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2004・中国・}:海
弹塑性时程分析与静力分析方法算例比较
凌云1
黄炳生2
(1、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200233:
2、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09)
【摘要】
随着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研究的深入,弹塑性分析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针对静力弹塑性
和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了综合讨论.阐述了静力弹塑性Push
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结构
在两种地震波不同烈度下的响应。采用能力谱方法评估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能力谱方法能够较好评估
轻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并且分析手段简捷。结果处理方便。
【关键词】轻钢框架,弹塑性时程分析,Push—over,能力谱方法
Comparisonof
Elasto—plasticTime
HistoryAnalysis
andNonIinearstatic
Analysis
Ling、,un‘Hu锄gBingshen矿
(Shall曲ai
Nucle盯EngineeringResearch锄d
DesignInstitute,Shan曲ai
200233;EngineeringInstitute
ofN砌ing
UniVerSityOfl’echnology'Nanjing
2lO009)
AbstractThe
paperemphasized
onanaI叭icaImethodof
evaluatingthes虮lcture’s
aseismic
capabⅢW.
T!、vo
approaches,staticelasto-pIasticanalysismethod绷d
NonlinearSta_tic
Analysis,areusedin
thearticle.
Accordmgtothe
inputmnction
code,elasto-plastictime-history
analysis
cangenerateseveraI
imponantfiIes
whichc勰be
used
toevaluatet11e行ameStmctures弱eismic
capability.Theaseismic
capabiIityofthe
exampIeshadevaluated
bycapacityspectrummethod.The
analysisand
comp盯isonofthe
exampleshad
provedtllat
capacityspec仉m1methodw雒a
simpIifledaseismiceValuationmenIod.
Keywordslight
steel行ame:Elasto—plastictime.history
analysis;Pushover;Capacityspectnmlmethod
l前言
随着对地震灾害现象的认识的不断加深、计算手段的发展,结构设计人员逐渐认识到非线性
分析的重要性。目前常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有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能够计算地震反应全过程中各时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状态,给出结构的开
裂和屈服的顺序,发现应力和塑性变形集中的部位,从而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薄弱环:1,及可能
的破坏类型,因此被认为是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最可靠方法。但是,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分析技术复
杂、计算耗费机时,计算工作量大、结果处理复杂,且许多问题在理论上还有待改进(如输人地
震动及构件恢复力模型的不确定性等),各规范有关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的规定又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抗震设计中该方法并没有在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仅限于理论研究中。
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一种地震反应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称之为推倒分析方法Push.over
分析。该方法弥补了传统静力分析方法的不足,克服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困难。推倒分析方法
是基于结构在预先假定的一种侧向荷载分布作用下,考虑结构中的各种非线性因素,逐步增加结
构的受力,直到结构达到极限位移值或结构破坏为止,可近似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卜.的内力、变
形特征、塑性铰出现的顺序和位置、薄弱环节及可能的破坏机制。这种方法比进行非线性动力时
程分析来得简单,可用于近似分析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
2推倒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1多、单自由度体系的转换
l、动力平衡方程的转换
.17l-2004・中国・上海
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Push-over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
将多自由度(MDOF)体系转化为等
效的单自由度(SDOF)体系。进行此
类转换的公式并不唯一,但等效原则
大致相同,即均通过结构MDOF的动
力方程进行等效。结构在地面运动下
的动力微分方程为
阻】忙)+【C】忙)+k肛}=一m
图1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根据静力弹塑性分析的计算假定,将结构的位移向量口)由结构顶点位移x,和形状向量劬)
表示如下:{x)=移扛,
