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品德与生活 完整版ppt课件 全套教学教程

小学品德与生活 完整版ppt课件 全套教学教程

品德与生活 ( 1~2年级),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 劳动教育、 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提倡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去生 活,愉快积极地 去生活,有责任感地去生活,有创意地去生活,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 ( 3~6年级),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 成、社会认 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与集体 主义教育、 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 融为一体, 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本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
本章主要回顾了与 “品德与生活 (社会)”相关的一些课程 的历史演变过程。它 主要有两条逻辑线索:一条线索是按 照相关课程的历史时期,即自有近代意义的学校 以来我国 相关课程的历史发展轨迹,基本分为清末时期、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 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 期至今这样四个历史时期。另一条线索 是按照 “品德与 生活 (社会)”所综合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两门主要学科的 发展情况, 对学科的历史、教材教法以及创设的情况做一 基本介绍。
“社会”课的 主要教学内容
在知识方面,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 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 国的、世界的 社会常识;
在能力方面,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
在思想教育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 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 的责任感。
“思想品德”的 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1981年3月9日教育部又发出了 《关于小 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 知》,对思想品德课 的性质、意义、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方 式方法等做了全面的规定。 “各地根据 《通知》精神,以自编的讲授提纲和参考资料 形式开始了思想品德课最初的教 学。 ” 由 此,开始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
1997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了根据 《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 若干 意见》精神制定的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 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试行)》。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二、“社会”课程的演进
“社会”课的 主要教学目的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二、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
清末学校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
民国时期小学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 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道德及社 会学科课程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二、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
清末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普通学堂。
1897年,洋务派官僚中的大工商业资本家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秋季设外院 (后改为 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该校设有国文、算术、英文、舆地、史学和体操六门课程。 这是 我国近代学校开设史、地学科之始。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二、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二、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小学 “品德与生活 (社会)”相 关课程的历史演变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一、相关课程的演变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国家2001年颁布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构建了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 学阶 段课程,其中就有品德与生活 ( 1~2年级,包括了自然的一部分内容)、品德与社会 ( 3~6年 级),其他还有语文、数学、外语 ( 3年级起)、科学、艺术 (或音乐、美术)、综 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等课程。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目录
content
1 小学 “品德与生活 (社会)”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 2 小学 “品德与生活 (社会)”课程的创设
1899年,吴县陆基创办崇辨蒙学于苏州,分甲乙两班。设国文、算学、历史、地理 学科以 教甲班。开始出现历史、地理的名称。
清末,《钦定小学堂章程》( 1902)规定:每学年都要开设修身、史学和舆地等科,并 规定课 时。1904年颁布的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和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每学 年开 设修身、读经讲经、历史、地理等科,并规定了不同年级各科的主要内容。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与教学 (第三版)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创设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演进
1982年的教学大纲 1986年的教学大纲 1992年的教学大纲
“思想品德”课 的初创阶段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大纲 ( 1982—1997)
二、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
1986年,我国 《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我国进行了课程教材改革。
这次课改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实施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局 面, 从全国统一课程 (教学计划)转变为多套课程并存。一套由国家教委制定供全国大多 数地 区使用,一套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制供上海地区使用,另一套由浙江 省教 委编订供浙江省所属学校使用 (见表1 5、表1 6、表1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