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效果试验观察周志平1,2,陈火光2,田同军2,孙仁华2,徐学平2,郑立栋2,金晓林2,周继勇1(1.浙江大学农业部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2.杭州灯塔养殖总场)摘要:共选择杜大长仔猪约3 452 头分成4 组,分别在19 日龄免疫蓝耳病活疫苗(R98 株)2 批,9 日龄免疫一批、7 日龄或15 日龄分别免疫一批,其中免疫仔猪共1188 头,非免疫对照2264 头。
选61 头大长母猪在怀孕80 ~ 90 d 免疫蓝耳病活疫苗,48 头不免疫对照,观察产仔及哺乳期健康状况。
并抽取部分试验猪血样检测PRRS 血清ELISA 抗体。
结果显示,19 日龄1 组、19 日龄2 组、9 日龄1 组保育猪僵病仔率分别是1.38%、1.08%、1.66%,对照组分别是30.7%、14.5%、15.82%;出栏健仔率试验组分别是91.72%、96.77%、97.35%,对照组分别是67.54%、84.72%、82.64%;日增重试验组分别是293.4 g、274.6 g、304.7 g,对照组分别是241.9 g、236.9 g、256.9 g;差异很明显。
对1-2 胎母猪比率达46.8% ~71.1% 的产后哺乳仔猪分别在7 日龄、15 日龄免疫对比试验表明,2 组仔猪窝发病率分别为23.4%、50.0%,出栏健仔率分别为97.19%、76.14%,说明对1-2 胎母猪产后仔猪7 日龄免疫比15 日龄免疫更好。
母猪免疫组胎产活仔、死胎、初生仔猪头均重分别为10.11 头、0.98 头、1.482 kg,对照组分别为10.15 头/胎、0.90 头/ 胎、1.483 kg,2 组差异不显。
试验组产后母猪不正常发生率为16.67%,比对照组40.43%要低23.76 个百分点,差异明显。
哺乳仔猪精神不佳窝发生率分别为10.0%、17.02%,差异明显。
说明母猪怀孕80 ~ 90 d 接种PRRS 活疫苗对母猪及胎猪尚未产生不良影响,且对产后母猪和仔猪临床健康情况有明显改善。
2 周、4 周、6 周、8 周血清ELISA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9 日龄1 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86%、85.71%、78.57%、92.86%,19 日龄2 组分别为100.0%、93.33%、86.67%、100.0%,9 日龄免疫组分别为100.0%、100.0%、92.86%、100.0%,对照组分别为73.33%、93.33%、86.67%、100.0%,说明免疫组和对照组升降曲线较一致,以9 日龄免疫组阳性率最高,对照组和19 日龄免疫组差异不大。
总体说明活疫苗在阳性场并不能抵抗野毒攻击而影响血清学抗体转化,但在减少野毒临床致病性上有较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蓝耳病活疫苗;母猪;免疫;抗体;效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及各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1]。
该病1987—1988 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明尼苏达州及衣阿华州首先发生,随后开始流行,短短几年几乎席卷了整个北美和欧洲大陆。
该病曾称为“神秘猪病”、“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新猪病”、“蓝耳病”等,1991 年欧洲学者提出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1992 年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召开的第1届国际研讨会上正式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 类传染病[2]。
我国大陆于1995 年首先在华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1996 年郭宝清首次分离到PRRSV 进而证实[3],1999 年2 月12 日我国农业部第96 号公告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2007 年4 月,农业部正式确定“无名高热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并定义为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 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 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10 多年来,人们对猪蓝耳病免疫学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促使人们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疫苗,中国市场上获农业部批准的有蓝耳病灭活疫苗如CH-1a 株、NVDC-JXA1 株,蓝耳病活疫苗有CH-1R 株、R98株、JXA1-R 株、ATCCVR-2332 株。
依其毒力来源不同,存在二种,美洲株疫苗、变异株疫苗。
但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至今尚未得到一致公认,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论。
为探索蓝耳病活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我们也进行了仔猪和母猪的免疫试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疫苗国产猪蓝耳病活疫苗(R98 株,瑞普保定)。
1.2 试验猪7 日龄-80 日龄杜大长仔猪3452 头。
大长二元怀孕母猪109 头。
1.3 观察临床发病情况观察、生产技术参数统计。
1.4 血样采集和处理在2、4、6、8 周龄抽样,在前腔静脉或耳静脉采集3 - 4 mL 血液,冷藏保存一夜或室温静置12 h后,3 000 r/min 离心5 - 10 min 取上清液置于1.5 mL 小试管内,贴标签标记后冷冻保存,等各次跟踪血清抽取处理完成后一起检测血清ELISA 抗体。
