼等养分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六大类中低产田类型分布
图。
(三)成果报告。编写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以及耕地改良
利用、作物适宜性评价和种植业布局等三个以上专题报告。

三、 养分分布图的制作
1、评价单元底图的建立
评价单元底图的建立是通过图形叠加来获取。
多边形叠加是一个空间合并,记录的匹配是根据与它们相关联的特征的位置
而非两个表格的共同项进行的。例如,将土地利用图与土壤类型图叠加,新生成
的每块图斑都同时包含有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的信息。项目中图件的叠加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叠加。
⑴、土壤图与地形图的叠加
旨在将地形图的地理坐标、经纬网转绘在土壤图上,同时获取高程、特殊的
地形地貌等信息。由于我们的土壤图在制作中已经使用地形图进行了投影变换、
误差校正,在此处不再需要进行土壤图和地形图的叠加。
⑵、土壤图与行政区划图的叠加
由于土壤图是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绘制,限于当时的条件,只能进行手工制作,
比较粗糙,错误很多,而且我省在“八五”期间撤区并乡,许多城市也重新进行
了分区,土壤图上的行政界与现在的行政界相比差别很大,必需在土壤图上进行
县(市区)行政界线的修改和补绘。在此,把土壤图与最新的行政图叠加以进行边
界校正。
土壤图与行政图叠加后新行政图超出老土壤图边界的部分会形成新的图斑,
而老土壤图超出行政图的部分会自动被切除,新的土壤图斑必须赋予属性。
⑶、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叠加
将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有两个目的,其一是确定工作范围,对于非
耕地的地类,不列入调查和取样的范围。其二是修正土壤图斑界线,补充耕地零
星图斑(零星图斑是指土壤图没有,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有的耕地小图斑)。
其叠加后的耕地土壤图即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工作底图,也称为评价
单元图,或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
⑷、图件叠加注意事项:
Ⅰ、无论是行政图与土壤图的叠加还是现状图与土壤图的叠加,都用的是空
间分析的区对区判别分析,一定要分清是用哪张图判别,也就是说要分清哪张图
是叠加文件1;
Ⅱ、对于叠加中形成的碎小图斑,应按照最小上图面积0.04cm2的原则合并
入附近的大图斑。
在mapgis中面积的计算与比例尺密切相关,对于1:1万的图,图上1mm
代表实际面积10m,那么当图上面积为1mm2时,相当于实际面积100m2
按要求,我们的成图都是1:5万的,最小上图面积为0.04cm2:
0.04cm2×100=4mm2
由于图上1mm代表实际面积50m,
4×50×50=10000m2=15亩
因此,面积小于10000的图斑都必须合并入附近的大图斑
2、采样点点位图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和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后形成的工作底
图为基础编制采样计划和点位图。为便于采样点点位图的绘制,在采样点用GPS
定位后,需用记事本建立文本文件。
注意:
Ⅰ、用记事本建立;
Ⅱ、分、秒为60时须进位,如112°44′60″须写为1124500;
Ⅲ、当分、秒只有1位数时前面要加0,如280308;
Ⅳ、用记事本建立采样点文件时,度分秒后的小数位可以保留。
建立采样点文本文件后,可利用MAPGIS软件的投影变换功能把该文件转换
为点文件。
转换步骤:
mapgis主菜单→实用服务→投影变换→打开一个新窗口→投影转换→用户
文件投影转换→打开采样点文件→指定数据起始位置→用户投影参数→结果投
影参数→设置文件选项:按指定分隔符→设置分隔符→确定→投影变换→确定
采样点点位图做好后,与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叠加,可能存在下列问题:
Ⅰ、采样点的土种属性与所在图斑的土种属性不同;
Ⅱ、采样点可能不落在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图斑上。
3、空间插值
将采样点点位图的分析化验数据等属性通过空间插值赋给耕地资源管理单
元图。流程如下:
1、DTM分析生成属性值的GRD模型离散数据
2、高程点标注,存数据于点文件
3、将点文件的预插值与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区文件合并
空间插值注意事项
⑴、离散数据网格化后应该检查网格是否完全覆盖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的范
围,检查方法是在编辑子系统中建立工程文件,看网格文件是否完全覆盖了
单元图,如果没有完全覆盖,需调整起点、终点坐标及网格线数。
⑵、离散数据网格化后还应该检查是否每个图斑上都被网格覆盖,否则需调
整网格间距。
⑶、空间插值只是针对数值型字段而言,文本型字段不能使用空间插值。
4、土壤养分分布图的制作
按照土壤养分分级指标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给图斑着色,然后进行图幅整
饰,包括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方里网、制图单位、制图时间等要素。
土壤肥力质量的分级标准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pH
<4.5(强酸) 4.5-5.4 (酸性) 5.5-6.4 (弱酸) 6.5-7.5 (中性) >7.5(弱碱)

有机质(g/kg)
>40 30--40 30--20 20--10 <10
碱解氮(mg/kg)
>150 150-120 120--90 90--60 <60
有效磷(mg/kg)
>40 40-20 20--10 10--5 <5
速效钾(mg/kg)
>200 200-150 150--100 100--50 <50
缓效钾(mg/kg)
>500 500-300 300--200 200-100 <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