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
1. 蒙古概况
❖ 蒙古国建立于1921年 11月26日。
❖ 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 ,中国与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国土面积 156.65万平方公里。
❖ 总共人口是大约300万, 人口密度 1.9人/平方公里。蒙古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年龄未满30岁,36%的人口年龄未满14岁。
人口平均年龄:
* 总平均年龄: 24.28 岁
* 男性平均年龄: 23.93 岁
* 女性平均年龄: 24.64 岁(2005)是一个“年轻国”
首都是乌兰巴托。货币名称:图格里克。
资源: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铝、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其中,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同类企业之首。
土地资源: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
水资源:蒙古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立方米。
2. 蒙古国的社会历程
• 1921 – 1990 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1991年以前,蒙古国的80%的贸易进行与前苏联。蒙古是主要依赖前苏联的燃料,药品,并为它的工厂和发电厂备件.
前苏联也成为蒙古的主要出口市场. 在20世纪80年代,蒙古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发展了. 到1989年,大约34%的物质产品来自工业,而18%来自农业.
然而,矿物质,动物和动物源性产品仍然构成了我国出口量的大多比例. 而进口主要包括机械,石油,布,建材. • 1990年”民主革命”社会结构转变为”民主主义市场经济”
• 1990 – 2010 年民主主义市场经济
▪ 开放社会与自由市场经济
▪ 私人企业
▪ 经济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年至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 蒙古国经济近况与对外贸易
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牲畜是羊,牛,马和骆驼。2007年,蒙古牲畜存栏总数达4030万头,比前一年增长15.7%,创历史最高纪录。畜产品主要有皮革,靴鞋,马具、毛毯,羊毛,乳肉食品等。采矿类企业、燃料动力类企业和加工类企业是蒙古国主要的工业企业。
在过去几年当中,蒙古经济增长比较快,过去五年一直保持8.6%的增长,07 年的时候增长率达到9.7%,失业率也在下降,贫困在减少,我们一直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上也在发生转变,经济也在不断的稳定和发展。
为什么经济增长比较快,主要是采矿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债务占GDP的比例在下降,因为我们国家的收入在增加,外贸也在增长,但这主要是由于我 们矿业的收入在增加。我们的外贸也是大幅度的增加.
2008年,蒙古国GDP为49.91亿美元,列世界143位;人均GDP为1980美元.
2009年底和2010年初,然而,市场已开始复苏一遍。2010年2月,外国资产录得1569449美元. 新的贸易协定正在形成,而外国投资者着眼于“亚洲狼密切关注”.
➢ 对外贸易:
蒙古国内有2万多家私人公司,都可以经营外贸。蒙古贸易伙伴有90多个,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中国是蒙古商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另外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等。蒙古进口商品主要来自: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等。
▪ 蒙古国2010年上半年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为 - 26.649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其中:出口额为 - 1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71.5%。
进口额为 - 13.5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9%。
外贸逆差同比下降 - 63.3%。
对华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 - 55.1%,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
对俄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 - 20.4%,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对其他国家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 - 24.5%,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
▪ 2010年上半年蒙古国与53个国家进行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额中:
- 84.3% 为对 华出口
- 8.3% 为对 加拿大出口
- 2.6% 为对 俄罗斯出口
- 1.4% 为对 韩国出口
- 0.9% 为对 德国出口
- 0.8% 为对 意大利出口
对以上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8.3%。在出口总额中:
铜矿精粉 原煤 黄金 铁矿石
原油 其它产品
29.3% 24% 8.2% 6.3% 5.9% 26.3%
▪ 2010年上半年蒙古国与109个国家进行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额中:
- 37.5% 为 俄罗斯进口
- 26.8% 为 中国进口
- 5.8% 为 美国进口
- 5.7% 为 韩国进口
- 5% 为 日本进口
- 2.4% 为 德国进口
- 2% 为 法国进口
- 1.5% 为 新加坡进口
从以上国家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 86.5%。上半年进口额中: 矿物产品 机械设备、电器及零配件 陆运、航空、水运交通工具及零配件 化工产品 方便食品类 金属制品 植物产品 其它产品
22.06% 19.7% 19.3% 7.9% 7.2% 5.7% 4.1% 13.5%
石油产品、大米、食糖、植物油100%靠进口供应国内市场。上半年:
进口总额的 石油产品 - 20.6% ; 大米 - 83.7% 为中国进口
食糖 - 61.2% 为泰国进口
- 11.8% 为英国进口
- 7.5% 为中国进口
植物油 - 93.9% 为俄罗斯进口
“经济专家们预计蒙古国2012年和2013年的矿业增长率会分别加速提高至9.32% 和13.7%.在预测的2014年年末, 矿业增长率会达到15.49%, 在预测期内, 蒙古国矿产业所创造的产值会占到全部GDP的大约50%左右.”
