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系
作者:陈仕其
地方党委和政府,都担负着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责任,目标是一致的。
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党委与政府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特别是地方党委站在工作一线过多,管了许多本来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政府则管了许多应由社会和企业管的事,造成党政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影响了工作,影响了团结,影响了地方的发展。
理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从而提高执政能力,必须从体制上下功夫。
明确职能定位
地方党委是领导核心,担负着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实行全面领导的责任,主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总揽全局”,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协调各方”,就是要统筹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关系,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地方政府是党在地方执政的重要载体,必须服从同级党委的领导,重大问题向党委请示报告,通过政府决策程序把党委的主张、意图、决策转变成政府的政令并付诸实施。
在具体工作中,政府主要履行经济调节、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负责经济事务和具体的社会管理事务。
改革领导体制
以党代政的直接执政,会使党和国家的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在决策上缺乏必要的程序,是导致专制武断、官僚主义、盲目蛮干和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地方党委要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直接执政向间接执政转变,即要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管人管钱管物向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领导转变。
党要通过自己的先进性、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发挥作用、实现领导。
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对这些机关的党组进行领导以及这些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表率作
用来实现。
规范工作机制
首先要规范党委领导政府的工作机制。
地方党委通过对政府党组实施领导来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包括通过法定程序把党委的意见转化为政策、政令并付诸实施,通过向政府党组和政府推荐、委派领导干部实现对政权的掌握,重大事情政府必须向同级党委汇报等。
这些机制都必须进一步规范。
其次要规范工作负责机制。
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求一把手亲自负责,就会牵扯、分散地方党委相当部分精力,使党委及主要领导陷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能自拔,疲于应付,不堪重负,无形中形成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局面。
同时,由于各种临时性工作冲淡了中心工作,会造成工作失序,制约地方党委核心作用的发挥。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工作机制的设计上进行必要的改进,特别是要落实各负其责的分工负责制。
处理好条块工作关系
为了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对一些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是完全必要的。
但目前属于这种范围的部门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党委和政府如何处理好与垂直管理部门的关系,协调一致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好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由于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垂直单位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布置的工作有时就很不落实。
但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却是越来越重,仅属“一票否决”的就有好几项。
这就需要我们对条块管理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如何适度减少垂直管理的部门,通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必要的工作制度、机制,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协调能力,解决好地方党委和政府权力有限、责任无边、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从而实现维护上级权威和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两者兼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