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结基本情况概述 一、综述篇 一、地理人口 团结街道办事处位于昆明市西郊,距昆明市中心12~35公里,东与普吉、黑林铺、马街街道办事处接壤,南靠安宁市的太平镇、连然镇,西山区的碧鸡街道办事处;西与安宁市的温泉镇、青龙镇,禄丰县的勤丰营镇、碧城镇相接;北与富民县的大营镇,五华区的沙朗白族乡相邻。东西最宽18公里,南北最长23.7公里,总面积424.6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3′,北纬25°07′,最高气温摄氏31℃,最低气温零下8℃。共辖16个社区居委会,119个居民小组,136个自然村,居住着彝、白、汉、苗等4个世居民族,总户数7178户,总人口31737人,其中:农业人口30530人,非农业人口1207人。汉族9013人,彝族16015人,白族5647人,苗族945人,其它117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72%。党工委下设17个党总支,10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06名。其中预备党员46名,占党员总数的2.55%。女党员503名,占党员总数的27.85%。少数民族党员1287名,占党员总数的71.26%。35岁及以下的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20.49%。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66名,占党员总数的9.19%。共有建国前入党没有工作老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0.06%。外出流动党员1名。 团结街道办事处是由团结人民公社演变而来。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取什么样的名称还有一番争议,有人提出团结自古叫 2
“玉案乡”就叫“玉案山人民公社”,有人提出叫“龙潭人民公社”,有人提出叫“前进人民公社”,其意为开拓进取向新社会迈进,几经磋商对以上名称均不满意,西山区委有位领导说该区域内有彝、白、汉、苗世居民族,历来有些隔阂,不太团结,现在是新社会了,各族人民应该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建美好家园,就叫“团结人民公社”吧,众人无异议,由此就有了团结人民公社、团结乡、团结街道办事处之称。 二、自然环境 团结街道办事处地势北高南低,有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山间小盆地等多种地貌,地形起伏明显,盆岭相间,山脉交错,最高海拔2622米(风摆山),其次是妥吉的状元山2555米,最低海拔1731米(蔡家居委会的石楼梯),平均海拔2195米,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2℃,森林覆盖率75.3%。 境内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15℃,年均降雨量800~1200毫米之间(2000年~2010年在600~90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39天,年平均日照为2200小时左右,太阳辐射量为123.1千卡/平方厘米。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林地面积510000亩,占土地面积的80%,有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人工林等,有松子种植1000余种,193科,42属。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惜濒危植物有8科、8种,列入省级保护植物14科、19种。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臭椿、云南油杉、柏树、樟树、楸木7种,古树名木有云南山茶、山玉兰、滇朴、兰桉。林中有兽类100余种,鸟类500余种。全处土壤分为棕壤、紫色土、棕红壤,红壤,水稻土,黄土壤等4个土类。境内水系属金沙江水系,花红园、雨花流入滇池外, 3
其余注入螳螂川,主要河流有永胜河、利者河、马水河、明朗河,流域面积254.8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丰富,有国内首屈一指的石英砂矿,含硅量达99.5%,储藏够开采100年,被有关专家鉴为全国之最,居昆明市之首。还有丰富的铁矿、磷矿、石灰石、铝土矿、耐火黏土、马牙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 团结街道办事处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其中著名的有玉案山、风摆山、笔架山、壮元山等山脉。境内山水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文物丰富,历史遗迹众多,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境内古寺有:棋盘宫、法界寺、下冲飞来寺、大河村明王宫、和平土主庙、棋台关帝庙、庙村天子庙。有山野有趣的棋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豹子箐,桂皇阁,有独具特色的花红洞壁刻字。有亚洲最大的滑草场和世界上最长的滑草赛道和世界上最大的大石磨,有清朝嘉庆皇帝亲封的诰封碑,法界寺有清康熙42年立的云贵两省高官捐赠的寺产业碑及皇帝御碑,有永揭不开谜底的“龙打坝地冒水奇观”,有100余户农家乐构成的团结乡旅游基地。 三、水利交通电力 团结街道办事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所和平村建三中队拉通高压线,同时解决了和平村的碾米、磨面用电,和平村建起了电动碾米厂,成为境内使用粮食机械加工的先河。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等运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80年以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境内推广农业科技,兴修水利,改良农具,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生 4
