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生态廊道打造滨水生态绿城
’图⑨余凤生孙姝
1.武汉东湖绿道 2武汉张公握城市森林公园带 3.武汉青山江滩 4.武汉固博圆生态织补桥 5武汉林荫道建设(青山区建设一站
40“e >2018年第6期 城市生态廊道包括城市内部的生态廊道和城
市域范围内主城与各个组团之间以及各个组团之 武汉坐拥两江,怀抱百湖,山、水、林、田、湖、革等
全、丰富,依托城市山水资源及路网,科学、系统地
道,是打造滨水生态绿城特色、创建国家生态园树 武汉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
生态廊道的涵义 生态廊道是线性或带形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
内的自然山系、河流、湿地、绿楔、绿道、林荫道、滨江(河)筠 路林带、环城林带等都属于生态廊道。生态廊道其实也是生
20O4年规划建设的青藏铁路,是世界 第一条设置野生动物:
道的高原铁路。2O15年建成的武汉园博园被城市快速路三j 南、北两 通过架设长220 m、宽36.5 m的生态桥梁,有机地!
l ̄:ltE荆山及南区长江文明馆的屋顶花园,绿化面积约1万m 空中花园,不仅为游客游览提供方便,更为鸟类
态廊道。 功物搭建了~座
城市生态廊道的意义和作用
武汉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2012 2020年)》麓
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联系。城市生态廊道
T:6-i ̄:第一,城市生态廊道支撑了城市的生蓬
景观的连通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第二,城市生 大生态与城市内部园林小生态的沟通联系,ann
a 系。第三,城市生态廊道维护生物多样性,承载着野生动物迁 徙、繁殖、生存等功能,使城市外围生物有进入城市的可能,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增加城市的生物美感。第四,城市生
态廊道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系统的重建,将形成具有 鲜明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提供生态休闲旅游、欣赏野趣
之美的场所,具有社会文化功能。第五,城市生态廊道隔离城
市建成区,有利于控制城市形态,能有效阻止城市建成区无序
蔓延“摊大饼”之势。
建设城市生态廊道,打遣滨水生态绿城 近一个时期,具有大江大湖特色的武汉正在经历一场“找
回青山绿水”的生态革命。武汉市版图面积8 569 km 。全市范围 内的山体、水体、林地、耕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生态要素
被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占市域面积的75%,旨在保障城市生
态格局安全和永续发展。按照《武汉市生态框架规划》,未来
的武汉将是江湖相济、湖网相连、人水相依的滨水生态绿城, 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其中,依托城市山水资源体系
及城市路网结构,构建城市生态廊道,即打造生态化大武汉骨 骼,是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的重中之重。
实施城市空间规划,建设生态骨架 武汉市的生态框架为“一心两轴五环六楔多廊”。 “十三五”期间,城市的绿色廊道逐步形成。外环线森林生态
成果得到巩固,主城区8条出口通道绿化带已经建成,新城区
60%以上的主干线公路实现绿化,以“两江”(长江、汉江)防护 林为骨架的全市水系廊道防护林体系逐步形成。未来,将进一
步丰富城市生态骨架。内环、二环线以重要绿化节点为依托,
实施增花添色,提升景观品质;推进三环线内50 m、外200 m宽 景观带和“一环33珠”绿地系统建设;推进内5O m、外50 m宽,
总长146 km“一廊展七卷,十景耀江城”的四环线生态林带;推 进内100 m、 ̄1-1oo m宽外环线生态林带景观改造和生态功能提
升:推进“五环 \射”城市进出口、城市通道绿化景观建设与 提升重点建设沿汉孝、汉蔡等出城高速和京九、京广等市域
内铁路沿线绿色廊道。 建设城市绿楔,打遣生态廊道
在长江流域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l生 保护与修复,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的一项重要内容。武汉市正在进行府河绿楔的规划建设工作。
府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在武汉市境内流经37 km。府河生态绿 楔作为武汉市六大绿楔之一,是长江中游湿地群的典型区域,
也是重要的城市生态廊道、风道和珍稀候鸟栖息地。府河生态
绿楔保护与修复主要是保护生态斑块,拓展生态基底,打通生 态廊道,发挥生态功能,打造“城市大绿洲、生态大湿地、自然
大风道”,形成长江中游湿地群保护与修复生态示范区。府河
( >2018年第6期41
录楔规划区内“柏泉·花世界”郊野公园已经建成,按照武汉
事一国际窗口、江城第一生态景观、离市民最近的第一自然湿 也、2019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第一迎宾通道的定位和标准以
受“大美、野趣、震撼”的要求,天河机场二通道湿地景观带正
在建设之中。府河绿楔位于长江新城规划范围内的区域将建设
大型湿地公园,已列为2om:m.- ̄级重大项目。
打遣绿心,建设亮点 2017: ̄初,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长江新城、长江主 铀和东湖绿心的“城、轴、, ’城市亮点区块建设战略。这一战
咯的实施对于打通和建设武汉生态廊道意义重大。 长江生态主轴是全市生态格局中的“两轴”(南北向长江 铀和东西向蛇山、龟山山系轴)之一,它纵贯五环、串联六楔、
连接绿心。借鉴纽约哈德逊河区域、伦敦泰晤士河区域、芝加 哥滨河区域、上海徐汇滨江绿地等世界一流城市的滨水空间
生态景观规划建设经验。规划中的长江生态主轴将形成六大
生态景观体系,一是营造芦苇香蒲幽深、绿草丛林繁盛的滨江 生态岸线;通过滩涂驳岸的生态化处理、滨水植物群落构建
等,形成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
