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艺谋电影在商业时代的迷失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其执导的一
系列电影不仅在国内得到极高的评价,在国外也屡屡获奖,因此
被圈内人士评价为 鬼才 导演。然而纵观张艺谋近几年所导演的
电影,诸如《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
案惊奇》等我们不难发现,张艺谋的电影正在偏离其唯美的纯艺
术化风格,转而走向一条迎合大众口味,充满商业化气息的道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色彩运用方面
众所周知,张艺谋电影之所以被称为 张艺谋神话 而大获
赞赏,是因为其本身带有强烈的中国风格,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文
化精神重建的电影模式。在张艺谋电影中,色彩作为一种强有力
的造型元素得到充分的使用,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
等电影中的中国红,让向往自由,崇拜自然的影片内涵和意味完
全表现出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染,让受众获得心灵上的
冲击和升华。
在《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两片中,张艺谋依然想采
用这种形式获得成功,却遭到了失败。在这两部作品中,张艺谋
虽试图以色彩饱满的画面营造意境,却由于过分依仗 唯美 画
面,忽略了情节安排,主题升华等更加重要的因素,使受众在领
略了优美风景画之后得不到情感共鸣与升华,从而形成了影片有
境 而无 意 的尴尬局面。
而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则呈现出了与张艺谋在此前所有
作品完全不同的色彩运用手法,借鉴了现下颇为流行的二人转艺
术形式,选择了大红大绿等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方式,在刺激受
众的眼球同时让人感觉到一丝庸俗的气息,在影片的外景选择
上,张艺谋虽借用了黄土高坡的 黄 却没有把中国 红 衬托出
来,黄土高坡这个大场景仅仅作为画面的一个背景,而没有更深
层意味表达。而在同样是以黄土高坡作为背景及影片画面主色调
的电影《黄土地》中, 黄 代表着荒凉与贫瘠,代表着那时候人
们的麻木与呆滞, 黄 色在给人压抑的感觉同时,能够唤起人民
的变革愿望,号召人民去改变生活,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启示。
二、在影片内涵方面
张艺谋前期执导的电影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
他擅长使自己的电影成为西方人窥视中国的 窗口 ,擅长把中国
所独有的文化现象和底蕴展现给中外观众,并以此取得了巨大成
功。
然而笔者在欣赏完《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
案惊奇》等张艺谋近期电影时,发现在这些电影里存在着明显的
硬伤――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单薄、模式化,对人物内心刻画不够,
导致人物形象苍白无力,很难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而且影片叙
事水准比较低,不客气的说,即故事讲述混乱,情节平淡,忽视
细节。这些硬伤直接导致了影片内蕴肤浅,词不达意。
《三枪拍案惊奇》则被人戏称为赵家班赶大集――故事以
喜剧明星赵本山带领着以徒弟小沈阳为首的一批二人转演员 瞎
折腾 代替了原有的叙事,而且作为一个以悬疑为看点的故事片,
张艺谋却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减弱了悬疑片给受众
所带来的惊悚情感体验,而由于影片时间长达100多分钟,但形
成喜剧效果的情节点分布的散而短,很难形成强烈持续的喜剧效
果,犹如看春晚的小品一般,往往只是让人一笑了之,很难引起
观众的共鸣。
三、在商业元素运用方面
张艺谋拍的一系列近期电影都可以被看做是 中国式商业
大片 的典范。在演员选择上,张艺谋注重明星效应,在《满城
尽带黄金甲》中选择了人气甚旺的台湾小天王周杰伦,《三枪拍
案惊奇》中选择了近来人气火爆的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甚至启用
了笑星赵本山做客串,而在其他几部影片中,大明星也是比比皆
是。
在影片营销手段上,张艺谋电影制作班底试图以高投入、
大制作、猛炒作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回报,以牺牲影片的艺
术性和内涵性为代价,来实现获取高票房这一终极追求。把影片
的娱乐性放在首位,甚至宣称 只要给观众带来快乐就满足了 ,
与此对应的是,《英雄》的首映式放在大会堂举行,这样的大手
笔开历史之先河;《满城尽带黄金甲》以改编《雷雨》为噱头;以
及《金陵十三钗》这一尚未与观众见面的新片自开机之日起,启
用选秀明星出演主要角色、换角风波以及演员互骂等诸如此类的
娱乐 猛料 便一个接一个的被抖出来,这一系列的商业化运作手
段使张艺谋的电影充满了商业气息。
结束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商品经济逐渐发达,消费主义文化和大
众文化的大行其道,伴随着这一大背景,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从最
初的饱受赞誉到如今的备受争议,究其根本,有艺术作品在社会
大环境的作用下无可避免的受到了商业时代浮躁气息浸淫的原
因,更有作为电影导演的张艺谋在面对艺术与商业的天平时,该
将作品置于怎样的平衡点上迷失。
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
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
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
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
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
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
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
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
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大的益处。 但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
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主要阻碍的因素是文物古
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
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
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
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
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
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
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
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
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
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
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
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
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
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还有大规模的移民。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
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
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每一个公共政策的决策都是从当时的理论出发而作出的,但
实际的效果却不是当时可以准确预计的,实际的好和坏也许是对
这个决策的对与错的一个评定。三峡工程的兴建到现在已经过了
十几年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三峡工程的兴建不良的地方相对来
说还是算少的,而它的益处也渐渐显现出来。从实际中,我们可
以看到了当初的这个决策是合理科学的。希望在将来,这个结论
仍然不倒,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将是越来越多的益处,促进经济
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总之 ,益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改善环境、南水北
调、养殖 弊处是破坏文物古迹,影响生态环境,移民安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