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户指南6.6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户指南6.6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用户手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设计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013年6月目录第一章系统要求和安装说明 (3)1.1 运行环境 (3)1.2 安装说明 (3)第二章软件使用 (6)2.1 用户注册 (6)2.2 用户登录 (6)2.3 首页简介 (6)第三章详细功能介绍 (7)3.1 信息采集系统 (7)3.2 平台管理系统 (14)3.3 资料管理系统 (17)3.4 知识检索系统 (18)3.4.1 中药查询 (18)3.4.2 方剂查询 (19)3.4.3 医案查询 (20)3.5 统计报表系统 (20)3.5.1方剂统计 (20)3.5.2 医案统计 (21)3.6 数据分析系统 (21)3.6.1方剂统计 (22)3.6.2 医案统计 (25)第四章案例举隅 (31)第一章系统要求和安装说明1.1 运行环境1.硬件环境要求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最低软硬件配置如下:●最低配置:P4 2.4GHz;1G RAM内存;80G硬盘;●推荐配置:P4 3.0GHz;2G RAM内存;320G硬盘;●最低分辨率:1024×768●推荐分辨率:1920×1080推荐用宽屏显示器2.软件环境要求●操作系统:支持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或Windows 7。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4.0框架:平台环境运行基础组件,安装时自动安装。

●Microsoft Access Database Engine 2010:平台数据库组件,安装时自动安装。

●Microsoft Saveaspdfandxps 2007:平台资料文件浏览组件,安装时自动安装。

1.2 安装说明双击图标,开始安装。

点击“下一步”。

选择安装位置。

点击“下一步”。

安装完成。

第二章软件使用2.1 用户注册点击首页面“注册”,进入如下界面。

安装完成后,系统默认有10次试用机会。

请在免费试用期内,向指定邮箱发送“机器签名”,以获得“软件注册码”,永久使用。

2.2 用户登录双击“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图标,进入该页面,输入注册过的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即可。

2.3 首页功能登录后,进入软件首页。

系统分为6大子平台,“临床采集系统”“平台管理系统”“据分析系统”等如下图所示。

各平台具体功能详见第三章。

第三章详细功能介绍3.1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如四诊信息,理化检查,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候,处方,疗效分级等。

为数据分析构建本底数据库,是“医案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

首先,点击“添加病人”,添加患者基本信息,方可进入四诊信息采集。

其中加*的为必填项,如“姓名”“就诊次数”等。

点击“确认”,即可进入病人“四诊信息”采集。

如是复诊患者,可直接导入患者信息。

点击,按“姓名”或“就诊日期”查询,将其选中(呈现红色字体),并“导入病人”即可。

如下所示:1.四诊信息“现病史”采集完成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四诊摘要”。

若未自动生成,请点击“查询”“编辑”“添加”,自行添加。

2.西医检查本处为文本型数据,仅作存档。

3.诊断治疗(1)中医疾病点击“查询”,进行选择。

如不全,点击“编辑”“添加”可自行添加。

添加疾病时,必须先选择相应的疾病类别。

疾病类别亦可添加。

(2)西医疾病点击“查询”,进行选择。

如不全,可自行添加。

(3)中医证候操作方法同上。

(4)治则治法操作方法同上。

录入后的界面:处方录入:按界面中提示逐项录入即可。

数据库中没有的药物可添加。

针灸处方,请点击“穴位处方”。

中、西成药请点击“其他治疗”。

此外,如需借用既往医案中的处方,点击上图中,弹出如下界面:按“处方名称”,“处方人”等选项进行查询后,点击“导入处方”,即成功导入已有的处方。

4.其他信息:可对中西医进行疗效评价,可记录回访内容,老师答疑等。

方便疗效分析和老师经验总结。

(注:“疗效评价”仅对“就诊次数”≥2的患者有效。

)综上信息录入完毕后,点击,即完成医案录入。

若医案较为典型,可以点击.3.2 平台管理系统:本平台主要是负责信息的管理,包括软件使用权限管理,科室管理,数据管理等。

单机版系统仅涉及“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主要用于中医疾病、西医疾病、医案、方剂、中药、症状、证候等各个数据的管理,可查询、修改,亦可以作为“方剂数据库”的录入平台。

示例:进入“中医疾病管理系统”“中医疾病管理”查询:输入要查询的病名,如“感冒”,点击“查询”,结果显示在下列的文本框中。

添加:如本底数据库不够完善,可自行添加。

点击页面左上角“编辑”,选择“添加疾病”,按照要求填写,保存即可。

如所添加的疾病不属于现有疾病类型,请先“添加疾病类型”,再“添加疾病”。

录入界面如下。

修改、删除:单击“编辑”均可实现。

医案管理:查询:修改:除“就诊时间”不可改动外,其他各处数据均可改动。

数据导出:首先检索出所需导出的医案,接着将其选中(字体变红),点击“文件”-“导出”即可。

其他各数据库如“方剂管理”、“中药管理”“穴位管理”等操作均同上。

3.3 资料管理系统可进行文档、音频、视频等资料的保存、检索等管理功能。

首先填写文档、音频、视频等的“基本信息”,接着点击“附件”,右键选择“添加附件”,添加即可。

3.4 知识检索系统可进行中药、方剂、医案3大数据库资料的快速检索。

3.4.1 中药查询可以以药材名称、功能作用、药理作用等为条件进行药物查询。

如需多次复合检索(检索条件≥2),请点击。

示例:以名称进行查询,在“药材名称”一栏输入“金银花”,点击“开始查询”,结果显示如下。

再双击显示栏“金银花”,弹出如下窗口,显示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等。

3.4.2 方剂查询具体操作同上。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数据“是/否”来源于医案。

