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空间体系规划目录:规划背景1.规划范围2.规划期限3.规划依据4.规划总体目标5.规划原则第三章市域绿地体系控制市域城市空间结构与绿地形态空间布局1.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概略2.市域绿地形态空间布局市域生态结构与生态绿地布局1.市域生态廊道与组团绿化隔离带布局2.市域自然保护区分布3.市域基本农田保护市域结构性绿地1.市域主干道路绿化隔离带规划2.市域滨水绿化带规划3.市域重点绿地规划市域范围绿地指标第四章中心片区绿地系统规划中心片区规划范围:中心片区绿地总体布局1.中心区绿地布局模式与原则2.中心片区绿地主控框架——一带、两轴、三块、四环3.中心片区绿地形态构成分析4.中心片区绿地联系5.中心片区生态性绿地框架中心片区绿地分类规划1.公共绿地规划2.生产绿地规划3.防护绿地规划4.居住绿地规划5.附属绿地规划6.生态绿地规划各区绿地规划概要1.荔湾区、越秀区、东山区规划概要2.天河区规划概要3.海珠区规划概要4.芳村区规划概要5.黄埔区规划概要6.白云区规划概要中心片区绿地规划指标体系1.总体指标2.各区指标3.局部建设规划指标中心片区近中期绿地规划1.近中期规划空间形态控制2.近中期建设指标3.近中期建设对策旧城区绿线控制图则1.绿线控制对象与范围2.绿线控制地块一览表附:图纸目录第三章市域绿地体系控制1、市域范围图2、市域主要镇区分布图3、市域绿地形态空间体系图4、市域生态绿地导向图5、市域自然保护区分布控制图6、市域组团绿化隔离带示意图7、市域道路绿化隔离带导控图8、市域基本农田分布图第四章中心片区绿地布局规划1、分区界线分析图2、中心片区绿地形态分析图3、绿地主控体系分析图4、中心片区生态绿地导向图5、核心城区重点建设绿地结构图6、规划绿地与基本农田分布图7、规划公共绿地(G1)分布图8、规划生产绿地(G2)分布图9、规划防护绿地(G3)分布图10、规划主要居住绿地(G4)和附属绿地(G5)分布11、规划生态绿地(G6)分布图12-1、荔湾区、越秀区、东山区规划绿地分布图12-2、荔湾区、越秀区、东山区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3-1、天河区规划绿地与基本农田分布图13-2、天河区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4-1、海珠区规划绿地与基本农田分布图14-2、海珠区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5-1、芳村区规划绿地与基本农田分布图15-2、芳村区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6-1、黄埔区规划绿地与基本农田分布图16-2、黄埔区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7-1、白云区规划绿地与基本农田分布图17-2、白云区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8、中心片区近中期绿地建设分布图19、中心片区近中期绿地建设体系解析图20、核心城区近中期绿地建设体系解析三、旧城区绿线控制图则0、绿线控制分幅索引图1、地块323417绿线控制图则2、地块323418绿线控制图则3、地块283008绿线控制图则4、地块283012绿线控制图则5、地块283016绿线控制图则6、地块283020绿线控制图则7、地块283401绿线控制图则8、地块283402绿线控制图则9、地块283403绿线控制图则10、地块283404绿线控制图则11、地块283405绿线控制图则13、地块283407绿线控制图则14、地块283408绿线控制图则15、地块283409绿线控制图则16、地块283410绿线控制图则17、地块283411绿线控制图则18、地块283412绿线控制图则19、地块283413绿线控制图则20、地块283414绿线控制图则21、地块283415绿线控制图则22、地块283416绿线控制图则23、地块283417绿线控制图则24、地块283418绿线控制图则25、地块283419绿线控制图则26、地块283420绿线控制图则27、地块283803绿线控制图则28、地块283804绿线控制图则29、地块283805绿线控制图则30、地块283806绿线控制图则31、地块283807绿线控制图则32、地块283808绿线控制图则33、地块283809绿线控制图则34、地块283810绿线控制图则35、地块283811绿线控制图则36、地块283812绿线控制图则37、地块283813绿线控制图则38、地块283814绿线控制图则39、地块283815绿线控制图则40、地块283816绿线控制图则41、地块283817绿线控制图则42、地块283818绿线控制图则43、地块283819绿线控制图则44、地块283820绿线控制图则45、地块284205绿线控制图则46、地块284209绿线控制图则47、地块284212绿线控制图则48、地块284217绿线控制图则49、地块243401绿线控制图则50、地块243402绿线控制图则51、地块243403绿线控制图则52、地块243404绿线控制图则54、地块243407绿线控制图则55、地块243801绿线控制图则56、地块243802绿线控制图则57、地块243803绿线控制图则58、地块243804绿线控制图则59、地块243808绿线控制图则60、地块244201绿线控制图则61、地块244202绿线控制图则62、地块244205绿线控制图则1.规划范围市域范围用地面积7444平方公里,包括十个行政区和两个县级市,其中十个区用地范围约3500平方公里。
现状人口994.3万人。
本规划将全市划分为五个片区,即都会区、花都片区、从化片区、增城片区、南沙片区。
片区土地面积情况表:另外,荔湾、越秀、东山、天河、海珠、芳村、黄埔、白云八个区称为“中心片区”,面积1444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2001年-2020年。
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4)《广州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2001-2020年)5)《广州市79个分区规划》(1995-2020年)6)1997年至今广州市范围内所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局部地区规划4.规划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可概括为“云山珠水环翡翠,古都花城铺新绿”。
