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教育 《劳动合同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 《劳动合同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劳动合同法新组练习题A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二分,共五题十分)
1.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多长时间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二个月;
D、三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两个月;
B、四个月;
C、一个月;
D、六个月
3、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

A、书面形式;
B、口头形式;
C、书面或口头形式;
D、书面和口头形式
4、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

A、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B、由用人单位留存备查。

C、由劳动者一方保存。

D、由劳动行政部门保存。

5、、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

A、三十万元;
B、四十万元;
C、五十万元;
D、六十万元
二、判断题(判断每题的对错,每题二分,共五题十分)
1、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3、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续延半年后终止。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5、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一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三、名词解释(每题五分,共二题十分)
1、劳动合同解除;
2、劳务派遣协议
四、简答题(每题十五分,共三题四十五分)
1、劳动者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的不同
2、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保密事项
3、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区别
五、论述题(共一题二十五分)
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劳动合同法练习题A答案
一、单选题
B;C;A;A;C;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

2、劳务派遣协议,是指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关于派遣单位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务派遣服务的书面协议。

四、简答题
1、劳动者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的不同
第一,产生的时间和根据不同。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开始于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以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为根据。

民事权利能力则开始于公民出生,以其生命之存在为根据。

第二,终止的时间和原因不同。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均由于公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同时终止,认定公民劳动能力是否完全丧失应以国家规定的标准为依据。

民事权利能力因公民死亡而终止;民事行为能力因公民丧失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而终止,但公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其民事行为能力则不一定终止。

第三,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相互关系不同。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统一而不可分割,一般都只能由本人实现。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别存在。

2、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保密事项
第一,保密义务人。

仅限于因工作原因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保密事项的劳动者。

第二,保密内容、范围。

第三,保密措施。

第四,保密待遇。

对于承担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五,违反保密义务的责任。

如违约金等。

3、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区别
首先,解除是劳动合同的提前消灭。

对于定期劳动合同而言,是在合同目的完全实现之前,并且合同当事人双方仍具备法律资格时终止。

终止则是劳动合同因期满、目的实现或当事人资格丧失而终止。

其次,解除须当事人依法作出提前消灭劳动合同关系的意思表示,即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或一方当事人依法行使解除权。

即使具备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而无劳动合同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的,劳动合同仍未解除。

终止则在一定法律事实出现后无需当事人双方合意和任何一方专门作出终止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只需当事人在具备终止的法律事由时无延续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即可。

五、论述题
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劳动合同法》第29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由此确立了劳动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必须适当履行合同的全部条款和各自承担的全部义务,既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种类、数量和质量履行,又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履行。

劳动合同的全面履行与实际履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实际履行强调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至于是否履行适当、全面,则无法顾及。

而全面履行既要求实际履行,也要求履行行为必须完全符合法律和合同的规定。

全面履行必然是实际履行,而实际履行未必是全面履行。

在劳动合同法原理中,全面履行是一个广义概念,除了覆盖实际履行,还包括亲自履行,以及协作履行。

亲自履
行原则可视为全面履行原则在履行主体方面的应有之义,协作履行则反映了全面履行原则在履行方式上要求。

亲自履行原则,要求双方都必须以自己的行为履行应该承担的义务,不得代理。

用人单位的义务只能由单位行政中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

协作履行原则,是因为劳动关系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互助合作才能在既定期限存续和顺利实现,要求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始终坚持协作,互相关心,为对方履行义务提供条件。

任何一方遇到困难,对方都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力给予救济。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就必须履行,这既是劳动法赋予合同当事人双方的义务,也是劳动合同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表现。

劳动合同法练习题C
一、单选题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A、已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解除劳动合同。

D、终止劳动合同。

2、以下属于劳动合同法定必备条款的是()。

A、服务期;
B、试用期;
C、保守商业秘密;
D、劳动报酬
3、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

A、百分之三十;
B、百分之五十;
C、百分之六十;
D、百分之八十
二、判断对错
1、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2、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3、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无效。

三、名词解释
1、服务期;
2、劳动合同中止;
四、简答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