(2)
定义等效单自由度体系cs。。F,参考位移为:x钾=等等长碧黔‘
。,
令sDoF体系的等效质量为M钾=移)r阻】p)
(4’
s。。F体系的等效阻尼为c钾=移yF坳,等等譬身器
6,
s。。F体系的等效刚度为K叼=移,7’cK形,茜等告身澄
∞,
将结构(MDOF)在地面运动下的动力微分方程转化成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微分方程:
Mqj}eq+Ceqicq+KqXeq=一M
eqj}、【1、
2、等效单目由魇体系的各琐参数
∑m,妒f2
1)谱加速度
s。=—号专——了‰‘8’
g・l∑朋,办I
2)谱位移耻俐小甏・q
‘㈩
式中
q=t≯M,妒Ⅳ,是振型在顶点的振幅。
3)周期
毛=2万
3算例分析
3.1结构地震晌应分析
.172.(10)1If—Ij
一,l_l乏
一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2004・中国・I:海
本文对轻钢框架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取三类场地8度罕遇地震PGA=400cm/S:、9度罕
遇地震PGA=620cm/S2:地震持续时间13秒,时间步长0.02秒。地震波选J:}{j埃尔森特罗波(E1.centro)
和塔夫特波(TaR)。结构形式为六层两跨钢框架,楼层荷载中节点处20kN,边节点处20kN,梁上
恒载为20kN/m,活载12kN/m;屋面恒载为20kN/m,活
载3kN/m。构中l:的截面尺寸见表l。塞。!盔星堕塑塑壁墼亘叁墼
经计算结构第一周期为1.517秒,第二周期为O.503
秒,第三周期为0.266秒。第一周期远人丁.其它周期。
结构在8度罕遇ElCentro地震波下的位移响应见图
2,结构顶点最大位移峰值为0.145米,在9度罕遇El
Centro地震波下结构的位移如图3所示,顶点峰值位移为
0.280米。
时问(Sec)
图2结构在8度ELC地震波下的一层和顶层位移响应
’’一一层位移I
,^譬,…一顶层位移l
~‘砝。甜赫,鑫、£
I翟i一:.o’
fo:V'・
I.●
i}k’
.’’’时坷鲰0刚””…啦
图3结构在9度ELC地震波下的一层和顶层位移响应
固4结构8度Taft地震波下的一层和顶层位移响应图5结构9度Taft地震波下的一层和顶层位移响应
输入8度罕遇Tafl地震波,结构位移如图4所示,结构顶层峰值位移为0.140米。在9度罕
遇TafI地震波下结构的位移如图5所示。结构顶层峰值位移为0.260米。
8度罕遇EIcentro地震波下,结构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如图6所示,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
发生在结构一层。表明在EI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结构一层是薄弱层。在8度罕遇TaR波下,结
构一层、五层都有较大的层间位移,表明这两层相对薄弱。
在8度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如图,最大层间位移角发生在底层但小于规范要求的
1,50。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是安全的。在9度罕遇地震下,结构一层的层间位移角分
别为O.0206、0.020l超过了抗震规范规定的l/50的限定。表明结构不能满足9度罕遇地震下的抗
震要求。
.173.惜
们
Ⅲ
¨
!兰
。
啦
训
Ⅲ3尊曩㈣
¨
嘶
。
吣
圳
㈣^-)簿鞘
∽
憾
毗
¨
¨
!耋
o
!;
…
¨一一)蜂掣¨
¨
吣
。
!耋
引
¨
^占雉掣2004・中国・上海
第一二届全国士木T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O.005O.010O.0150.020
层问位移角《ELc)O.0000.0040.0080.012O.016O.020
层问位移角(THf£)
图6层间位移角
3.2结构Push—over分析
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能够得到结构的塑性铰分布、薄弱层位置以及性能点。和动力时程分
析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不同的是Push.over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直观更便于分析判断。在进行结构
静力弹塑性分析时,侧向荷载分布方式尤其重要,因为不同侧向荷载分布方式作用下结构的破坏
机制是不同的。本文采用5种侧向荷载分布方式,比较结构在不同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反应。
5种侧向荷载分布方式为:
(1)倒三角形分布
(2)均布荷载
(3)在顶部施加集中荷载
(4)采用我国规范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侧向荷载
(5)按第一振型分布的侧向荷载E:—竺t圪
(11)
∑%≯l州
如图7所示在侧向分布力方式4作用
下,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达到473.49kN是
5种侧向荷载分布方式作用下底部剪力的最
大值(约占结构总重的22%)。顶点最大位
移为548mm。与荷载分布方式3作用下的
结构底部剪力峰值342.51kN的差值达到
130.97kN(约占结构总重的16%),顶点
最火位移为758mm。表明在不同侧向力分
布作用下结构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别。
将结构一在各种侧向荷载分布方式下
的能力曲线转换为能力谱曲线与III类场地
条件下7度、8度、9度罕遇地震的设计反
应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结构
在各种侧向荷载分布情况下能力谱曲线都顶点位移(_)
图7底部剪力一顶点位移关系曲线
能穿越7度罕遇地震的反应谱曲线,表明结构能够满足7度罕遇地震的抗倒塌设计。各种侧向荷
载下能力谱曲线均不能穿越9度罕遇地震需求谱曲线,表明结构不能抵抗9度罕遇地震。第l、2、
4、5侧向荷载分布方式下,结构的能力谱曲线穿过8度罕遇地震的设计反应谱,但在分布方式3
作用下,结构不能穿越8度罕遇地震反应谱。得到了不同的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
方式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影响很大,选择适合结构形式的侧向荷载分布显得尤为重要。
-174.6
5
4
3
2
1巡鼙6
5
4
3
2
踏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