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基金项目 国家 九五 科技攻关 资助项目作者简介 王根绪 男 副教授 博士文章编号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的方法与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王根绪 钱鞠 程国栋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摘要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 在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的基础上 确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以 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模式法 对区域不同环境要素状况和区域综合环境状况进行评价 并基于区域环境评价特点 在景观尺度上 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格局进行评价 两种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互验证 以求得区域环境评价的可靠性 根据评价结果 提出流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以及合理的保护与综合整治对策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区域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标志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生产和人居环境稳定可协调的程度 充分认识和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正确评价现状生态环境的质量 是区域生态环境预测或预警研究的基础 是制定和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 环境评价 被认为是环境管理的最有效工具 任何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 为基础 其目标是定义 预测和评估潜在的生物 物理 社会和健康等方面的来自建设与发展项目的影响 并寻求一种途径 使环境保护最终能在有关决策制定之前得以在包括决策者与受益者在内的广大社会所普遍认同 迄今为止 尚未有统一的确切的有关 的定义 本身还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但这并不影响 作为正确认识经济 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 促使发展计划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完全避免年世纪议程 发布以来 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被世界所普遍接受 以往针对局部问题或某项计划进行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和评价已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体系保护和重建 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的需要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加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急需开展较大空间尺度上 包括国家范围 省级或地区等空间层面上的生态环境评价和可持续生态系统的研究 也就是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同时 原有的一些不足 如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和尺度选择的局限 评价方法在定量化与客观性方面的欠缺 在价值计算与经济可比性方面的严重不足等问题日渐显露 尤第 卷第 期年 月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其是区域环境评价的内容技术与环境管理基本处于空白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不同于针对具体建设或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其实质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科学诊断关键在于正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划分评价分区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一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涉及多因素多因子的特点需要对各个因子对质量状况的贡献大小进行综合分析在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各个侧面的指标的基础上产生综合指标以其综合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而综合模式法能有效地反映各个因子对总体质量状况的贡献和流域内决定性因素的生态环境成分同时能兼顾一些本身非定量化因子评估时对专家意见的采纳和综合二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从区域整体角度宏观给出不同地域综合生态环境现状是评价的基本目的景观生态学正好可从景观角度中尺度对生态环境总体结构空间格局等状况给予定量描述反映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以及整体演变趋势综合模式法一般数学形式为式中是第个评价因子或子系统的评价向量是第个因子或子系统的权重当确定运算为连加相乘或连乘指数运算时则有综合模型如式或其中是的分量是的分量运算符号定义为利用的方法可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法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综合反映景观嵌块的类型形状大小数量和空间组合即是各种干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过程和边缘效应因此对某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揭示该区域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的有效手段将研究流域不同生态结构划分为景观单元斑块通过定量分析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特征指数从宏观角度给出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指数常用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形状及斑块分离情况等来指出计算方法分别为斑块面积和斑块周长不同景观类型斑块的总面积和平均单块面积斑块的平均周长测定斑块密度单位面积上斑块总数同时可用某类斑块数占研究区斑块总数的比率以及某类斑块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率来表示斑块形状一般用分维数来表征用来测定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用下式计算其中为斑块周长为常数为分维数对正方形斑块则景观分离度用来测定斑块的分离程度用下式计算式中是类景观斑块的距离指数为类景观的斑块数为类景观的面积指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测度指标一般采用下列几方面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根据信息论原理景观多样性指数为均匀度为最大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用于测度景观结构中一种或几种景观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用下式计算或用相对优势度表示景观破碎度表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景观丰富度表示景观中景观类型的丰富程度一般用平均丰富度和相对丰富度来计算式中为景观中所包含的类型数为最大可能的类型数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评价技术体系流程如图所示其结果可互相验证可实现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和认识角度对总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客观评判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分区与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评价的识别指标流域生态环境体系是由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环境相互耦合的复杂巨系统从生态地域特征和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角度流域生态环境可划分为个子系统南部祁连山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中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和北部荒漠生态系统在确定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构成体系过程中基于流域生态环境体系的这种特点确定生态环境研究的构成如下次系统由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两个体系组成自然环境系统中主要选取水环境植被生态生物多样性及土地生态个子系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中主要选取农业生态林牧业生第期王根绪等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应用生态环境子系统生态环境评价因子评价指标自然水域面积变化河道缩减 