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守正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守正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守正与创新
陶富源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哲学元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哲学问题。

他认为,哲学是以普遍方式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主导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论是过程辩证论与系统的统一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是提升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度。

以现实的人为本是马克思学说的主题;哲学社会科学通过管理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社会关系是通过强制、契约、情感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机体是自发调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为自为调节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实践为基础来理解人和全面塑造人的科学;人类认识是感性、理性、统性三阶段的统一。

2016年6月10日,“陶富源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陶富源文集》首发式”在芜湖举行,与会者就陶富源的学术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现将部分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陶富源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学科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这三个基本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领域内,陶教授研究的重点
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

我这里不能全面�⑺堤战淌谠诼砜怂贾饕逭苎а芯可系乃�有贡献,而只说一个小的方面,即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问题研究上的理论贡献。

我把他的理论贡献概括为:发现事实,揭示真相。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老问题,前人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有了许多的定论,其中,有三个权威性的观点一直统治着人们的头脑,限制了人们的视野。

第一个观点是: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和辩证法分家的唯物主义;第二个观点是,马克思通过费尔巴哈转向唯物主义,但不是转向旧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并没有一个接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原则的时期,没有一个主要受费尔巴哈影响的时期。

第三个观点是,马克思转向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缺点,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并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彻底贯彻到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陶教授通过对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原著的深入解读,发现了能够打破以上传统的权威的观点的历史事实,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陶教授发现了三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费尔巴哈哲学不仅是唯物主义哲学,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第二个事实,马克思在1843、1844年间,对费尔巴哈是崇拜、迷信的,马克思曾用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去解决社会历史问题,例如,运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颠倒的方法去解决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运用“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人本主义原则去说明人的本质、解决劳动异化的问题和共产主义的问题,等等。

第三个事实,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时,虽然没有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而是说,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作了直观的理解。

在陶教授看来,直观性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

陶教授发现的这三个事实,对颠覆百年来统治人们的一些旧观念,对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发现事实、尊重事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事实并不会自动地跑到研究者面前来,跑到研究者的头脑中去。

事实往往是被遮蔽的,事实被遮蔽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研究者的视野。

我们看东西要有一个视野,这就是我们的前理解,我们头脑中既有的思想、观念。

我们的前理解,我们看问题的视野具有双重的功
能,既去蔽又遮蔽。

去蔽就是让我们看到东西,遮蔽就是让我们看不到东西。

我们能够看到视野范围内的东西,看不到视野范围外的东西。

举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视野的遮蔽功能。

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存在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一个事实,有费尔巴哈的文本在。

但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不去看费尔巴哈的著作,或者即使看了他的著作,也看不到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呢?因为我们受到一些前理解的束缚:旧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当然只能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这个前理解遮蔽了费尔巴哈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个事实。

要发现这个事实,不能迷信权威,一定要实事求是。

陶教授之所以能发现费尔巴哈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一事实,就是因为他不盲从权威,不固守传统之见,不人云亦云,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同时又舍得化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原著。

陶教授以发现的事实为根据,得出了三个新看法:第一个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之一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

第二个是,马克思在脱离青年黑格尔派以后,不是直接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而是有一个走向费尔巴哈,然后经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又超越费尔巴哈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期。

第三个是,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原则,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主要优点,是把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可以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

这三个观点,是对统治了人们的头脑百多年来三个传统观念的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厚重的“等心”之作鲁品越
作为一位哲学家,陶富源先生以探索真理为最高追求。

陶先生集苦心孤诣之所得,悉数凝结于这套煌煌巨作之中,并且蔚然成为对真理的系统化探索。

首卷《形上智慧论》乃是“元哲学”,即关于哲学本身的哲学思考;第2卷《实践主导论》用意于一切真理源于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第3卷《终极关怀论》阐述人生的价值追求,阐明在价值目标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之本质区别;第4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是人类哲学的最高境界;第5卷《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追溯作为人类哲学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现史;第6卷《唯物辩证论与实践智慧》、第7卷《唯物史观在当代》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第8卷《政治文明的哲学观照》、第9卷《精神家园的哲学守望》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两大上层建筑领域的分析;而第10卷作为这套文集的收官之作,乃是作者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心得,并欲
薪火相传以授青年学子。

10卷汇聚一体,蔚然成一体系。

太史公曰:学者的使命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对陶富源先生来说,最为贴切不过了。

能达到这一目标,乃是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陶先生的这套著作,正是他努力攀登这一最高目标的标志性著作。

正是在哲学上的这种毕生探索,使陶富源先生成为安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