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岁老人长寿之谜

百岁老人长寿之谜

百岁老人长寿之谜2006-6-4美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百岁或百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

今天,活到百岁或百岁以上不再是科学幻想。

目前,美国有百岁老人7.2万,人口统计学家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400万。

百岁老人长寿的秘密何在?美国各地出现许多研究百岁人群的机构,其中有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所、乔治亚大学老年医学中心百岁老人研究处等,都在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百岁老人的长寿之迷。

先进的医疗保健、强烈的环保意识、良好的营养食品,还有近些年来人类医学上的一些重要成果,使人们过上健康的生活,并且寿命越来越长。

但是,仅凭这些条件,想活到百岁还是不够的。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百岁老人具有某些使他们长寿的关键因素:1、热爱生活,富有幽默感;2、有精神信仰和个人勇气;3、对任何事物的态度既积极又现实;4、在每个人生转折点都会重新安排生活。

研究人员指出,谁想活到百岁或更长,他就必须学会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兴趣,积极锻炼身体,坚持经常用脑,特别要善于接受失败,不放弃所有机遇,真正做到努力向前看。

老年生活应该巧安排2006-6-4表演艺术家杨华生老先生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关键在于他的生活方式很科学。

首先杨老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信心。

无论是在工作期间,还是退休在家,他都能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杨老长寿的第二个秘诀在于运动。

他选择以唱京剧健身的方法,可谓独特。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肺活量会逐步下降,可能诱发一些呼吸道疾病。

而通过唱京剧提高肺活量,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可见,对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而言,如何安排好晚年生活很重要。

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懂得知足常乐;其次是选择合理的运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木兰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第三是合理的膳食,应荤素搭配,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质,每次进食应七分饱。

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杨老的“脑子要用,思想要松,肚皮要空,手脚要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常锻炼显你更年轻2006-6-4假如您注意观察,会发现不同年龄的人走路有不同的特点。

年轻人走起路来步伐矫健,有一些老年朋友走路时,能保持和年轻人同样的步态,很有精神,但有些老年人则显得老态龙钟。

再仔细观察,您会发现,老年人走路时每步迈出距离较短,且两脚之间的距离较宽。

由于每步迈出的距离缩短,再加上步伐比较慢,行走的速度明显下降,这与老年人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有关。

但适当的锻炼,可使高龄老人仍保持较好的柔韧性,走起路来照样很有精神。

除了多练太极拳、太极剑外,更简便的方法是:1.一腿伸直站立,另一腿抬起,脚跟放在适当高度的物体上,一手可扶在旁边的物体上以保持平衡,椅子、栏杆、窗台、台阶等都可以利用。

适当的高度是,当您把脚跟放在支撑物体上面,膝关节伸直并尽量勾脚尖时,可感到大腿后面被牵拉得有点痛,但可以忍受。

保持这个姿势5秒、10秒或更长点时间(切忌身体一下、一下向下压),注意放松大腿后面的肌肉。

当大腿后面被牵拉的感觉减轻后,上身向前压一点,被牵拉的感觉又会加重,坚持一会儿,再次轻压。

重复4~5次以后,换另一条腿做同样练习。

随柔韧性改善,可逐步选用更高一点的支撑物。

2.用两前脚掌站在台阶或楼梯上,脚跟悬空,手扶栏杆以保持平衡。

膝关节伸直,身体重心向下降,这时会感到小腿肌肉被拉紧。

练习方法同上,保持一段时间,待被牵拉的感觉减轻后,重心再下降一点,脚跟再降低一些,重复4~5次。

如找不到合适的台阶、楼梯,可在家中练习,可背靠墙站立,脚跟着地,但两前脚掌踩在砖头或适当高度的木块上,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身体慢性缺水害处多2006-6-4生理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

这是因为人过中年后血浆肾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心钠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体内的钠离子不断丢失,使人体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弱,平时饮水不足,而导致慢性脱水。

长期慢性脱水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甚至直接威胁生命。

白内障:人眼内的液体含量较高,在机体缺水时会发生生化改变,引起眼晶状体蛋白变性,最终造成晶体混浊而致视力下降。

资料表明,以往曾发生一次急性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的几率增高,曾有两次脱水或慢性腹泻者,白内障的发生率更高。

