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2012级翻译学院
陈慧欣 12307022

从《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看当代中国工人
《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老师要求必读的
一本书,怀着敬畏和仰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若非应作业的要求,来
阅读恩格斯的著作之念头是万万不会从我的脑袋里产生的。想来惭愧,虽从小两
位伟大思想家之名已如雷贯耳,但不知是过于懒惰还是对于越是“熟悉”的越是
排斥的心理作祟,却从未看过甚至是了解过与其相关的内容。终于,在作业的鼓
动下,看完了这本恩格斯在24岁时完成的第一部著作。
本书中,恩格斯提及了其对自己青年时理论的看法、对40年后美国的工人
运动和美国工人面临的新状况,以及英国所进入的资本主义剥削的新时期的思
考。其中阐述了工人是如何产生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导言中详细论述了
无产者产生的过程:机器劳动战胜了手工劳动,工厂战胜了作坊,因此本来还处
于中等阶层的劳动分子变成了无产者,小资产阶级也由于竞争而被挤入了无产阶
级的队伍中,手工业、商业、矿业、农业无一幸免。因此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演变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战争。同时也阐述了工人的状况是如何变得恶
劣的以及其决定性因素。“大城市”、“自由竞争”、和“爱尔兰移民”成为了导致
工人状况恶劣的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将人口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形
成了大工厂企业,加上工人在附近的住宅,产生了村镇,接着需求使得手工业和
商业以及新的厂主向这里集中,村镇变成小城市,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城市越大,
对于搬到这里的工厂就更有利,于是大工厂城市迅速的成长。大城市和工厂制度
相互依存的特性加剧了工人的悲剧,在大城市中提供给工人的住宅、饮食和义务
都是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健康、欺骗了他们的财产的。以曼彻斯特为例,工人被赶
到遗弃的旧曼彻斯特的几百所老房子里去,这些房子不仅剥夺了他们仅剩的那点
财产,还侵害他们的健康。饮食和衣着一样,给予工人的都是资产者认为太坏的
东西。如果说大城市为工人的糟糕境况提供了堕落的空间,那么自由竞争应该是
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内部的供需矛盾及其导致的危机,使得
工人就如商品一样,出现“过剩人口”的现象。这些“过剩人口”导致了工人之
间的持续的竞争,加剧了工人生活状况的持续恶化。而这种现代各种关系中最坏
的一面,也是资产阶级对付无产阶级最有利的工具。然而,爱尔兰移民作为英国
“过剩人口”的后备军,由于其自身的悲惨境遇,更加剧了竞争的恶性化。这一
系列因素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工人阶级生存的恶劣状况是其最明
显的结果。无论是在健康、子女教育、德行、家庭等等方面。同时,这也导向了
工人作为一个群体、作为社会战争一方的觉醒。在恩格斯看来,在工人阶级的积
极反抗下,社会制度正在全面的解体,“在这个国家里,社会战争正在炽烈地进
行着。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并为了自己而反对其他一切人。这个一切人反对一切
人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争并不使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它不过是自由竞
争所包含的原则的彻底实现而已。”接下来,恩格斯在对工厂工人及其相关的其
他劳动部门、矿业工人、农业工人等的状况及其斗争的必要性和已经展开的工人
运动进行了论述。
总的说来,这本书“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
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特别重要的是要证明无产阶级的这一斗争是完全合法
的,是要用英国资产阶级的丑恶行径来戳穿他们的花言巧语。我写的这本书,从
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就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起诉书。”
在阅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一直不自禁的与我国现在工人情况作对比。
其中“富士康”状况成为了最鲜明的比较对象。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的“跳
楼事件”一度将富士康的工人工作生活状况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最后,个人
和社会的“心理压力”成为了的开脱之词。
现在再来看那时少数媒体的深度挖掘,发现其工人的生活状况竟与《英国工
人阶级状况》中的描述相差无几:高强度的工作、身体健康失衡、工作之余私生
活堕落等。对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状况,则说‘广东和上海的经济特区总
