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社区老干部健康保健服务工作
各位同仁:
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加入到老干部工作的行业。老干部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当然也更是一项很辛苦、很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有9年老干部工作经历的同志,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把这些年来,在老干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感受体会以及具体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希望对大家以后具体从事老干部工作,能够有所裨益。
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要重视和关心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也要落实兑现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还要充分调动老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发挥余热;既要注重对老干部的节日慰问,也要注重平时的服务和照顾。因此,我们老干部工作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宽泛的,也是非常丰富的,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项复杂的工作讲透彻、讲全面,是不现实的,只有择其重点和关键进行
2 交流。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做好社区老干部健康保健服务工作。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因为在座的,都是将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新同志,迫切需要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知识积累、经验借鉴;二是因为社区是老干部生活、学习的根本场所,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老干部生命、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离退休干部各项生活待遇的具体体现。所以,探讨这项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从概念、特点、目标、内容、要求等四个方面(十个字)来阐述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
一、概念
要了解和探讨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首先需要弄清楚与其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卫生部等十部委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的定义: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服务,是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下,在上级卫生机构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
3 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这个概念定义得比较长、比较复杂,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归纳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几个特点:1.服务范围:社区;2.服务导向:社区居民(当然包括老干部)的需求;3.服务内容:全方位(六位一体),它既面向社区人群又重视个体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照顾,覆盖了二三级医院院内服务以外的各种卫生服务;4.服务人员:以社区卫生人员为主体;5.服务重点:七类人群(老、小、妇、病、残、弱)。
(二)社区保健:以人体健康的新概念出发,研究人体健康,同疾病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对个人和群体采取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以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寿命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社区保健的目地的其实就体现在四个方面:保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寿命。
另外,从比较平实的角度来说,社区保健就是充分利用社区的人文环境、医疗卫生资源以及专业人员的平台落实保健计划。社区保健的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人们如何照顾自己避免生病、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采取预防措
4 施避免在工作和家庭中发生事故、防止交通事故等等,老年人的家庭护理、慢性病病人的社区照顾等等。在欧美一些国家社区保健已经相当完善,并有专门机构及专业护理人员。而在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还不太到位,特别是在社区与医院护理相衔接方面还不够完善。比如住院病人在医院期间,根据医院护理计划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而出院后就会出现因患者文化水平不太高,保健知识缺乏,接受能力差,年龄较老等原因,而难以坚持科学服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
(三)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保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简单的说,就是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服务的,目的在于促进老年人健康。老干部工作很重要甚至是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做好老干部的保健服务工作。
我们只有弄明白这几个相关的概念,才能深入了解老干部工作,也才能为做好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特点
要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就必须深入了解、准确掌握老年人以及老干部的一些主要特点。
(一)老年人的特点
1.生理特点:老年人群年龄跨度大,个体差异大,整体
5 来讲,衰老的机体有共同的生理特点,如衰老过程中组织器官逐渐萎缩;更新修复能力明显低下;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代谢变得缓慢;免疫机能下降;应急能力日渐减弱。等等。
2.心理特点: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加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当然,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个体差异。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
6 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也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常言道:转不过弯来,容易形成“一根筋”。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加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我们有句俗话说:老小老小。就是说,人越老,就越像小孩子一样,出现害怕、容易赌气呀等等这些情绪上的变化。在对待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注意把握他们的这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情绪变化主要在4个方面:
① 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比如,有的人在退休前,脾气、对人都非常好,但退休以后却容易发脾气,求全责备,让人觉得很难
7 伺候,实际上是没有把握老年人的这个特点。
② 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特别是我们的空巢老人,这方面最为明显。我们不是有首歌吗?叫做《常回家看看》,实际上就是倡导儿女多回家,和父母聊聊天,拉拉家常,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到亲人的关心重视,从而解除内心的孤独感。
③ 抑郁感: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经济工作的机会少了,与人交流的时间少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少了,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④ 焦虑感:很多老年人担心患病,担心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给儿女加重负担,这种担心会随着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3.社会角色特点: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体现在以下方面:
8 (1)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年人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一旦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一下子不知道做什么了,不知道怎么过了,感觉很难适应没有事情的日子。
(2)从主体角色转变为依赖角色:老年人在离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是家庭的主体角色,退休后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随之丧失,逐渐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
(3)从配偶角色变为单身角色:老年夫妻同日而死的情况极少。人到老年期,失去配偶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一旦配偶丧失,剩下的一方即进入单身角色。
(二)老干部的特点
离退休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他们除了具有一般老年人共同的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独具的特点,掌握老干部这些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对老干部了然于胸,对社区老干部保健
9 服务工作成竹在胸:
1.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一是政治观念强。他们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养成了关心政治的心理活动方式,爱看报纸,爱议论国家大事,有很强的政治嗅觉,政策观念强,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责任心强。许多老同志离而不休、退而不歇,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奉献到老,做到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余热生辉,以各种形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自尊心强。长期以来老干部在社会上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在革命队伍中是受人尊敬的首长,在家庭中又是“一家之长”。他们组织观念强,对自己要求严,遵纪守法,遇事不愿麻烦别人。四是自信心强。长期的领导工作经历,为老干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促使他们产生了自信的心理。一些人在与别人相处,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时,总是强调个人的意见,总是用过去的经验来对待新发生的事物,有的甚至达到了固执的程度。
2.具有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就感。从大的方面来讲,老干部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社会和人民的功臣,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小的方面来说,老干部们为我们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操劳了一生,是我们各项事业的实践者和奠基者,不能忘记。因此,从岗位退下来以后,老干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