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
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
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
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
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
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
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
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
吧,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
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
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
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
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
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
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
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
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
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
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赞同
评论(2)|3
2013-04-08 18:23范术非常v|三级
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
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
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
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
军创建人之一。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于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
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
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参加领导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
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6年4月8日由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5]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
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
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
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
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
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
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
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