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传奇里出名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描写了霍小玉悲剧的一生。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森严的封建制度将霍小玉由王女变成妓女;李益的负心使她的感情世界破灭,孤独去世;士子对婚恋和科举的态度兼李益母亲的决定,导致了霍小玉沦为悲剧。
英文摘要:The famous YaJuan wachuan "HuoXiaoYu
biography, describes HuoXiaoYu tragedy in life。This pape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ragedy. The feudal system will
HuoXiaoYu heavily by the king's daughter became
prostitutes, The LiYi scorned the feelings of the world
that she died, lonely, For marriage and the imperial
attitude and LiYi mother decided, HuoXiaoYu into tragedy.
关键词:霍小玉:悲剧原因
桎梏下无望的挣扎
论霍小玉悲剧的原因
爱情历来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反映在文学中就出现了众多的情爱作品,这些涉及爱情的作品深深打动了千百年来的读者,历久弥新。唐传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中涉及爱情的作品,为数不少。有人曾统计1979年张有鹤先生编选的《唐宋传奇选》,其中三分之二为爱情作品。有动人心魄,惹人竞读的《任氏传》《莺莺传》《李娃传》,还有《霍小玉传》也十分的让人动容,令人垂泪。为一个在封建桎梏下无望挣扎的弱女子动容,为一个把爱情当作毕生追求的跋涉者动容,为一个被至爱所负甚而失去生命的至情之人动容。 天地之间,亘古之时,有什么是可以永留万世,让人吟咏再三至悲而泣喜而乐上天入地把生死臵之度外为之奋不顾身的,唯有爱情。《霍小玉传》中描写的霍小玉的一生,正是这贞烈爱情的最佳代表。把霍小玉的悲剧一生放到黑暗的封建社会,纵使小玉有如花美貌,也只能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的下场。
霍小玉的短暂人生使人不得不发问、细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沦为男性社会里的悲剧。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束缚,森严的家族宗祠的桎梏,加之男权玩弄女性的思想,她的悲剧的一生可以说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的。她的被辜负抛弃,她的被逐出侯门,她的红颜早逝,一切都是注定的。她的命运如此,纵使她曾经想在这命运下求得半刻安稳和幸福,也只能是徒劳而已。
而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分析霍小玉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定的文学内容总是一定社会制度的反应,之于唐传奇同样如此。从初唐王度的《古镜记》发展到中唐,唐传奇进入了成熟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现了诸如《长恨歌传》《李娃传》《任氏传》《莺莺传》等相对成熟的作品。蒋防的《霍小玉传》显得尤为突出,被称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作者蒋防字子征,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元和中,官右拾遗。蒋防作《鞲上鹰》诗说:‚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李绅识其意,与元稹共荐之。【1】。长庆元年(821),自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二年,加司封员外郎。三年,加知制诰。四年,李绅被逐,蒋防亦贬为汀州刺史不久改连州刺史。集一卷,今存诗十二首。【2】蒋防活跃于元和到长庆时期,时为中唐,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社会稍显安定,经济恢复,生活颇为富裕,士子们追逐风流,商贾来往贸易,各民族之间往来密切。女性比之初唐及以前又显自由和解放稍许,唐代文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描写女性自由恋爱的小说。例如同为唐传奇的《非烟传》。豪门姬妾步非烟因丈夫粗俗不堪,和书生赵象相恋。女性自我权利意识已然萌发,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然而对于在封建社会,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而言,出身地位已经决定她们的命运走向,反抗不了。我们先看看在《霍小玉传》中,媒婆鲍十一娘怎样向我们交代霍小玉沦为妓的缘由。 ‚鲍具说曰:‚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王之初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3】霍小玉本是霍王的女儿,金枝玉叶,身份高贵,如花美眷,应是在闺阁之中度过青春之年,其后嫁于高门大族之人,因其父过世之后,‚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4】,将其赶出家门,这才使得身份高贵的霍小玉沦为地位卑下的妓,开始了她悲惨的命运。为何她的父兄认为她‚出自贱庶‛,在父亲‚初薨‛之时就迫不及待将其逐出呢?原因在于她的母亲净持。净持出身低微,后被霍王收为宠婢,诞下霍小玉。唐代社会,‚出身论‛远比现在想象的严苛。她的母亲净持出身低微,没有豪门大家作为背景,霍小玉就注定不可能得到高门女子的婚姻。稍显幸运的是,她的母亲作为霍王的宠婢,她还算过上了幸福的年少时光,沦为妓之后还能周济李益的中表弟崔云明,拥有越姬乌丝栏素缣,紫玉钗之类昂贵的物品,已不算最为悲惨之人。虽然算有些钱财谋身,但还是因为赤裸裸的地位低下‚宠婢母亲‛的原因,在父亲去世之后被她的兄长推向社会的深渊。
沦为妓之后的霍小玉是清醒的,和李益初初相识,琴瑟和谐当享感情之美好时,就生出了悲观之感。文中如此写道:‚中宵之夜,玉忽流涕观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5】二人本是男才女貌,两情相悦,正在热恋之时,霍小玉却大发悲秋伤春之感,自言其为倡家,自知没有有良缘良人,不可能与李益永浴爱河,白头到老,才会在‚极欢之际‛‚不觉悲至‛,涕流满面,心中哀愁之深可见一斑。霍小玉深知自己的命运,无法拥有常人的感情生活,但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说完全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这无能为力使得她的挣扎显得惨烈悲哀。
