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各部位功能及障碍
大脑各部位功能及其障碍 康复医学科
一、额叶
额叶的解剖结构
额叶,以中央沟为其后界,前至额极,分为背面、 侧面、内侧面与眶面(底面),它是人类大脑两 半球发展最晚的部分,约占大脑皮质的三分之一。
大脑半球的额叶由四部分组成:运动区(Brodmann 氏第4区)、前运动区(第6,8区)、额前区(第9, 10,45,46区)和额叶底部(9-13,24,32区)。 运动区:指初级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及旁 中央小叶的前份,相当于Brodmann氏第4区。此区 的功能是支配对侧半身的精细的与高度技巧性的 自主运动,尤其是面部与肢端的运动。
面臂腿初级感觉缺失(假性丘脑感觉综合征):各种初级 感觉(痛觉、触觉、温觉、振动觉)缺失,呈面臂腿分布, 常保留位置觉、辨别觉、实体觉。顶叶前下部梗死,累及 顶叶盖部、缘上回前部、岛叶后部。 单纯辨别感觉缺失(皮质感觉综合征):肢体的一个或两 个部分出现辨别觉障碍,伴有上肢麻木感。感觉障碍可以 是手-口分布,左侧口周及手的辨别觉缺失,图形觉受损, 实体觉和位置觉丧失。或出现分离性辨别觉缺失,即图形 觉、感觉异常和质地再认受损,保留位置觉、两点辨别觉 和实体觉。顶叶后上部病变。
③辅助运动区:在额叶的内侧面,相当于第6及8 区的额叶内侧面部分,在扣带回上方、与双侧半 球运动中枢的协同活动有关。 ④文字书写中枢(Exner区):仅在左侧额中回的后 端。 ⑤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仅在左侧额下回的 后端。
额前区:位于前运动区之前直至额极。此区与大脑皮质其 他各区有广泛的联系,既不是感觉的终着站,也不是运动 的始发站,而被认为是一个广泛的联合区,与人类的适应 性行为有关。 额叶损害所致的额叶征候群,高级感觉的临床障碍很不明 显,限于实验性检查时,才可能有所发现,其主要的临床 表现在于高级躯体运动、眼球运动与语言运用。此外,通 常有明显的精神心理活动的障碍。 额叶底内侧部:即眶回,包括眶直回、眶外回、眶前回、 眶后回与眶内侧回。此部与边缘系统连接具有抑制本能行 为的功能,与情绪活动及植物神经功能有关。
顶叶的感觉功能
第一躯体感觉区(SⅠ)司本体觉和辨别觉。包括: 肢体的被动运动觉和体位觉 两点辨别觉 感受三维(空间)的触觉能力 身体上书画辨认觉 物质轻重和软硬的辨别觉 温痛觉
第二躯体感觉区(SⅡ):代表双侧体表,以 对侧为主。与感觉整合有关。 辨别肌肉主动收缩程度; 辨别触觉、区分所感受的压觉; 辨别运动方向和肢体的空间位置; 联系上下肢区的简单冲动,便于上下肢在 运动中的配合。是与上下肢精巧活动有关 的皮质感觉代表区。
9、情绪和人格
情绪:淡漠(导致注意和能动性障碍)、抑郁 (左额叶>右额叶)、欣快(指心境异常高涨,分 心和多动) 社会行为:欣快和本能的驱力释放和加剧,表现 为饮食行为(多食)和性行为(性欲旺盛)异常。 人格改变:精神和运动的主动性缺乏、判断力和 道德水平下降 精神外科:丘脑下切除治疗躁动、攻击、暴行; 扣带束切断束治疗抑郁、焦虑、强迫症
顶叶功能障碍
顶叶损害时,临床症状十分丰富。有关的研究不 仅有实践价值,而且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右侧顶叶损害:多表现为空间定向障碍、偏侧忽 视与结构性失用;有关自身的空间意识障碍则表 现为躯体失认。 左侧顶叶的损害:其征候往往与顶颞枕交界区的 功能障碍有关,涉及到语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 失读兼失写与计算不能,以及Gerstmann氏征候群。
2、能动性
能动性障碍分为:普遍性自发能动性障碍和有目 的的方向运动性为障碍 运动减少:自发运动活动的普遍性减少,表现为 淡漠、缺乏主动性,以及对外部刺激和事件的反 应性减少。从有些缺乏自发性(影响语言和社会 行为)到缄默症(不动-无意志综合征)。 运动过多:过度的和无目的的活动,表现为本能 抑制解除、分心、兴奋和轻躁狂。
3、智力
智力是一种复杂的功能,它包括语言表达、 记忆、抽象、形成计划的能力以及执行计 划以达到目标的能力。 额叶患者这些方面均可能由缺陷。
4、计划性
记忆不完善,不能利用经验 缺乏预见性 缺乏制定及执行计划的能力 表现为解决问题困难
5、持续行为
指重复旧的行为形式,即使在要求改变的情况下, 仍然坚持旧的不适当的行为。 坚持性错误和坚持性反应是判断脑损伤是否涉及 额叶的灵敏指标 自我意识和自我知识分离(患者根据外部标准完 全能察觉到自己行为上所发生的错误,但不能根 据他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2、言语障碍
