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 的发展。 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 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 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 创新的标准所在。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思 维 辨 析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三、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 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 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而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误区四、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 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 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2、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 文化的必由之路。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2、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是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 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作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 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 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思 维 拓 展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 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 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 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 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 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 人民的文化作品。
(2011年高考广东卷)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
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 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 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 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 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 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 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 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
一主题应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②强调的是文化创 新的重要性,故排除。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深圳 精神”,奋斗历程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故④不符合主题, 排除。①③切合主题,B项正确。
(2011年高考安徽卷)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 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 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 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 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与各民族 文化的关系,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 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旨在表明独具特 色的茶文化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 这表明实践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答案 为B。①④与材料中心不符。 〖点拨〗对于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题 目,要仔细阅读材料,看材料是强调社会实践对 文化创新的作用,还是强调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 的作用,还是两方面都有,要根据题干要求去做 题。
高考复习策略 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创新”,所以复习中我 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山东文博会的举办等,认识文化创新的意 义。 ②结合各地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文化发展案例,认 识文化创新的措施与途径。 ③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 作品,认识文化创新中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 文化的关系。 ④关注戏曲、歌剧、影视剧的新编与翻拍,认识 文化创新中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特 别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 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因此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准确判断哪些现象属 于社会实践,哪些现象属于文化创新。其次,要 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决定关系 还是反作用关系,从而确定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 再次,要真正把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因为: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 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 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 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 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 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012年高考海口模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 统风尚,如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吕不韦 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等。传承尊师重教的优 良传统,正确的态度是( ) ①要在继承中发展 ②要对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文化创 新的根基,③错误。
(2012届连云港模拟)“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 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 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 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B、C表述有误。 “给力”成了热语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选D。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文化创新”为 主线,立足文化创新,主要分析了文化创新的源 泉、动力、主体、意义以及途径等。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复习本单元我们必须立足“一般意义上文化的发 展过程”这一核心,认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化传播、传 承和创新重点理论〗 一个意义→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个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两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两个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 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状元笔记 〖速记图表〗
源泉和动力 根本途径
意义
文化 创新
基本途径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 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意义包括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 族文化的繁荣,二者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从实践的 角度,后者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谈文化创新的意义。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特 别


(1)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两条基本途径 从横向上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纵向上看,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文化发展的 过程。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 交融,后者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离开人民群众的实 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文化 创作。
(2012届昆明模拟)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 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 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 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错误。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 文化的创新这一主线,重点考查 2、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以 (3)文化创新 及文化创新的途径等 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 ②文化创新的意义 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 ③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主。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 ④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 义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文化 向 创新的途径以启示类、措施类考 查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