自进入以男子为中心的宗法伦理制社会以来,中国妇女的命运都由男子决定的。封建社会的女子从来都是作为男权势力之下的附庸存在,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白居易有诗曰‚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6】,正是女性地位的真实写照。唐代,以薛涛笺闻名的才女薛涛,被众多的男性诗人赞美和追捧,如边塞诗人王建在《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称赞薛涛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得到了盛名,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韦皋还曾拟奏请朝廷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对于沦为妓的薛涛而言,已经是无上的荣光了。但她依然写出了悲过班婕妤的《十离诗》。这十首诗是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来比自己,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瑕、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遭厌弃。这十首诗中,才貌双全的薛涛把自己贬低到何等低下的位臵里去了,真真如张爱玲所说是‚低到尘埃里去了‛,结果呢,因为韦皋发怒,一纸贬书送到她面前。薛涛才明白,自己再怎么声名远播也是他捧出来的,能够掌握自己生死的,是韦皋。她心中的悲戚涌上来,让她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和身份。艳名是虚名,才名是虚名,觥筹交错,男欢女爱都是假的,唯一真实的是—她是一个妓女,需要依靠别人的慈悲怜悯才可以立足于世。这就是身为妓或者女子的悲哀。依附于人,必须依附于男子,终身成为男子墙上的一缕蚊子血,嘴角的一粒饭。则貌‚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7】唱歌婉转‚发声清亮,曲度精奇。‛【8】,腹中多有才气,‚ 管弦之暇,雅好诗书‛【9】的霍小玉又能如何。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李益身上。拿短暂的感情去依附,婚姻与她是绝缘的。西蒙〃伏波娃指出:‚对男人来说,女人所表现在他们眼中的只是一个性感动物,她就是‘性’,其它什么都没有。‛【10】所以,霍小玉才会在担心色衰被遗后说‚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11】这种思虑担忧,正如诗经《氓》里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性对于色衰被抛弃天生有种不安全感。原因就在于封建社会里,女性只是作为男性陪衬出现,冠男子的姓氏,成为某某氏,面目模糊到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还被大多数男性作为玩弄的对象。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总是作为一种生育和服务工具,被男性随意玩弄践踏,生死不由命,也不由己,更别说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就算是士子喜爱结交妓女,也是臵女性为自己手中的玩物,这就是薛涛《十离诗》的真实反应。渺小的霍小玉对婚姻本已没有奢求,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也视作幻想,不贪图名分,不能白头到老,欢爱八年是唯有的心愿。悲戚渴求至此,霍小玉抛弃了所有作为女性的尊严和希望。正是在彻底的抛弃掉自尊之后,才会越来越低贱,最后早早死去。同为唐传奇的《李娃传》,作者白行简描述了一个几乎为童话的传奇故事,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接受李娃为儿媳,最后李娃成了汧国夫人。一个沦为妓的女子,没有受到时人的践踏,反倒有高门公子为其倾情一生,差点献出生命,最后还幸运的被公子的家人所认同,简直是匪夷所思。《李娃传》给了我们俗常百姓一个美好的灰姑娘般的结局,然而这只是白行简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依照唐朝时的典例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唐代的社会规范里,妓女的地位很低,按当时的婚姻标准,为官宦人家作妾尚不够格,若作正妻绝无可能。孙棨在《北里志〃王团儿》中所记亲身经历的与妓女宜之的交往,可作本篇的一个旁证。妓女宜之才貌双全,她以诗探孙棨之心——‚只问仙郎有意无?‛孙棨答诗中‚泥中莲子虽无染,移入家园未得无‛之句,明确表示尽管对方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子,也不能娶回家中。这说明谈爱情尚可,要婚姻则不可。【12】所以,《李娃传》在描绘美好给人希望时,《霍小玉传》偏偏给人最真实的一面,两相对照,李娃的幸福虚假得令人生疑,霍小玉的悲剧真实得让人唏嘘。
二、所托非人的爱情 人生在世,‚生年不满百,常忧九十九‛,对爱情的渴求是人之常情。当霍小玉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婚姻的时候,对于一个女性而言,青春少艾,自然的想追求爱情。正如歌德所说那个少女不怀春。马克思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强烈感情。【13】《牡丹亭》中闺中少女杜丽娘叹道‚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14】,少女思慕爱情的心赤裸可见。霍小玉想求一爱郎的心也就可以理解了,她对待爱情如赤子般的心在文中也处处可见。最初,鲍十一娘为李益说霍小玉时特别提到,霍小玉追求的爱人,‚不邀财货,但慕风流‛【15】;其后,李益为霍小玉书写山盟海誓的时候,霍小玉拿出越姬乌丝栏素缣,可见霍小玉并不缺钱。她所图的,仅仅是爱情。在与李益相识之前,霍小玉已经知道李益这个人,常爱念李益的诗作。净持在他们相见时说‚‘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即此十郎诗也。尔终日念想,何如一见。‛【16】可见霍小玉对李益才华的爱慕由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