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澳门总口研究 》学术史回顾

《清代澳门总口研究 》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前言 一、选题意义 澳门作为贸易港口,明代在此地设置有市舶司,管理澳门口岸的朝贡和市舶贸易。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是澳门市舶司的管理是“为率良周”,较为完备的。澳门贸易不断发展,形成了澳门贸易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澳门港口的地位也随之变得非常重要,成为16后期和17世纪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中转港。1清初,清政府继承了明朝的对澳政策,澳门成为清王朝的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鉴于澳门港口的重要地位,清政府在决定开海贸易、设置粤海关的时候,在澳门专门设置了澳门总口和海关监督的关部行台,并派遣旗员防御一员专门管理澳门口岸的贸易,由此正式形成了清政府对澳门口岸的贸易管理机构。 澳门总口是粤海关体系下的一个支口,由于澳门夷人聚集,澳门总口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对澳门总口进行研究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第一、“澳门海外贸易是由外国商人租用中国的一个半岛而经营的,中国政府对澳门行驶主权,同时澳门葡人则实行广泛自治。”2这种管理模式决定着澳门总口的设置和运作得受到清政府和澳葡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对澳门总口的研究对全面认识中葡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二、澳门口岸允许中国船只、澳葡船只、小吕宋船只以及港

1 黄启臣、邓开颂《明代澳门对外贸易的发展》,载于《文化杂志》1987年中文版第2期

2 张廷茂《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史》,“导论”部分,第29页,澳亚周刊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脚船只贸易,对于其他国家商船,一律饬令湾泊黄埔。3清政府对澳葡实行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海关管理政策,在税收、船只检验、货物交易等方面均与其它国家不同。把澳门总口作为一个对象进行研究,有其事实上的依据和意义。第三、从1684年澳门总口的设置到1849年葡人侵夺澳门的主权、澳海关遭破坏,这一历史过程反映了中葡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由“朝贡体制”转向了条约体制,也折射出十七到十九世纪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值得进行考察。第四、澳门总口作为清政府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海关机构,它在管理活动上的各个方面经验及弊漏也足以为今天的澳门口岸的海关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学术界一般认为印光任、张汝霖编著的《澳门纪略》为澳门历史研究之始。4在该书中反映出来的相关信息有:康熙年间给澳船的税收优待,雍正初年澳船数量的增加,清政府题定澳门额船为25只以及对澳门额船的稽查措施,乾隆早期澳门商船的减少,澳门商船的类型以及葡人在澳门征收的货税等等。值得重视的是该书附有澳门关部行台图和税馆图,为我们认识澳门海关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材料。5 龙思泰的《早期澳门史》是第一部西文澳门史论著,也是第一本严肃的澳门史专著。该书中有关于清政府澳门设立海关和南湾税馆的记载,说明了“1831年以来从欧洲或澳门来的葡萄牙船的丈量”,1830年澳门港口的贸易现状及若干说明等等。这些记载一方面可以补中国

3 刘芳辑、章文钦校《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第1269件,第649页。

4 吴志良《澳门史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

5 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点校本。 史料记载的不足,另一方面则可与之相互印证。为全面认识澳门总口的运作管理提供了重要资料。6 上述两本书籍,既可以说得上是史料书籍,也可以说是研究论著。因为二者都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同时《澳门纪略》是“第一部最完整最系统论述澳门的中文古典专著”7,《早期澳门史》则充分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思维框架和观点。 近代中国学者关注澳门史的研究,则是到民国建立以后。这一时期关注澳门贸易的著作很少,对于澳门总口的研究也自然就谈不上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周景濂的《中葡外交史》,在该书中的第五章第二节专门论述了“清代葡萄牙与中国之贸易”,其中有论及到清政府在澳门口岸的贸易管理,同时也为理解清代澳门的贸易管理与贸易运作的关系提供了帮助。8此一时期,西方学者徐萨斯的《历史上的澳门》一书中也有涉及澳门海关的描述,为我们了解葡萄牙学者的观点提供了资料。9 从上述的回顾中可以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没有文章对澳门总口做专门的论述的。从80年代开始逐渐有学者关注到这个问题,并有专文对澳门总口进行研究: 陈树荣的《澳门清代关部行台始末记》10、杨仁飞的《论清政府对澳门的海关管理》11、黄启臣的《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对澳门的海关管理》12、王东峰的《粤海关澳门

6 龙思泰著,吴义雄、郭德焱、沈正邦译,章文钦校:《早期澳门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