产得到迅速发展。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全面推广地膜覆盖、纸袋育苗移栽、水稻旱育秧、水稻条栽、包谷杂交、机耕机耙、配方施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措施,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乡人民政府、办事处极为重视兴修水利,筹集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成小㈠型小㈡型水库7座,小坝塘362个,114个蓄水池,3964个小水窖,机电排灌站18个,18台机。整治主要河流、河道、闸坝,建机械闸,安装400公里的输水管道,建成1335公顷的水浇地,水利化程度达90%以上,农业生产普遍提高。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团结街道办事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大面积推广烤烟,推广种植旱地蔬菜,山区无公害蔬菜。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明显改善,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2010年达到4400元,增长了8倍。粮食自给有余,生活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电磁炉、小轿车进入千家。农村的住房由土木结构茅草房、瓦房逐步发展成为光洁明亮、装饰讲究坚固的砖混结构房屋。 为了吸引外资,加快团结街道办事处的发展,1996年以来,乡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等政策,共有30余家企业落户境内,总投资金额5亿多元,成功举办3届“团结苹果节”,3届山歌调子会,扩大了团结街道办事处的知名度。 境内交通便捷,电讯畅通。境内古有富昆、律(律则)昆、青(青龙寺)昆3条古道。国道有昆富公路,于民国19年修建。建国后,党和各级政府重视交通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 5
路网络,可达昆明、安宁、富民,全处公路11条,总长132公里。10个居委会均通了沥青油路,84个自然村通了公路。境内主要公路干线有浑塘路、混下路、车和路、龙箐路。1997年建有大河村等6个电话村,1998年以后安装电信、联通差转台,有了通讯信号,移动手机开始普及,2010年底境内建有电信、联通差转台31座,手机总数15000多部,83个自然村均有通讯信号。 四、农业科教文卫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得到重视,60年代主要引进试种杂交包谷“西南175”、“台北八号”等包谷,水稻品种推广销铵、碳酸、氢铵、绿肥种植等。70年代引进“反修1号”、“墨西哥小麦”、“云粳类水稻”。良种,推广杂交包谷、薄膜育秧、条栽密植等,80年代推广地膜包谷、地膜烤烟、地膜蔬菜。进入90年代,推广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高产样榜示范、科技承包、养猪场、养鸡场等基地建设,沼气、快速养猪等技术,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商品率提高。1988年至2010年,完成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0个,获奖项目共计13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区科技进步奖11项,880个科技示范户。科技达标合格,和平办事处冷凉山区的包谷“三一”工程,平均单产806.4千克,最高单产1175.7千克,创昆明市包谷产量最高纪录。万亩苹果园基地建设实施。和平办事处“三一”工程荣获云南省农牧渔厅农林科技推广三等奖。 境内教育历史悠久,清代明朗设义学,到解放初期有5所小学,在校学生140人,教师5人,1958年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大教育的投入,30户以上的村寨办有小学班级,共有3所完小,21所分校,分校只 6
设1~4年级,教师除公办以外,大部分聘请有点文化的农民当任民办教师。1958年建立昆明第23中学,1962年撤销,1965年建团结职业中学,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6月撤销。1970年~1980年各中心完小学办有附设初中班,团结中学办有高中附设班。2010年底团结街道办事处有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1566人,完全小学18所,125个班,在校学生3084人。 境内的农民体育运动源远流长,各族群众在节庆日和庙会期间开展耍龙灯、狮子舞、踩高跷、打秋千、斗牛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建国后,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乡处重视体育事业,保证体育经费,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境内举办过两届农民篮球运动会,3次“打秋千”赛,6次苗族斗牛会。1996年12月,荣获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体育先进乡镇”称号。1994年荣获昆明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文化事业迅速发展。1978年黑白电视机进入机关事业单位,逐渐进入农户,1979年建立团结乡文化站,1981年建成团结影剧院和多功能娱乐文化室。2000年以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10个居委会相继建立了多功能文化娱乐活动室,组建了670人组成的34支文艺队。1994年7月荣获昆明老龄委老年人交谊舞优秀表演奖,2004年昆明市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展览,团结乡文化站送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14件,获“三等奖”。 建国前,境内医疗卫生条件差,防治疾病主要依靠中草药,民族民间医生,很多群众患病后不能及时治疗而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伤寒、瘟疫、霍乱等传染病流行,有的村寨一天病逝十多人。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工作,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医疗设施逐步配套,医护人员分批进行培训,医护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