湖泊水域变化河道缩减率 湖泊水域面积减少率水体污染地表水污染 含水库 地下水污染水体 含量 水体 含量 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处理率生物多样性植被群落多样性 动物种群多样性种数 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林地生态林地规模与覆盖 林分状况林地面积比率 覆盖度 中幼林比例 林木蓄积率草地生态草地规模与覆盖 草地生长状况草地面积比率 覆盖度 产草量变化 载畜量变化 草场等级土地生态土地资源化性状土壤质地 养分与理化性状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面积比 盐碱化变化率土壤沙漠化土壤沙漠化面积比 严重沙化面积比 沙漠化扩展率 潜在沙化比土壤侵蚀性土壤侵蚀性程度农业生态农业产出水平 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农业总产值 平均单位面积 产出量保灌率 平均单方水效益社会环境人群健康水平 文化教育 经济收入人均收入 地方病患率 教育普及率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卷的方法与应用态工业及其它产业的环境影响等图流域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成及评价因子如表所示共筛选出典型的生态环境评价因子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目前在国内外较常用的有数十种尚未有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中仅采用生物物种数这一指标同时考虑属及群落内生物种数量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综合的质量状态值也就是综合环境质量好坏评价的准则参数也用区间的连续数来表示具体区间值将根据综合模式法计算结果和研究区实际情况来确定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习惯所认识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划分相联系这就要求分区内农业生产的特点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具一定相比性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将研究流域分成个生态环境评价分区祁连山森林草地生态区南部沿山荒漠草原与旱耕生态区中部灌溉高效农业生态区走廊区土壤盐化生态区走廊西北部沙漠戈壁生态区流域下游额济纳境内现代三角洲区下游湖盆沙漠化区马鬃山低山丘陵荒漠区流域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分类与分区中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与分区本研究选用工作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做为景观格局的分析底图景观生态注重研究尺度选择因此在本例研究中为能在相同尺度上揭示研究区不同自然地带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关系根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及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将研究区划分成个研究单元南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中部绿洲平原区和西北部荒漠区景观嵌块体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用地水域和荒地下游地区景观分区与类型划分根据地貌水文条件状况及本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个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单元中部冲洪积平原区总面积约包括现代河水三角洲古河道由苏古淖尔吉日格朗图赛汉陶来个苏木以及额很查干牧场组成东南部古日乃拐子湖盆区面积约以湖盆和沙漠为主包括古日乃温格勒两个苏木西南马鬃山低山剥蚀残丘区由构造剥蚀低山残丘组成山间为残积坡积和洪积物组成的砾石戈壁面积约为马鬃山苏木行政区景观嵌块体类型的划分应体现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应在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特点与意义进行本文提出分类结果除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用地水域等与上述相同类型以外还有盐沼及荒草地指植被覆盖度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荒草地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盐碱地以及生长湿生植物的沼泽地等沙漠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包括固定半固定及活动沙丘等裸土裸岩与石砾及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裸土裸岩石砾高寒荒漠及苔原等按照景观生态分类以土地详查图为分析依据利用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年调查资料获取各类景观类型的基本参数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结果综合模式法评价结果与分析根据式计算个评价分区的得分如表所示由环境因子层评分可以得出环境状况良好的区域为两分区其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状况较好的分区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状况一般的分区为和两分区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状况较差的有和分区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总体状况极差的为第分区其评价得分运用环境指标层因素评价的结果与上述评价因子的结果具有相同的分区评价结论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第分区主要为马鬃山低山剥蚀残丘戈壁荒漠区植被覆盖度各种自然环境均很差土壤基本不发育或发育很薄以棕漠土或灰棕漠土为主水资源极度贫乏因此该区域是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最差的地带从生态环境变化与发展角度来分析由于第分区属自然条件造成的环境恶劣与人为活动和流域水资源变化关系不大而第分区则第期王根绪等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应用属人为活动和流域水资源时空再分配影响下的环境恶化其发展结果将直接引起残存天然绿洲消失和中游人工绿洲的破坏因此其影响程度比第分区要深远和严重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第分区应是最关注的环境恶化区域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评价分区环境因子层环境指标层上面通过对流域生态环境分区并进行分区环境质量评价对流域内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有了定量的评估和综合因子的质量优劣的评判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仍采用综合模式法评价因子就是所划分的个分区这是因为流域生态环境各因素的具体环境作用已集中在这个分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的优劣评价中同时这个