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课件.ppt
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课件.ppt
一
、
(1)必要性
文 化
1、为什么
(2)创新的意义
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新
的 2、怎样才能创新 ———— 立足于社会实践
源
泉
和 3、谁来创新——人民群众
作
用
(一)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
、 和检验标准
文 (二)基本途径(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化 1.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
一方面,需要文化创新,以适应实践中的新情况, 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 展。通过文化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标准所在。
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 问题,需要文化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 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 新的途径。(10分)
(1)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 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 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 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 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 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 误倾向。(10分)
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作用(课本49--50页)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更好的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 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2、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与以我为主: • 以我为主有利于保持文化民族特色,永葆文化生
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 争不排斥文化合作,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 平共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发展本民族 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阅读课本解决下列问题:
创 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新 2.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 文化之倾向
径
克服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坚持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
方向
1、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
(1)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 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 补短,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基本原则
文化创新的途径
• 1、文化的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不同。根 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有二:从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文化交流与传播角度: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点击最 新考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 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 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结合航天领域的成就分析创新与实 践的关系 关注热 2.引述日本动漫发展、美国电影成就, 点命题 说明创新对各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中国杂技、戏曲的创新发展, 说明创新的途径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
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 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怎样才能创新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 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 “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 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 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 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 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 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课本46页) 2、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课本56页) 3、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课本56页)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条件(课本56页) 5、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课本56页) 6、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1)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2)怎样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
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 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 头”当然更困难。
——苏格拉底
本单元知识体系
第二 单元
文化 的传 承与 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 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 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 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创新是三位一体的,紧 密联系的。
(2010广东卷)37.(26分)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 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 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 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生活方式? 7、学习型社会的特点(课本59页)
单元总结
• 第二单元深入文化的内部,分析文化本体的 运作机制。揭示文化的横向传播、纵向传承 和创新发展三者的关系。
•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 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 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 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 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 神。 (看P52-53)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 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 新的重要追求。(课本53页)
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