让人不免想起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
英国工人阶级在精神生活方面更是极端匾乏。生活毫无保障,挣一天吃一天
的日子,对道德所起的破坏作用比贫穷还要厉害得多,酗酒、纵欲和犯罪盛行。
工作方面,机器的采用不但使许多工人失业,而且因更多地使用童工、女工而大
量排挤了成年男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没备,城市中“除了许多畸形者,还可
以看到大批的残废者:这个人缺一只或半只胳膊,另一个人缺一只脚,第三个人
少半条腿;简直就好象是生活在一批从战争中归来的残废者里面一样。”资产阶
级的贪婪还造成了一大串疾病:妇女不能生育,孩子畸形发育,男人虚弱无力,
四肢残缺不全,整代整代的人都被毁灭了。
由于工业的发展,英国形成了许多大城市。这里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区,
也最为明显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在这里,“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
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
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富人握有强有力的武器——资本,不断
向穷人发起进攻,而穷人只能徒手战斗,孤立无援,承受着由贫穷所产生的饥饿、
疾病和死亡。
恩格斯具体描写了英国工人衣食住等方面的遭遇。衣着方面,他们穿的是粗
布衣,甚至破烂衣,并且往往打赤脚。饮食方面,质量很差,由于收入少,只能
买最次甚至腐烂的东西,土豆皮、菜帮、烂水果成了饥饿难忍的工人用以充饥的
食物。居住方面更为恶劣,房屋狭小、简陋、肮脏。宅旁河水污黑,烟囱的黑烟
毒化着空气。“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下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
恩格斯还尖锐地揭示了工人受到非人待遇的根源。正是英国社会把工人置于这种
境地,“社会知道这种状况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是怎样有害,可是一点也不设法
来改善。社会知道它所建立的制度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因而它的行为不单纯是杀
人,而且是谋杀”。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结果很可
能是盲人摸象,自言自语。所以,我们要从了解社会现实问题着手,学以致用,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面。虽然我并没有进行
实地的调查,但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工人阶级状况,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调
查资料和结果,对此提出一些我自己的见解。
中国农村的进城人口已经构成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其中中以苏北、安
徽、河南、重庆、陕西等周边省市和中西部省份的居多。部分做市政工程的是来
自当地的被征地农民。这其中95%以上的工人在老家是种地的农民。这些农民工
主要是同乡、熟人、亲朋好友一个带一个,有的和分包老板是同乡,跟着老板来
的。留在家中的一般是读书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他们远离父母和妻儿,这种独
自在外漂泊打拼已经成为中国新工人阶级的生存常态。
而在正常情况下一年回家不过一两次,回家2-3次的主要在农忙季节赶回家,平
时没有假期,有特殊情况可请假,但由于工资以日计算,休息没有工资,所以从
事建筑装潢业的工人一般不会请假。在电子厂从事装配的青年工人如果坚持每天
工作8小时,则只能得到极低的基本工资,所以工人也是基本上被迫放弃假期,
表明国家法定假日和双休日对于中国工人阶级是飘渺的空中楼阁。这些工人里面
基本没有养老、医疗等劳动保障;而在纺织、电子装配等岗位,未婚男女青年占
90%以上,月薪大都在1500-2500元之间(包括加班工资),每天工作时间大多达
10个小时左右,电子厂实行两班制,每天工作时间为12小时,部分工人有养老、
医疗、意外等劳动保障. 尽管是每天这样繁重的工作,工人兄弟中仍然鲜有抱怨
情绪的,因为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的收入和工作回答满意的比例高达85%以上。
他们宁可自己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工资汇给老家,他们也不愿意回到老家做
农民,他们在城市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编织着一个个五彩斑
斓的城市梦想。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仍是社会架构当中底层的一环,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
量都是处于比较恶劣的状态的,社会应该多给他们关心和关怀,帮助改善他们的
生活质量,提高对生活的幸福感,才能更好地帮助整个社会共同进步,我想这也
是恩格斯写这本书的最终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