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条分缕析的分析,烦琐零碎的串问已“千夫指”,“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讨论式”教学法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之特征,成为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这种方法。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观,教师教学观根本变革的教学方式。
它是在系列问题导引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生,师——生的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式。
具体的说,讨论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它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拓宽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顺利解决问题。
第二,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讨论中学生要理解别人的发言,还要寻找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讨论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个讨论过程,需要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通力合作,从而养成他们求同存异的团结
合作精神。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讨论法可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讨论前,每个学生都必须经过认真的阅读和思考,讨论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使他们减少了对与错的禁忌,不用担心说错会挨批评,即使受到同组成员的批评,也会因对方的有理有据而欣然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不会受到打击。
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还会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说出独到见解,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更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
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要使讨论达到实质性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达到广泛交流,深层思考,就必须思考和研究组织课堂讨论的策略。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法呢?
1塑造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讨论氛围
讨论法是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因此,营造一种适合讨论的学习氛围很重要。
营造和谐民主的讨论氛围,尊重、相信每个学生是基础。
学生是他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相信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小培养民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无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营造和谐民主的讨论氛围,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决定,注意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自主选择、主动参与。
这方面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尤其是错误意见)的学生不能有丝毫的责备、打击之言,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活泼健康的发展。
2建立讨论法教学的一般模式
课堂教学中讨论法可遵循这样的基本操作顺序:命题——思考——讨论——总结——评价。
2.1命题。
讨论法一般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探索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好的讨论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选择恰当的讨论题目至关重要。
教师选择讨论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此为突破口,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讨论题。
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课时,理解作品主题是教学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设计这样的讨论题:范进中举发疯仅仅是因为高兴过度吗?结合课文内容看看有没有其他原因,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这样的问题,往往有“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功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②问题的提出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段文字时,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这段文字写得好在哪里?这样通过学生的讨论,达到欣赏文章精彩描写的教学目的,讨论后还可让学生试着总结:如何写赏析性文章?比之以往的教师讲出“三拳”之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③问题的提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抓住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讨论,集思广益,能够解决。
问题过难,学生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问题太简单,讨论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设计问题必须根据学生水平,抓住学生共同存在问题的症结,讨论才会有实效。
2.2思考。
课堂讨论前,学生必须从知识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讨论法,首先是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较全面的了解。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包括阅读所给资料和独立思考两个环节。
学生通过两个环节的准备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下一步的讨论才可能成功。
2.3讨论。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保证讨论质量,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①要求学生讨论只动口,不动笔。
②恰当的规定讨论时间,使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从而提高效率。
③学生对问题所持的见解要有理有据。
讨论过程也是学生把思维转化为语言的过程,教师应
要求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4总结。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组要有一名代表陈述本组见解,教师要在同学发表见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对任务完成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2.5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讨论式教学法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评价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保护其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3用讨论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要给学生适当分组。
为了便于讨论,要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最好4人,其中要有一定的好生、一定的中等生和基础薄弱生,小组成员最好以座位相邻的四个同学为宜。
这样人数固定、好中差生比例适当、座位相邻的同学编成一组,更有利于讨论的展开。
3.2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个讨论题目出来,直接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
如讨论“鲁提辖三拳打倒郑屠”这段文字时,可告诉学生从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三个方面去分析。
再如学习文言文,可教给学生“先解释单字,再把单字串起来译句”的讨论方法。
给学生讨论方法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讨论有的放矢,从而提
高讨论的效率。
3.3讨论法要精而不烂、运用恰当。
讨论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但不能滥用。
我一般这样应用讨论法:①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文,教师设计一系列的讨论题,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逐题讨论,从而理解课文。
②是在讲读教学中设计讨论题,一般一节课只有一个讨论题,题目要围绕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来设计。
一节课设计多个讨论题,往往会分散主题,而且讨论的次数多了,有些同学就会把讨论转到无关紧要的话题或闲聊上去,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除以上谈到的三点外,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在小组间巡视,承担指导者和督促者的角色,旨在了解学生讨论的动态,抓住学生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