复合检索(检索条件≥2),请点击。

3.4.3 医案查询具体操作同上。

3.5 统计报表系统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等方式展示,可迅速、直观地获取信息。

3.5.1方剂统计首先,需要需检索出所需统计的数据。

示例:查询含有“麻黄”的方剂,显示如下。

接下来选择“基本信息统计”,可选择“证候统计”“中医疾病”“药物频次”,以及药性“四气”“五味”“归经”等统计,显示如下。

所有数据均可“导出Excel”。

3.5.2 医案统计具体操作同上。

可进行“疗效统计”“症状统计”“药物用量统计”等。

示例:对医案进行“症状统计”,显示如下3.6 数据分析系统对医案、方剂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3.6.1 医案分析1.证候分析(1)症状排序(2)症状规律基于“规则分析”方法,分析疾病与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网络图形式清晰展示。

具体参数设置,请参照下文3.6.2中“组方规律分析”。

(3)症状聚类基于“熵聚类”方法,分析症状之间的关系。

具体操作见3.6.2中“新方分析”。

2.方证分析(1)网络展示:示例:药-证-症网络图注:网络图仅在药物、证候、症状三要素俱全时,方能展示。

“节点阈值”表示一个要素(单个药物、症状或者证候)至少和其它n个要素发生关系时,方可出现在图中(上图中n=2)。

调节此参数,可展示恰当数量的要素间的关系。

(2)关键药物通过“节点阈值”的调节,选择合适的关联边数目,找出指定医案中最关键的药物。

操作同上。

(2)关键症状通过“节点阈值”的调节,选择合适的关联边数目,找出指定医案中最关键的症状。

具体操作同上。

3.穴位分析原理及参数设置请参看3.6.2 方剂分析。

3.6.2 方剂分析1.组方分析:首先,按下图所示检索条件检索出所需的方剂。

(1)频次统计示例:查询含有“人参”治疗“心悸”的方剂。

首先选择所含药物“人参”,点击“查询”,接着在“中医疾病”一栏中选择“心悸”,点击“在结果中查询”,结果如下所示。

主要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

支持度个数:药物组合在所选处方中出现的频次(本参数≤处方总数)。

本参数默认为“处方数目”的20%,即支持度=20%。

支持度个数=方剂数量X支持度。

可根据实际数据量调节。

点击“用药模式”查看分析结果,如上图。

置信度:“->”左边为A,右边为B。

当A药物出现,B药物出现的概率。

(A出现后,本参数越接近1,B出现的几率越高。

)如“甘草”出现后,“金银花”出现的概率为1,即100%。

本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点击“规则分析”查看分析结果,如下图。

结果展示如下。

基于“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进行数据分析。

相关度:惩罚度:2.类方分析(1)相似方剂相似度阈值:越接近1,方剂的相似性越高。

(2)方剂匹配在右侧文本框内输入待匹配的方剂,药物与药物间用英文半角下的分号“;”隔开。

调节所需的相似度阈值,显示结果如下:评价处方间相似度。

药物与药物间仍用英文半角下的分号“;”隔开。

3.用量分析(1)药味用量点分析评价指定中药临床用量范围。

如图,麻黄在3g,6g,9g等均有使用,6g时使用频次较高。

花”在全方药味数量为9时,出现频率最高。

(3)药味比例评价指定中药在全方药物总量中所占比例。

如图所示,“麻黄”在占全方药物总量5%时,使用频率较高。

第四章案例举隅《含人参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是中药成方制剂的国家标准,它共收录21册,4000余种中成药。

它不仅规范了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也代表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的主流。

2009至2011品牌过亿的中成药品种,有近半数来源于本标准。

它为临床药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故对其中方剂进行整理、挖掘和分析,不仅有利于总结疾病的中医防治规律,还可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处方来源和研究依据。

本文旨在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系统地分析、发掘并利用《中药部颁标准》中的数据。

人参Renshen (Panax ginseng C.A.Mey.)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常用的传统中药。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

几千年来,由于它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珍稀的野生资源,更使其成为一种名贵药物。

为研究人参在临床的使用现状,本文通过对《中药部颁标准》中含有人参方剂的收集整理,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的配伍组合,采用规则分析对常用的配伍药物进行归类,为人参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1.方法1.1方剂收集本文从《中药部颁标准》中含有人参方剂进行收集整理,以组成中明确含有“人参”的方剂,其中“生晒参”“人参粉”“人参露”“白糖参”“糖参”“人参芦头”“鲜人参”均为药物“人参”,共得到307个处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