失读和失写症:优势半球角回病变引起全面性失读(指对 字母、词的阅读能力障碍)、严重失写;非优势半球引起 空间性失写(书写的机械障碍而非语言机制障碍)。 命名性失语症:表现为命名障碍和找词困难,顶叶缘上回 和角回病变。 传导性失语症:流畅性口语,听理解好,严重复述障碍。 主半球缘上回和外侧裂末端上下即后部病变。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症:流畅性口语,大量错语,听理解障 碍,复述好。主半球顶叶及颞叶分水岭区病变。
顶叶性偏身感觉障碍的特点
上肢比下肢易受累 肢体远端比近端易受累 感觉损害的区域与正常区域无明显界限 多为部分感觉缺失,很少为所有感觉缺失 口周、眼周、肛周通常不受累 部分患者感觉障碍限于躯体表面的局限性区域, 更少见的是假性或根性节段性感觉缺失 多无视野缺损和肢体无力
顶叶感觉综合征
局限性分布的全面性感觉缺失(非典型感 觉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局限性(假性周 围性)分布的所有类型的感觉缺失,呈假 性节段性、假性根性、假性脊髓性或手- 口分布。提示顶叶病变。 实体觉缺失(触觉性示说不能):触觉失 认症、触觉盲、触觉性失语、触觉性失用 症,是顶叶损害的主要症状之一。
感觉间联合障碍:联合或整合是顶叶的功 能,特别是主半球颞-顶-枕叶连接区。 主顶叶病变表现为交叉性匹配作业(听- 视、触-视、视-触)时特别容易受到损 害。
行为的时间整合是由三个继发过程所支持,即暂 时记忆、预期性记忆和干扰的控制。 暂时记忆使与作业有关的信息在构成行为结构时 保持于活动状态。 预期性记忆则根据来自暂时记忆的信息去组构和 执行时间格式塔。 干扰控制则是抑制与作业无关的表象的激活,保 持它们直到进入预期记忆过程并影响动作序列的 形成。
按Brodmann氏命名法,除中央后回的3,1, 2区外,有5区与7区在顶上回;有40区在缘 上回;有39区在角回。 顶叶的前方界限为中央沟。它的后方界限 不明显,与枕叶及颞叶相连结。所以在临 床上常出现涉及顶、枕、颞三叶的征候。
顶叶的功能分区
按其功能分为三区: (1)躯体感觉区(SⅠ):位于中央后回以及外侧裂 后段上方与顶下回前份的第Ⅱ躯体感觉区(SⅡ)。 (2)顶叶皮质联合区:占据了整个顶上回前份的第 Ⅱ躯体感觉区(SⅡ) ,即Brodmann氏第5、7区。 接收来自SⅠ与SⅡ的信息而作进一步的整合。 (3)顶颞枕交界区:包括缘上回与角回在内,也是 一个高级整合区。
抑制性闸门理论
额叶损伤引起的认知缺陷并非是由于额叶不同区域负责不 同的功能,而是因为额叶不同区域抑制后面的不同皮质区。 注意缺陷是由于不能抑制无关的刺激信息; 记忆缺陷是由于不能抑制以前的记忆联系; 问题解决缺陷是由于不能抑制无关的搜索或决策路径; 不适当的社会行为也可以用无法抑制这种社会行为来解释。 抑制闸门观点可以解释某些额叶功能,但难于解释全部现 象。
额叶功能
“人不仅对进入的信息被动地反应,而且引起意向,形 成行动计划和程序,检查计划和程序的执行情况,并 调节个体的行为,所以其行为与计划及程序一致。最 后,核实自我的意识活动,将自身的行动效果与最初 意向比较,并纠正个体所做的任何错误。 ” 额叶功能归纳如下: 执行控制功能 注意控制功能 推理创造功能 序列活动功能
6、时间整合
指将独立的知觉和动作项目在时间上组织成有目 的方向的思维、言语或行为的能力。 用认知术语来说是源于注意、记忆和计划性的结 合和在时间上延伸的操作。 用神经学术语说,时间整合源于前额叶皮质与其 他脑结构,皮质和皮质下的协同作用。 表现:不能启动和执行新的有目的方向的行为, 而在执行旧的熟悉的日常工作时并无困难。
前运动区:位于运动区之前,又可区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①运动前区:相当于Brodmann氏第6区,紧贴于运动区之 前,其功能与技巧运动的发达有关。 ②眼球运动区:在额上回与额中回的后部,界于拇指与面 部代表区之间,约相当于Brodmann氏第8区,支配着与视 觉无关的眼球运动,例如,根据语言指令而将头与眼转向 某一侧,又称头与眼向对侧转动中枢、随意性凝视运动中 枢、探究视运动中枢等。 此区受刺激时,头与眼强制性转向对侧(反刺激性病灶侧, 逃避病灶运动);如遭受损害,则头与眼强制性转向同侧, (向损害性病灶侧,看病灶运动)。额上回与额中回的中份 则与躯干向对侧转动有关。
额叶功能障碍
额叶损伤后主要造成高级运动功能的障碍,运动 持续与强握反射较具特征。空间性忽视,运动性 语言障碍与书写语言障碍,头与眼向对侧转动障 碍等均见有记载。 额前区被认为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有关,它对于 事物的整体性的理解,对于以节约的方式建立有 选择的认识策略与方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障碍
躯体感觉包括一些独立的模式,有痛觉、 温度觉、触觉、体位觉、动觉和振动觉。 中央后回是各种躯体感觉的初级感受区, 在其后部的感觉联系皮质具有将各种单纯 的感觉成分整合成有意义的实体。 顶叶中央后回后部的病变可以引起复杂的 感觉障碍,即对事物本质的感知觉障碍而 不是简单的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