7 吴志良《澳门史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

8 周景濂《中葡外交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影印版。

9 徐萨斯著,黄鸿钊、李保平译:《历史上的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2000年。

10 陈树荣的《澳门清代关部行台始末记》,载《澳门日报》,1987年2月17日。

11 杨仁飞的《论清政府对澳门的海关管理》载《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12 黄启臣的《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对澳门的海关管理》,载《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总口设立后对澳门贸易的管理》13吴志良《Hopo的词源及其设立年代》14。 杨仁飞文对清政府在澳门设立粤海关正税总口的来龙去脉作了合理的阐释,条分缕析的介绍了澳门总口的管理职能,也清晰论述了澳门总口的衰落与终止。文章最后评论说:“清王朝在清初设立粤海关,澳门总口隶属于粤海关的管辖,清廷在澳门事理关部行台,委派旗员防御、增设澳门同知兼理稽查事务,反映清廷对澳门海关管理有较完整的行政体系和管理功能,亦反映澳门在清朝外贸和海关管理上的地位重要。清廷征对特殊情况采取有区别对待的管理方式,表明清王朝对澳门的管理有其独到之处。在中外贸易集中于广州、澳门地位一落千丈的情况下,清廷在澳门关务的管理上没有放松过,始终将海关主权集于自己手中,直到鸦片战争后被普恩破坏为止。” 黄启臣文在时间段上突破了单独一个朝代的贸易管理研究,把明清两朝结合起来论述,一方面既展现了明清对澳门贸易管理政策的延续,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清朝澳门海关管理的独到之处。 王东峰文对澳门总口的设立,澳门总口的职官及经费,澳门总口税则情况均有论及,还详细的探讨了广东政府管理澳门贸易的具体措施。可以说该文在澳门总口这一问题上做了更全面和具体的论述。 吴志良文探讨了“Hopo”一词的词源及实际所指对象,也用中西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澳门关部行台的成立日期为1684年12月份

13王东峰的《粤海关澳门总口设立后对澳门贸易的管理》,收入汤开建主编,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编:《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七集《迎澳门同归专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 吴志良《Hopo的词源及其设立年代》,载于金国平、吴志良著《东西望洋》, 左右,文章引征的两份西文资料颇具有史料价值。以上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对澳门总口的设立、管理体系、职能作了较为明晰的阐述,这大大便利了本文的研究。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对于澳门总口在澳门口岸的管理活动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论述,因此这也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原因所在。 澳门总口是粤海关管辖下的一个海关机构,因此,对于澳门总口的研究离不开对粤海关的了解。在这方面陈国栋先生作了很精细的研究,其相关文章有:《清代前期(1683—1842)的粤海关》、《清代前期粤海关监督的派遣》、《清代前期(1683—1842)粤海关的税务行政》、《清代前期粤海关(1684—1842)的利益分配——粤海关监督的角色与功能》、《粤海关的行政体系(1683—1842)》。陈国栋的上述文章详细论述了清朝前期粤海关 的行政体系、海关监督职权、海关税收的征收和报解等。大陆学者也有一系列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如邓端本有《鸦片战争前的粤海关》(《岭南文史》1984第6期)。戴和有两篇文章:《清代粤海关税收的考核和报解制度述论》(《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1期)、《清代粤海关税收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李金明有《清代粤海关的设置与关税征收》一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黄国盛先生的《鸦片战争前的东南四省海关》则是关于清前期海关研究的重典之作,该书详细的论述了清代海关的创立背景与设立经过,全面的理清了清前期海关的各个方面,如海关监督、海关衙门的组织与编制、海关税则、税收的报解等多方面。同时考察了海关对外商、对华商、对朝贡贸易的管理。正 如作者所言,该书是“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15以上研究成果对认识粤海关大有帮助。

清政府对澳门的政策及管理方面是应该关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以近十年年来硕博士论文为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有:陈尚胜《澳门模式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龙心刚、彭学涛《论清政府早期的澳葡政策》(《河北学刊》1999年第4期);王东峰《清朝前期广东政府对澳门的管治》(1998年暨南大学硕士论文,电子版);李创娇《试论清前期对于澳门的定位与贸易管理》(2003年山东大学硕士论文,电子版);弭友海《清朝顺康雍时期对澳门的政策与管理》(2005年硕士论文,电子版);刘冉冉《1651—1849年清朝政府对澳门的管制研究》(2007年山东大学博士论文,电子版)。 澳门总口与澳门的海外贸易密切相关,澳门海关的政策变化会影响到澳门贸易的,海外贸易的变化也会直接对澳门海关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澳门总口的研究必然要求对澳门的海外贸易作比较细致的了解。关于清前期澳门贸易的研究,中葡学者都有大量的文章、专著问世。16近年暨南大学张廷茂的专著《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史》则为该方面研究的很有价值的的重要成果。该书广泛利用了各类中外文史料,注意到了各方面澳门史料整理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广泛的吸

15 黄国盛《鸦片战争前的东南四省海关》“前言”部分,第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 譬如,李金明《清代前期澳门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载于《文化杂志》第三十九期,1999年夏季

中文版。韦庆远《清初的禁海、迁界与澳门》、《澳门通洋贸易与黄埔设港的关系》均载于《澳门史论稿》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黄启臣、邓开颂《明清时期澳门对外贸易的兴衰》载于《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3期。邓开颂《清代澳门的对外贸易及其特点》 载于《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第4期。黄启臣《澳门对外贸易的式微(1644—1840年)》载于《学术研究》1988年第4期。马宋芝《清初澳门的海上贸易》载于《文化杂志》第三十九期,1999年夏季中文版。陈文源《清中期澳门贸易额船问题》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4期。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