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 开题报告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 开题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审计072姓名郑慧学号079104441指导教师刘英写作大纲1.绪论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2.1 内部审计的产生2.2 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3.内部审计的趋势: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3.1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概念3.2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特征3.3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实施程序4.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4.1案例背景4.2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步骤4.3案例小结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文献综述摘要: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现代企业身处于一个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之中,它们面临的是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

内部审计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评估与改善风险,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

另外,公司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外部审计开始倡导风险基础审计并向内部审计业务转移,这些都推动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很多国内外学者和组织机构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企业治理(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格局的变化,竞争的白热化,科技的现代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做出了新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积极地研究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IIA实务公告2110-1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该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对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帮助。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竞争加剧,破产企业不断增多,社会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计作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关于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来自日本内部审计学术界及职业界。

任职于日本内部审计协会的霜垣城一郎先生认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会计为中心的侦察型审计;第二阶段是逐渐从财务审计走向内部控制审计再走向积极增进企业利益的业务审计;第三阶段是适应国际化和信息化要求的现代内部审计。

久保田音二郎教授认为,内部审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生成形态、成立形态、发展形态。

生成形态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成立形态既揭露已成事实的错弊,也对未来可能发生错弊的会计事项采取预防措施;发展形态是内部审计的最高阶段,审查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目的在于找出影响经营效率和效果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可尔岛俊雄教授将内部审计的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未分化审计阶段;牵制审计阶段:财务审计阶段;业务审计阶段;管理审计阶段。

麦克宁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新范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反映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契合。

传统的内部审计通常直接测试内部控制,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风险的大小仅用于表明控制的薄弱与健全环节,从而实现防弊或兴利的目标。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先确认企业的目标,然后针对目标进行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最后测试实际的内部控制能否切实管理由于完成目标而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我国的审计领域,尤其是国内的内部审计方面,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风险导向型外部审计还在研究建立模型的阶段,这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随着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向风险导向型转变。

詹先壮认为“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需要顺势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不仅关注内部控制,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从过去被动地差错纠弊,变为主动地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因此,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提出满足了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更高要求。

”郝莉认为“在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审计部门也提出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概念。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它的产生有其外部背景,即现代企业面临的高风险经营环境引起企业对内部审计需求的变化,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即内部审计人员发挥对内部经营管理的熟悉和对经营环境了解的优势,积极地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

”程永泉.冯义秀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及其在企业构建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提出“企业内部审计师通过测试风险管理的有关方面(风险管理方针、策略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风险程度及管理情况作出专业判断,提出审计评价与建议,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

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将风险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直接联系起来,为公司治理层及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杨爱群.2007)。

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胡姝丽提出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概念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根据计不仅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了解评估控制风险,还要结合其他银行内部、外部环境,结合业务流程和业务量集中程度筛选风险点,风险因素特别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以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并根据风险度的高低分配审计资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以确定银行审计目标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的目标是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风险程度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进行了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风险导向审计还要关注财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我觉得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代审计的补充,但是,尚处于探索阶段。

当前,风险导向型审计已经成为审计发展的主流,内部审计作为保证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1、詹先壮,《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时代经贸,2010年3月中旬刊总163期2、黄汝宁,《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应用探讨》,北方经贸·管理方略,2007年10期3、郝莉,《风险导向型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挑战》,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年第3期4、程永泉冯义秀,《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及其在企业构建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5、胡姝丽,《基于风险导向的银行内部审计探讨》,财会园地,2010年015期6、荣凤芝《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新西部,2010年08期7、徐晓春,《内部审计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8期8、梁瑞虎,《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5期9、周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科技和产业,2010年第08期10、马睿,《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第534期、参考文献1、题名: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作者:詹先壮来源:时代经贸 2010年3月中旬刊总163期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领域。

本文从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概念出发,分析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特点,简单探讨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几种模型,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程序,最后分析了当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局限性。

詹先壮认为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方法,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新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将审计风险简要的分为四种模型::以企业治理系统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治理风险导向模型;以舞弊风险为导向的舞弊风险导向模型;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经营风险导向模型;以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为导向的控制风险模型。

2、题名: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应用探讨作者:黄汝宁来源:北方经贸·管理方略 2007年10期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阶段。

文章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然后明确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关注的是广义的风险,并指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最后提出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三个主要对策:树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观念和贯彻风隆管理原则,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学者着重强调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的观念。

在现代经济领域中,风险无处不在,它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同时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就是对威胁其目的实现的风险进行管理.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还必须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与管理风险可获得的收益的对比.现在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也逐渐从内部财务控制的狭窄范围中跳出来,进入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领域中来.这预示着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时代已经来临.3、题目:风险导向型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挑战作者:郝莉来源: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9年第3期企业在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又使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破坏企业价值或增加企业价值,因而它既代表风险,也代表机会。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必将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的发展也接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风险导向型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审计人员要更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法,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积极应对挑战。

面对风险导向型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要从转变理念、方法创新、素质提高等方面入手,同时也要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理念转型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创新方法为企业战略服务,提高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服务。

4、题目: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及其在企业构建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作者:程永泉冯义秀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对风险管理理念的发展以及COSO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分析表明,风险管理框架所关注的公司治理领域和内部控制环节的)的风险正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

构建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有六个步骤。

我国企业在构建风险管理框架中应注意优化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提高内部人员素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