1.5 主要仪器设备酶标测定仪(BioTek®),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ELISA 检测试剂盒(为美国IDEXX 公司产品)。
96 孔平底微量反应块,微量移液器、恒温箱、洗板机(BioTek®)等。
1.6 检测方法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参照美国IDEXX 公司ELISA 诊断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待检血清做1∶40 稀释,取血清5μL, 加入稀释液195L。
取稀释好的待检血清100μL 加入包被好的96 孔聚苯乙烯诊断试剂盒中,置室温作用30min,取出,用洗涤液充分洗涤3 -5 次,甩尽残留液体,拍净于吸干纸。
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100 uL,室温作用30 min,洗涤拍干。
再在每孔中加入TMB 底物溶液100 uL,室温作用15 min,加入终止液100uL,立即置Bio-rad 550 型酶标仪上650nm 处测定。
分别按所附计算公式判定是否为血清抗体阳性。
1.7 结果判定猪蓝耳病抗体阳性对照平均值(PC:PRRS)减去阴性对照平均值(NC:PRRS)必须≥0.150。
NHC 孔阳性对照平均值(PC:NHC)必须≤ 0.120,NHC 孔阴性对照平均值(NC:NHC)必须≤ 0.25。
另外,阴性对照平均值(NC)必须≤ 0.150,试验条件成立有效,否则重做。
通过计算样品与阳性对照(S/P)的比值进行抗体的阳性和阴性判定,即S/P = [(样品A650:PRRS)-(样品A650:NHC)]/[(PC:PRRS)-(PC:NHC)], 如S/P < 0.4 判为阴性、≥ 0.4 判为阳性。
1.8 分组设计试验1 组为仔猪19 日龄免疫组,试验2 组为仔猪19 日龄免疫重复批次组,试验3 组为7 日龄和15 日龄同批分别免疫组,试验4 组为9 日龄免疫组,试验5 组为母猪怀孕80-90d 免疫组。
不管猪大小均肌肉注射1 头份蓝耳病活疫苗(文易舒,R98)。
2 试验结果2.1 1 组结果2.1.1 临床疾病情况观察(见表1)2.1.2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2)2.2 试验2 组结果2.2.1 发病情况观察(见表3)表1 试验1 组临床观察登记表表2 试验1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表3 试验2 组临床观察登记表2.2.2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4)表4 试验2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2.3 试验3 组结果生产技术参数统计如表5表5 试验3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2.4 试验4 组结果2.4.1 发病情况观察(见表6)表6 试验4 组临床观察登记表2.4.2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7)2.5 试验5 组结果2.5.1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8)2.5.2 症状评判母猪不正常主要指吃料不好、有发热、背部皮肤毛孔有出血点或出血点连成条状、后躯皮肤、耳朵及阴户发紫等。
仔猪主要是毛耸、发热、精神不好、喜卧、行走无力、耳朵、腹下奶头、肛周、去势伤口皮肤发绀发蓝等。
表7 试验4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表8 试验5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2.6 抗体检测结果2.6.1 血清ELISA 抗体检测结果统计(见表9)表9 血清ELISA 抗体检测结果统计表2.6.2 抗体检测结果图示3 小结与讨论3.1 结果分析1) 表1 说明试验1(19 日龄免疫)组在45 日龄开始有呼吸急促和腹泻出现,主要以腹泻为主,第3 天即开始好转,到80 日龄转群时统计正常。
对照组则在37 日龄就有明显拉黄色稀便及明显神经症状病猪出现,1 周后不得不转出部分严重病猪,到80 日龄转群时统计还有20 头病猪,整体临床发病明显是免疫组好。
表2 显示试验组转出病猪率为1.38%,对照组为30.7%,相差29.32 个百分点,差异十分明显。
同时试验组日增重293.4g,比对照组241.9g 高出21.29%,差异也很显著。
从表3 可以看出试验2 组重复试验也是明显好于对照组,表4 显示试验组僵病猪转出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14.5%,日增重试验组为274.6g,比对照组236.9g要高出15.91%。
综合说明19 日龄免疫后对保育阶段仔猪临床呼吸急促、神经症状、拉黄色稀便等疾病预防效果确切,僵病猪比率降低13.42 到29.32 个百分点,日增重分别提高21.29%、15.91%。
2) 表5 显示了7 日龄免疫组和15 日龄免疫的试验3 组的不同结果,即到34 日龄转群时,7 日龄接种组出栏率为97.19%,比15 日龄接种组出栏率(76.14%)要高出21.05个百分点,病僵猪分别为6.90%、17.25%,要相差10.35 个百分点,说明7 日龄接种免疫组明显比15 日龄接种免疫组要好。
另外,1 ~ 2 胎母猪所带仔猪窝发病率也差异明显,分别为36.36%、59.26%,同时1 ~ 2 胎母猪总体窝发病率为61.5%,远高于2 胎以上母猪窝发病率16.67%,说明1 ~ 2胎母猪所哺乳仔猪更易感。
3) 表6、7 是9 日龄接种免疫组和不免疫对照组转到保育舍的跟踪观察结果,9 日龄接种免疫组44 日龄开始腹泻增加,发生率约13.2%,3 日龄后开始好转,到65 日龄无明显呼吸道疾病出现。
对照组转进后第8 天即32 日龄已开始转出12 头重病猪,以呼吸急促为主,到43 日龄腹泻增加,占12.3%,4 日龄后腹泻好转,这和试验组相似,可能受饲养管理影响。
但对照组表现气急、关节肿胀、被毛粗乱病猪明显多,到55 日龄发病才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