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雨水收集【篇一:友谊时代广场雨水收集回用方案】sys?水医生系列沈阳友谊广场雨水处理回用工程初步方案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07-01目录一、工程概况 ......................................................................................................1 二、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 (1)2.1 设计依据 ....................................................................................................... .. 1 2.2 设计原则 ....................................................................................................... .. 1 三、设计参数分析 (2)3.1 进出水水质分析 ............................................................................................. 2 3.2 水量平衡分析 (3)四、处理工艺设计 (4)4.1 设计范围 ....................................................................................................... .. 4 4.2 设计处理规模 (5)五、主要构筑物与设备清单 .............................................................................. 7 六、运行费用估算 (7)一、工程概况沈阳友谊广场位于项目位于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197号,项目总用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拟建设高档百货、5a甲级写字楼和精装公寓,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同时配备高档餐饮、超市及金廊最大规模会所群。
业主单位为满足当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本工程拟收集机房层屋面雨水,处理后回用于7层屋面绿地的浇洒用水。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图纸,机房层屋面面积为1752.16m2,7层屋面绿化面积图测约为1118.3m2。
二、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2.1 设计依据?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 2.2 设计原则? 尽可能多的收集雨水并处理回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注重收集雨水的水质保持问题,保证雨水收集利用安全、可靠;?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项目用水概况,确保方案经济合理,保证客户“建得起,用得起”。
? 处理工艺要求:全自动运行,免维护,管理简单,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低。
三、设计参数分析3.1 进出水水质分析 3.1.1 雨水水质本项目收集的雨水为屋面雨水,雨水水质无实测资料。
雨水水质采用《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的经验值: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后的水质为codcr:70-110mg/l、ss:20-40mg/l、色度:10-40度。
根据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屋面雨水初期雨水弃流量一般按照2~3mm降雨量弃流。
经弃流后的后期干净雨水方可接入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3.1.2 出水水质本工程出水拟回用于绿化,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回用水的codcr、ss指标应满足表4-1的水质标准,其余指标应分别符合表4-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相应类别的水质标准,相同指标执行最高标准。
表3-1 雨水处理后codcr、ss指标(gb50400-2006)表3-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3.1.3 水质分析初期雨水水质较差,为降低雨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屋面雨水一般对降雨的前2~3mm的降雨进行弃流、不做收集,只收集后期的干净雨水。
本工程回用用途为绿化,对水质的要求较低。
本工程收集的后期屋面雨水水质也较好,只需经过简单的过滤——消毒处理,即可满足回用需求。
3.2 水量平衡分析 3.2.1 雨水收集量分析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降雨资料,沈阳市年均降雨量为695.4mm,年均最大月降雨量为186.4mm(7月)。
【篇二: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实施办法】@@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实施办法第一条为实现雨水资源化,修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洪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西省城市供水及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县城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新、改、扩建建设工程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一)建(构)筑物占地与道路硬化面积之和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学校和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用房等建设工程;(二)总用地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市政绿地等绿化项目;(三)硬化地面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广场、人行道、步行街、停车场、城市道路等市政公共设施。
有特殊污染源的化工企业、制药厂、医院、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收集利用雨水时还需经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确定。
第三条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管理与维护工作,要结合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遵循建设工程的地面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当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灌或者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二)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庭院、广场、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等建设工程,应当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蓄渗回灌或者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三)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主干道、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当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五条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当与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相结合。
景观水池应当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当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宜低于周围路面50~100mm。
第六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除满足收集、处理和贮存回用外,还应当考虑调蓄排放功能,削减雨水洪峰径流量。
第七条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节约用水措施方案》中,应当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内容。
县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县规划、建设、房管、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从规划、设计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一)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对无节水措施方案审查意见的,不予办理;(二)施工图审查单位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和标准,对建设工程项目涉及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查。
对未按照要求设计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或者雨水收集利用设施设计不符合要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当到县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备案。
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配合把关;(三)县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建设工程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竣工验收。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房管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
第八条处理后的雨水水质根据用途确定,除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规定的水质指标外,其余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雨水收集处理后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冲厕、景观环境用水和回灌地下水、补充河道景观水等。
第九条公园、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等新建市政工程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由县级园林绿化、建设、市政公用等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建设。
建设前,应当按照要求到县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备案;竣工后,由县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组织验收并纳入日常监管。
第十条蔚汾镇、蔡家崖乡政府要结合城中村改造、片区开发建设、建筑物及庭院排水设施改造、道路及雨(污)排水管道改造工程,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负责组织建设所辖区的市政工程的雨水收集管道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实现雨污分流,多余雨水外排进入市政雨水系统。
市级园林绿化部门对所属的已建成公园、市政绿地、广场等公共设施,应当组织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收集利用雨水。
已建成单位(含居住小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工作。
已建成单位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竣工后,由建设单位所属政府组织验收,并纳入日常监管。
第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贮水湖塘洼地、坝塘、沼泽地等拦蓄雨洪资源水利工程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范围内不得填堵贮水湖塘洼地、坝塘、沼泽地等,确需填堵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
第十二条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建设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能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县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切实落实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本规定自2013年12月1 日起施行。
2013年10月10日【篇三: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前言: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并非是新鲜事,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修建池塘拦蓄雨水用于生活的记录,而西北地区水窖的修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国外收集利用雨水的记录也不乏其例。
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雨水收集利用尤其是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约20年时间里发展起来。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
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联串的矛盾,人们把注意力放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这一课题正好是解决了缺水、环境、生态这一联串的问题。
国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城市收集利用雨水起步较早的首推北京,而上海在收集利用雨水的问题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是上海尽管水的质量不好但并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