心律失常:通过血液动力学监测,当血容量明显降低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出现胸闷、心悸、头昏、乏力等现象。

临床医生对这类病人曾采取电击复律,结果无效,而迅速静脉补液扩容后能立即恢复窦性心律。

可见,失水是心律失常的祸根之一健康老年人的标准2006-6-4关于健康的标准,从古至今众说纷纭。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概括起来,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

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

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

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2、声息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

祖国医学认为声息和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均匀通畅。

3、前门松指小便正常、畅通无阻。

说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良好。

祖国医学认为小便淋漓不畅,可谓“膀胱气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功能受损。

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肾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畅,尿量每天为1000—1500毫升,每天约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

如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说明肾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后门紧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特殊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脾肾阳虚导致中气下陷,可发生五更泻、便秘或大便失禁。

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畅,一般每日一次或两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来按时大便,这样可减少大便内有毒物质重新被吸收,即所谓影响人类长寿的“自身中毒”学说。

5、形不丰老年人体型应偏瘦,不应肥胖,始终保持标准体重。

经调查,我国百岁以上老年人,无一例肥胖者。

老年人肥胖不仅气喘嘘嘘,行动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综合症,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胆囊炎,胆石症等。

过分肥胖必然影响寿命。

有的科学家研究提出,如果超过本人标准体重10公斤,短寿13%;超过标准体重20公斤,短寿25%;超过30公斤短寿42%.如世界上最胖的女子美国的约翰。

史泰美丝腰围两米,体重682公斤,仅38岁就病死了。

老年人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男子: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女子:身高(厘米)-100=体重(公斤)6、牙齿坚牙齿完坚者老化慢。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

”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

如肾虚则骨败齿摇。

古代医书记载著名医学家华陀的弟子吴普90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说明长寿者口腔健康状况都比较好。

7、腰腿灵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以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良好。

俗语说:“人老腿先老,将老腰先病。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腰腿灵活,说明肝、脾、肾尚实。

因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

8、脉形小血压不高,心律正常,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多因肾水亏虚,肝阳偏亢,故脉常粗大而强。

如果60岁以后还能保持较小的脉形,说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

国内外长寿老人之所以身体健康,其重要原因,就是心脏功能好,血压、脉搏正常,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小。

下一篇:老年人的脑血栓形成:血液粘稠度过高是引起脑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血液粘稠度过高除了与血脂异常引起“血浑”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内缺水。

其中,夜间失水最为严重,可使血小板凝聚力和粘附力加强,因而清晨是脑血栓的发病高峰。

有害物质蓄积:慢性缺水,不仅可以使尿量减少,还能使皮肤功能减退,汗腺分泌减少,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从而出现慢性中毒。

这种慢性中毒的危害相当大,它可损害多个器官、多种组织,加速人体老化。

因此,人过中年应特别注意补充水分。

无论春夏秋冬,应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专家们认为,水的摄入既要适量,更要适时,一般来讲,少量多次饮水比较好。

什么是老年人?国内外老年学家对老年人的定义有十几种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规定,我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同是花甲之人,善却相差悬殊:有的身体健康,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暮气沉沉;有的老当益壮,有的未老先衰;有壮大心不已,有的万念俱灰。

显然简单的从年龄或表面现象来划分老年人是很不科学的。

究竟老年人的概念是什么?的确是一个既简单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下面介绍当前一些专家的四种观点:根据年代年龄确定老年人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

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

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期限。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限,80岁以上为长寿期。

根据生理年龄来确定老年人所谓生理年龄就是指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应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生理年龄可分为四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

60内部以上为衰老期。

所以,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

但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

生理年龄的测定主要采用血压、呼吸量、视觉、听觉、血液、握力、皮肤弹性等多项生理指标来决定。

根据心理年龄来确定老年人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为其主要测量内容。

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

心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

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

如年代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根据社会年龄来确定老年人所谓社会年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

综上所述,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年代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却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加以改变,推迟衰老,弥补其不足。

因此,一个人是否衰老,不能单纯看出生年龄,还要看生理年龄,尤其是心理年龄,人的心理状态对生活有很强的反作用力。

所以老年人只要加强锻炼,不仅能使身体健康,而且能在心理上永葆青春。

老年人爬山七项注意2006-6-474岁的刘大爷退休后喜欢上了爬山,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