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选修四全部复习

高中化学选修四全部复习


自由原子或 自由离子


E1

E2 量
E1
E2
反应物 反应热 生成物
反应过程
反应物
反应热 生成物
反应过程
思考:反应过程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有何关系?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现 △H﹤0或△H为“—” △H﹥0或△H为“+” 行式
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变化 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大于反应物的总
能量
键能 生成物总键能大于 生成物总键能小
变化 反应物总键能
于反应物总键能
联系 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 定。
练习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 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H=( +131.5)kJ/mol。
例子:课本P2
一、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 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能量 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 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 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 基础。 二、反应热、焓变 反应热∶化学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也称为“焓变” ,符号用 △H表示,单位常采用 KJ/mol。 (熵变△S)
自由原子或 自由子
C.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 和
D.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 和
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
②S(s)+O2(g)====SO2(g);△H3
单位:mol/ ( L.min )、 mol/(L.s)
数学表达式: v= △C/△t
注意问题∶
(1)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 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 表示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内容:
其它条件不变,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快化学
反应速率。
原因:
反应物浓度增大
有效碰撞 次数增多
单位体积内活 化分子数增加
反应速率加快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内容:
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反 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原因: 增大压强
反应物浓度增大
有效碰撞 次数增多
单位体积内活 化分子数增加
反应速率加快
3 、 温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温反应速率增大,降温反应速率减小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
热为
-92KJ/,mo1lmol H2生成NH3的反
应热为
-30.6K。J/mol
注意问题∶
当△H为“-”或△H<O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或△H>O时,为吸热反应。 要知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述参加反应物质的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 Ba(OH)2·8H2O和NH4Cl ☆以碳(CO、H2)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O2+C=2CO C+H2O=CO+H2
吸热过程:弱电解质的电离 水解
多数铵盐溶于水(如NH4NO3)、 三态变化(固到液到气)、旧键断裂等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 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 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 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 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 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 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 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 少千帕;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 下,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的条件;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s), 液体(l),气体(g);不用↑和↓(因已注明 状态)。
整册知识复习
知识结构
化 反应热 焓变 学

1

与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

盖斯定律
燃烧热
2
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变
3
燃料的使用 节约能源的意义 开发新能源
常见的放热反应: ☆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铝热反应
放热过程:
浓硫酸稀释、NaOH固体溶于水、
三态变化(气到液到固)、新键形成等
3.要点:
Ⅰ、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Ⅱ、反应物: (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 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 效应 Ⅲ、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 不在中和热之内
Ⅳ、放出的热量:57.3kJ/mol
A.-438.6 kJ/mol B.-241.8 kJ/mol
C.-285.8 kJ/mol D.无法确定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 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 中和热的表示:
H+(aq)+OH-(aq)=H2O (1) △H=-57.3kJ/mol
原因:
温度升高
分子获得更 高的能量
活化分子 百分数提高
有效碰撞 次数提高
反应速率加快
4、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原因:
加入催化剂
活化分子百 分数提高
反应活化能 降低
有效碰撞 次数提高 反应速率加快
结论:向反应体系输入能量,都可以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原因:反应体系内活化分子数或活化 分子百分数提高,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 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反应,当 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4、在方程式右端要注明△H为多少“+” 或“一”kJ/mol。
5、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 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 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五、能源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 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 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 核能、生物质能、反物质能、可燃冰等。
6、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 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无关。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四、 燃烧热∶25oC、101kPa时,
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 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 位为KJ/mol。如常温常压下,1mol甲烷 完全燃烧放出890.31KJ的热量,就是甲烷 的燃烧热∶
CH4(g)+2O2(g)= CO2(g)+2H2O(l) △H=-890.31KJ/mol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H2(g)+1/2O2(g)=H2O(I);
ΔH=-285.8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C)
(4)NH3(aq)+ HCl(aq)=NH4Cl(aq) △H4=-52.3kJ/mol
(5)NH4Cl(s)+2H2O(l)= NH4Cl(aq) △H5=? 则第(5)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是________。
6.芒硝(Na2SO4•10H2O)是重要的化工 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芒硝可调节室
2.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
P4 ( s ) + 5O2 ( g ) = P4O10 ( s ) △H = —2983.2 kJ/mol
P ( s ) + 5/4O2 ( g ) = 1/4P4O10 ( s ) △H = —738.5 kJ/mol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本章知识复习
第二章知识结构

定量表
量 的
示方法 方

化学反应速率
本课程重心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熵判据
浓度、压强 影响化学反应 温度 速率的因素
催化剂
反应的可逆不可逆
化学平衡状态特点 化学平衡
影响因素及平衡 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常数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 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表 示。在体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用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 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 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 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1. 25℃、101 kPa时,完全燃烧0.5mol液态有机物,只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1.5mol和液态水2mol,放出热量1008.9kJ热量。 同温同压下,该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H2密度的30倍,写出该有 机物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 反应,生
成CO(气态)和H2(气态),吸收131.3kJ的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