4.中蒙经贸合作现状及对策
一、 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自1998年至2006年,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9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
1.中蒙贸易额持续增长
中蒙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迅速上升。2005年中国对蒙古国的贸易额为8.1亿美元,增长24%,其中,中国向蒙古国出口3.19亿美元,增长36.7%;中国从蒙古国进口5.4l亿美元,增长17.3%。2006年,蒙古国对中国贸易额达14.5亿美元,占蒙古国外贸总额近48%。其中,出口10.5亿美元,进口4.0亿美元,分别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67.8%和进口总额的27.2%。
2.蒙古对中国以出口矿产品为主
蒙古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煤炭、石油、矿产品及畜产品等初级产品。随着蒙古铜、黄金和煤炭等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加上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矿产品的贸易额还会扩大。而蒙古国则主要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等。
3.两国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仅贸易量、贸易额持续增加,而且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深化。首先贸易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中国与蒙古的贸易不仅国家部分发展较快,而且地方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旅游购物等多种形式的贸易也在不断发展。其次贸易结算方式由易货贸易为主向现汇结算为主转变。最后贸易由商品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转变。在中蒙贸易发展过程中,经济技术合作也在蓬勃发展,合资企业从商业性企业向生产性企业转变,合作项目也从小型为主逐渐向资源开发和大型加工工业项目转变,表明中蒙经济技术合作在不断深化。
二、中蒙经贸发展中的有利因素
1.中蒙经济互补性强
中蒙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双方经济结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经济互补性强是两国经贸关系获得快速发展的内在原因。
(1)自然资源互补。中国当前正急需煤、石油等能源以及铜、铁等矿产资源,另外,中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设备和丰裕的资金,能为蒙古矿藏开采业、加工工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这样中蒙两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2) 经济结构互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在制造业和种植、食品加工、纺织业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与蒙古的经济结构形成极强的互补性。中国与蒙古国在农牧业方面合作同样蕴藏一定商机。比如,在农业水利化、牧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合作、高科技、高产量种养殖业的合作等。
(3) 劳动力和技术互补。蒙古国地方人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2人。中国科技水平获得迅速发展,种植业、食品加工、毛纺、加工制造业技术研发能力相当强,中国劳动力资源极为富足,这与蒙古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素质偏低形成互补。
2.双方贸易环境不断改善
为进一步扩大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两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双方的贸易环境。近年来,中蒙之间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蒙古将发展蒙中边境公路交通当作政府的工作重点。2001年蒙古开始实施“千年之路”项目,计划架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总长1万多公里的公路网。其中中国承建的乌兰巴托至扎门乌德700公里路。这条公路开通后,可大大促进两国的经贸、旅游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中国是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
1990年至2005 年,有75个国家在蒙古国投资4814个项目,投资额 14.4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蒙古累计投资2166个项目(见表1),占在蒙古外国投资项目的45%。自199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8 年保持蒙古第一大投资国地位.
(表1) 中国在蒙古投资的情况
资料来源:蒙古外资外贸局2004年“统计摘要”和2005年12期“统计公报”
2003年胡锦涛主席访问蒙古,双方达成“把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的共识。2004年中国对蒙古投资的65.6%集中在矿产勘探开发领域,取代餐饮贸易业跃居第一位。2005年中国对蒙古矿产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额从上一年的7389.3万美元增至1.7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在蒙古投资总额的74% ,超过了1990-2003年14
年的投资总额。(见表2)
(表2) 中国在蒙古投资行业分布
(单位:百万美元)
投资行业 地质矿产 餐饮贸易 建筑与建材 其他
1990-2003年 113.8 91.4 27.3 100.2
投资额 2004年 73.9 29.3 1.4 8.0
2005 年 173.3 30.1 0.6 31.8
资料来源:蒙古外资外贸局 2005 年
投资项目 投资额
年份 在蒙古外资 中国 在蒙古外资项目总额 中国
项目总数(个) 项目数(个) 占比 (百万美元) 投资额
(百万美元) 占比
1998 276 108 38.7% 45.9 24.7 53.7%
2003 635 323 80.9% 205.4 46.9 22.8%
2004 805 438 54.4% 237.1 112.6 50.2%
2005 988 568 57.5% 311.7 235.8 75.6%
1990-2005 4814 2166 45% 1441 681.1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