规划目标是“翠拥花城”,即:要充分利用广州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发展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构成“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国际化、生态型华南中心城市。
5.规划原则1)以《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为依据,建设山水城市,以人为本,构造“人居环境”。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着重研究近中期规划,并寻找切实可行的建设方式。
3)先期重点研究中心片区绿地系统,并划定旧城区控制绿线。
(一)市域城市空间结构与绿地形态空间布局1.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概略1)城市发展方向都会区的基本取向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2)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广州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为:以山、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包括珠江前、后航道,沙湾水道在内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
广州市域适宜总人口约1200-1500万人。
城镇总人口约1100万人,其中约900万人分布在主要沿江城市发展带,约150万人分布在花都、增城、从化三个片区中心及南沙重点发展区,约50万人分布在其它城镇。
3)绿地系统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建构方面的意义广州城市出现大面积的地域扩展将不可避免。
因此,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应积极地推进城市的大发展,利用九连山、南昆山、白云山和珠江水系建立大的开放型的山水相间的城市空间结构。
这一开放型的山水相间的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的实体空间(城市组团)、城市的绿地系统、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四大体系。
这四大体系中后两个体系是支撑体系,前两个是城市形态要素的主体,其中绿地系统是与城市的实体空间相对应的城市大的形态构成要素,对改善和保障城市的运行效益和生活质量,具有比城市的实体空间更重要的意义。
2.市域绿地形态空间布局市域从大形态上可划分四大部分:1)北部山林保护区,包括花都、从化、增城三个组团,绿地内容主要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等,是实现“森林围城”战略的关键地区。
2)都会中心区,包括中部、东部、西北部等三大组团。
该区是广州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中心,有多年的建设历史。
其绿地应注重空间秩序的建立与人居环境的创造,并结合历史文化及休闲旅游大力建设绿地。
3)都市发展主干区域,包括市桥、南沙两大组团。
该区为低密度开敞建设区,应注意建设江海休闲绿化景观带及组团绿化隔离带。
4)南部滨海开敞区,绿色形态主要有林海生态保养区、临海园林区、都市型农业等。
(二)市域生态结构与生态绿地布局主要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人文景观保护区、农田生态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区、沿海生态保护区六个方面进行生态绿地布局。
1.市域生态廊道与组团绿化隔离带布局1)规划在广州市域形成“三纵四横”的七条生态廊道,构成市域生态格局。
“三纵”即三条南北向生态廊道,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部生态廊道南起洪奇沥水道入海口,穿过滴水岩、大夫山、芳村花卉果树区,北接流溪河及北部山林保护区;●中部生态廊道南起焦门水道入海口,经市桥组团与广州新城之间生态隔离带、小洲果园生态保护区、向北延伸至世界大观以北山林地区。
●东部生态廊道南起珠江口经海鸥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生态隔离带至北部山林地区。
“四横”即四条东西向生态廊道,自北向南依次为:●“江高——新塘生态廊道”,沿华南路西北段与规划的珠三角外环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向东延伸至新塘南岗组团东北部山林地区;●“大坦沙——黄埔新港生态廊道”,以珠江前、后航道及滨江绿化带为主,顺珠江向东西延伸;●“钟村——莲花山生态廊道”,西起大石、钟村镇西部的农业生态保护区,经以飞龙世界、香江动物园、森美反斗乐园为基础的中部山林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向东经化龙农业大观、莲花山,延伸至珠江;●“沙湾——海鸥岛生态廊道”,沙湾水道沿线和珠三角环线及其以南大片农田。
2)市域组团绿化隔离带包括:沿广州市界与其他城市隔离的山体、农田、沿江绿化带;●大片区之间由山体、沿江绿化带、农田、大型绿地构成的绿化隔离带;●以“三纵四横”为主体构成的都会区小组团绿化隔离带,以及南沙片区内部、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黄阁镇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2.市域生态绿布局域自然保护区分布流溪河、东江、沙湾水道三个水源保护区种植水源保护涵养林。
从化市东北部、花都市北部、番禺区西部设森林公园,新机场以南设城市森林公园,南部临海区设树林保护区。
海珠区东南部、番禺区东北部规划为城市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