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就反映流域整体的环境状况仍用方法确定个分区对流域整体环境的贡献权重运用公式计算流域整体环境质量的评分为介于之间根据前述统一的评分标准可判定环境质量为一般反映出流域生态环境体系尚未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积极生态平衡生态环境衰退明显但仍处于阈限内可恢复性强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价结果与分析分析中游地区景观格局的指标值表可以归纳其景观生态的基本特征如下中部研究区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和均匀性程度高于其它区域反映出景观异化程度在中部绿洲区高于其它区域在该区域土地已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另外景观优势度值最小也说明该区域多种景观类型占有利用较其它区域更相近的份额与耕地草地等景观类型相均匀的荒地类型中因土地退化造成的荒地成分大约有近左右反映出中部绿洲土地退化向荒地的演替趋势已十分严重表中游地区各景观分区的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及破碎度值景观分区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均匀性沿山洪积扇区中部绿洲区西北部荒漠区景观破碎度值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具有一致性中部绿洲区的破碎度值明显高于其它区域这反映出中部绿洲地区在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的同时土地随人类活动力加剧其完整性变差由于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土地分割的原因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景观破碎度值的差异显示中部地区的景观更强地受制于人类生产活动沿山洪积扇区在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指标方面均略低于中部绿洲区反映出由土地的高垦殖率所产生的土地利用格局也趋于多样化景观破碎程度不断提高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景观体系正在逐步取代自然的干草原或荒漠草原体系西北部荒漠区则正好相反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及破碎度值均显著小于其它两分区而景观优势度则比其它两区域大倍说明该区域景观仅由草地和荒地两类所支配土地利用程度低人为干扰破坏微弱与土地低垦殖率仅为相一致下游地区各景观分区的景观格局指标值如表所示景观多样性及均匀性指数的大小排列依次是古日乃拐子湖盆区冲洪积平原区马鬃山剥蚀低山残丘区反映出各景观类型在古日乃拐子湖盆区较其它区域更具有均匀性景观构成相对复杂其残余的林地有一部分为人工林水域以苇地为主等景观类型仍占据较大比例沙漠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其它占主导地位景观类型的萎缩而逐步使各类景观相对均衡景观破碎度则不同冲洪积平原区古日乃拐子湖盆区说明尽管古日乃拐子湖盆区各类景观相对均匀而较为复杂但各景观类型的空间范围较大演变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带有区域整体性较差而冲洪积平原区受河水的波动影响和较强人类活动作用景观的整体性较差原来大范围的景观类型如草地林地等被支解破碎呈绞指状与裸岩裸土及石砾地景观交错分布这种破碎化程度的提高也是该区域植被衰落的象征景观优势度表现出马鬃山低山残丘区冲洪积平原区古日乃拐子湖盆区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正好相反说明古日乃拐子湖盆区生态完整性最差原有的以苇地森林及草地为主要景观类型的荒漠绿洲生态体系破坏程度最高冲洪积平原区次之且因受河水影响沿河表现出以草地林地为主的绿洲景观状态马鬃山低山残丘区则显著地以荒漠稀疏草地和裸岩及砾石戈壁为其控制性景观类型受河水及其它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微弱表各景观分区的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及破碎度值景观分区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均匀性冲洪积平原区古日乃拐子湖盆区马鬃山低山残丘区表列出了各景观分区的各类景观的分离度值各分区中林地草地水域及裸岩土与石砾地的分离度值相对较小反映了这几种类型的景观在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各分区的控制性景观类型又有所不同在中部冲洪积平原区草地裸岩土及石砾地为控制性景观类型水域林地与沙漠次之在古日乃拐子湖盆区沙漠裸岩土与石砾地及草地为表各类景观的分离度值景观分区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水域沙漠盐沼及荒草地裸岩土石砾地平均冲洪积平原区古日乃拐子湖盆区马鬃山低山残丘区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第期王根绪等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应用控制性景观类型林地水域次之在马鬃山低山残丘区景观类型较上述二分区简单仅有种类型其中草地和裸岩裸土及砾石地为模地其上零星分布的乡镇工矿用地及沙漠景观规模很小从上述中下游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在所划分的个景观分区中中游西北部荒漠区多样性均匀性及破碎度较小显示其荒漠化程度最高生态环境结构简单功能较差中游中部绿洲区景观趋于多样化破碎度较大显示人为活动强烈生态环境结构较复杂功能与程度性较好下游地区从景观破碎度角度分析现代冲积平原区受干扰破坏最严重而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角度分析古日乃拐子湖盆区成为下游现代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原有天然绿洲已呈小斑状散布于广大荒漠尤其是沙漠化土地上马鬃山地区则表现出景观优势度大景观多样性较小的特点与中游西北荒漠区相类似显示其荒漠化属性和极简单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据此可以认为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流域中游西北荒漠区和下游马鬃山地区生态环境最差古日乃拐子湖盆区为现代沙漠化最强烈的地区生态环境较差流域中游地区的中部绿洲区和下游现代冲积三角洲区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严重其中前者向生态结构复杂化和功能优良化发展而后者则向结构简单化和功效低劣化演变上述结果与综合模式法评价结果相比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说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的结论正确可信结束语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所面临的最关键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准确识别区域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识别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手段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在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提出的区域环境评价分区原则以及评价方法仅仅作为一种尝试旨在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问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途径由于需要遵循与区域开发或区域活动相结合及综合性原则综合与定量化评价是准确识别区域环境状况所需要的手段目前国内外定量化评价多限于单要素如水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声环境等的识别正是由于定量化的困难要求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提出的综合模式法和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分析都可以很好地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并反映局部环境演变方向黑河流域的具体应用表明两种方法得出比较相同的结论说明评价结果真实可靠要指出的是景观生态学方法是把传统的生态学思维方式和地理学紧密结合成为解决区域较大空间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的理想工具但如何将分析生态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特征的理论方法用来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