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缓冲带和湿地生态系 统。二是结合江滩公园改造,柔化生硬笔直的岸线和护坡,创
造舒适宜人多变的活动空间,形成自然绿色的滨水游憩带。三
是统筹堤内、堤外建设,加强与城市外部绿道的联系,设置绿
道贯穿于滩涂、绿带、防洪堤顶,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化 的长江绿道系统。四是通过改造左岸、右岸滨江大道的绿带, 形成气势宏大的城市林荫带,缝合城市道路的割裂,在临江建 筑与江滩之间形成绿色织补,强化与城市的生态景观联系,让 江景更有景深,建设一流的“左岸大道”“右岸大道”。五是充
分利用两岸的垂江道路形成特色椭路’增添精致的园林,J\景 (街头绿地、游园)及 生化的休憩设施,形成景观良好的慢
行街道空间。六是结合城市阳台的建设,在龙王庙、汉正街、中
华路等片区形成标志性的公园景观节点。 东湖绒己、是依托东湖风景区规划提升建设成为城市“绿 心’’。东湖绿心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结合东湖风景区范围现状
水系、水渠、城市主要干道等,规2.ij710条生态廊道,其中依托 东湖港、罗家港、东沙湖渠、东湖一严东湖连通港和规划的东
南连通港形成5条水网廊道;依托武鄂高速一欢乐大道一珞狮 南路、珞喻东路一武珞路、武汉大道、喻家湖路、工业路等
东湖的具备_定廊道宽度的主要城市道路形成5条路【网廊道;
依托山系形成山体廊道;对不同类型和层级的绿廊进行宽度摇 制,以便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东西山系绿带廊道宽度拓宽至
山体保护线以外30~50 m,山体廊道总体宽度不少于2。0 m,最
保护鸟类和生物多样I' ̄bt较合适的宽度。
建设新城生态廊道,打通城市生命之脉 2017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长江新城、长江新区 的宏伟战略。2017 ̄-7.,EJ,笔者就长江新城生态建设问题提出建 议,将长江新城打造为生态城市的经典、海绵城市的样板。
江新域应利用好滨水生态区、三大森林带两大生态要素。滨7j
生态区包括一江两河,即长江、府河、滠水以及许多沟渠;三 森林带即三环线森林带、张公堤森林带及铁路沿线的森林带。
规划时注重保留水面,将新城范围内的湖泊都建成湖泊公园,
将河流沟渠建成带状公园,使长江新城因水而灵、因绿而美。E 建成的张公堤森林公园仅在堤防范围内,纵深不超过200 m;栗
林带纵深拓展到1 km以上,在新城与主城之间形成一条生态
离带,让新城独立发展,也可突出新城的概念。 重视新城内的小生态与新城外围、武汉市乃至整个长
流域大生态的协调性,并与之互相促进,在新城规划建设过 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环境可持续为最高要义;以高标准打造规模宏大的中央公园和 城市中轴生态廊道,媲美纽约中央公园,构建长江新城市民活动最近、最大和最好的中
央生态活动区。学习杭州生态廊道模式,将新城内的园林与外围的生态资源相连相通,
构建密布城区慢行系统、串联新城内外的绿道网络,连通江河湖溪及城市绿楔,建设~ 批复合型郊野公园和美丽乡村发展葡形成新城内外的生态廊道,保护、强化生物链,
打通城市生命之脉。
建设绿道和垂江绿廊,打通城市绿地微循环 绿道作为城市生态廊道的一种形式,中国很多城市近年来都纷纷开始规划建设。
武汉市2012年启动绿道建设,截至2017 ̄末,累计建成绿道1 420 km,全市已形成具有山 水特色、武汉地域风格的绿道网络,其中东湖绿道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
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世界级绿道。
根据(《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 ,到2021年全市将形成“一心、六楔、十
带”2 200 km绿道系统。绿道选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注重山边、水边、林边,不征地、不拆迁、不砍树,因地制宜、因形就势、
因陋就简,对原生态资源予以最大保留、利用,以最少破坏的方式展示武汉本土化、 生态化、多样化的地域特色。其中,市域绿道布置在主城外围,串联武汉市六大生态
绿楔,绿廊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 m。城市绿道布置在主城范围内,连接城市功能
组团、滨水空间、人文景区及公园绿地,绿廊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30 m。社区绿道结
合社区公园、街头绿地,起串联作用,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一般 绿化控制宽度不小于1 5 m。
武汉市将以东湖绿道为中心和示范,进一步推进与东湖绿道相接的沙湖港、东湖 港两港海绵示范带等--}LL绿道网络建设,以城市亮点区块建设为契机,结合长江主轴
左、右岸大道建设,建设武九铁路旧线生态文化长廊绿道和垂江绿廊。结合第七届世界
军人运动会绿化提升要求,推进主干绿i 口支线绿道建设。目煎绿道建设在武汉市各 区已经蔚然成风,继蔡甸区110 km长环后官湖绿道、江夏区30 km-t ̄青龙山绿道等大手
笔特色绿道项目建成开放后,东西湖 ̄_2018年正在建设总长106 km的环东西湖绿道。
自然生态因城市而破坏,生态景观又由城市而再造。通过建设不同等级、不同
规模的城市生态廊道,j.g-城市各种自然的、半自然的、人工的基质与斑块有机串联起
来,形成安全的景观生态格局,弥补城市建设在构建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 方面可能造成的不足,城市就能有绿色、美好、永续的未来。圈 6建一南路韩荫道 7武汉东湖绿道 8东湖绿心绿网廊道,水网廊道规划图 9府河郊野公园绿道 10武汉园博园横跨城市三环线
余凤生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局长,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 孙姝武汉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站副科长,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