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网络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互联网发展从量变转向质变手机终端应用持续升温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发展主题从量变转向质变《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

综合近年来网民规模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饱和,互联网发展主题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具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深等特点。

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高流量手机应用成亮点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视频、音乐等高流量手机应用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增长率高达83.8%,在手机类应用用户规模增长幅度统计中排名第一。

用户上网设备向手机端转移、使用基础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下降三方面是手机端高流量应用使用率激增的主要原因。

社交类综合平台持续升温网络游戏终端竞争加剧《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

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则发展稳定:在2013年,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 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达86.2%。

与传统及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相比,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不仅拥有更强的通信功能,还增加了信息分享等社交类应用,并为用户提供了诸如支付、金融等内容的综合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用户粘性,保证了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

与之相比,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报告》显示,网民使用率从2012年的59.5%降至54.7%。

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38亿,增长数量仅为234万。

与网络游戏市场整体增长乏力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手机网络游戏用户的增长十分迅速: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为2.1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7594万,年增长率达到54.5%。

传统的PC端网络游戏增长乏力,面临手机网络游戏高速增长的挑战。

网购团购规模增速明显企业电商应用尚待提升《报告》表明,2013年以网络购物、团购为主的商务类应用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

在商务类应用中,团购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2013年团购用户规模达1.41亿,团购的使用率为22.8%,相比2012年增长了8.0个百分点,使用率年增速达54.3%,成为商务类应用的最大亮点。

对比高速增长的网络购物和团购类商务应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仍然存在提升空间。

2013年,中国企业在线采购和在线销售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6.8%,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20.9%。

不同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差距较大,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化较为普遍。

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规模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篇二: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

超过30%的企业在网上开展在线采购/销售业务,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33.8%。

一、手机上网占九成,手机网购与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

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

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

图表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另外,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14.3%,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

图表 2014-2020年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同时,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加1.12亿,增长率达到36.8%。

与2014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60.5%。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0%提升至57.7%。

图表 2014-2020年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二、B2B电商作用凸显,超过30%的企业在网上开展在线销售/采购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32.6%,全国开展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为31.5%。

OECD早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内部变革是推动信息化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企业在线采购的比例大多高于在线销售,B2B电子商务交易发展更早、更成熟。

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布置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经济工作五大任务指导下,B2B电子商务交易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助力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图表 2011-2020年企业在线销售开展比例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图表 2011-2020年企业在线采购开展比例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三、企业“互联网+”深入融合(一)移动互联网营销迅速发展,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达75.3% 全国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33.8%。

与其他渠道相比,互联网仍然是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渠道。

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35.5%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其中有21.9%的企业使用过付费推广。

随着用户行为全面向移动端转移,移动营销将成为企业推广的重要渠道。

移动营销企业中,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达75.3%,是最受企业欢迎的移动营销推广方式。

此外,移动营销企业中建设移动官网的比例为52.7%,将电脑端网页进行优化、适配到移动端,是成本较低、实施快捷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之一。

图表 2020年企业营销推广渠道使用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图表 2020年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使用比例(二)超过50%的企业知晓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2020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多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应用和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从认知角度看,超过50%的企业对这三类新技术有所知晓;从应用角度看,超过10%的企业已经采用、或计划采用相关技术。

图表企业对新技术的认知与采用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中心(三)“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的实现对制造业来说,采用自动化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

本次调查显示,分别有19.9%和11.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或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柔性化与定制化生产则是在智能设备应用基础上,融合先进的分析方法、管理手段、创新思维得以实现的,目前已有12.8%和16.8%的制造企业已实践或计划开展这两项工作。

“中国制造2025”指出任务和重点之一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推动智能制造的实现,尤其应在提高中小制造企业认识水平的同时,降低先进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门槛,包括控制成本、提升国产智能设备技术含量、优化产业配套能力等,从而实现智能制造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践。

图表制造业“智能制造”的认知与开采四、互联网专业运维研发人才需求量将激增篇三:关于第36次中国网络调查报告感想体会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专业:计科1304姓名:刘萌学号:311309010419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 1998 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 1 月和 7 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 36 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的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靠拢。

互联网普及率达48.8% 社会民生各方面深受网络影响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

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从基于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的个性化应用,发展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

未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带动下,互联网将推动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手机网民规模稳步增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但重点人群可转化空间大《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

目前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和30.1%,相差34.1个百分点。

农村地区10-40岁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比城镇地区低15-27个百分点,这部分人群互联网普及的难度相对较低,将来可转化的空间也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