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Bovine pasteurellosis) 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出败),特征:高热、 肺炎,间或呈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的广泛出血。主要 由6:B、6:E引起。 症状:潜伏期2-5天。按症状不同,可分为三种: (1)败血型:高热、结膜潮红,鼻镜干燥,皮温不 整等一派热象,进入肠炎期,则腹泻,混有粘液、血液 纤维素絮片,死前体温下降,天然孔流血。病程半天至 一天。 (2)(水肿型或)浮肿型:主要以颈部、咽喉部有 时其它部位的高度炎性水肿为特征,口粘膜潮红、流涎、 舌发绀(欲称清水症),吞咽、呼吸困难,常因窒息而 死。病程半天至一天半。 (3)(胸型或)肺炎型: ①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流粘-脓涕,咳嗽、呼吸困难, 叩诊实音,疼痛;听诊罗音、摩擦音; ②肠炎:恶臭,混浊有血液、粘液的稀便。
4、抵抗力:不强,培养基保存,每月需至少传代二次; 实验室保存,最好冻干(特别是菌种,以免荚膜丢失, 毒力变异)。易自溶,在生理盐水、蒸馏水中迅速死亡, 常用消毒药很快杀死。对热、日光敏感。如40℃、10 分钟杀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畜及带菌动物,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常作为条件性病原菌定居于呼吸道或肠道,当某些致病 因素存在,宿主与寄主平衡关系破坏,引起内源性感染。 2、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皮肤-粘膜及吸血昆 虫。 3、易感动物:多种畜、禽、小动物及人都易感,(包括 猫、狗、鹅、野鸡、小鼠等),以猪、牛、家禽、兔发 病较多见。诱发因子:不良卫生、通风不良、拥挤、寒 冷潮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途运输、饥饿、营养不良、其它疾病——猪 流感、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等。
3、血清型:按荚膜抗原(K)作IHA定型,可分A、 B、D、E、F五个型,根据菌体抗原(O)的不 同,可分为1-12个血清型。不同的动物感染的 血清型也不一样,如:我国畜禽血清型分布:猪: 5:A,6:B为主,其次为8:A、2:D(广东:5:A、 8:A ,其次为 6:B 2:D );牛羊:6:B为 主; 家兔:7:A为主,次为5:A; 家禽:5:A最多,6:B、8:A少见。O、K抗原组 合可组成15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多无交叉保护 或保护力不强,制苗时,要选用与当地的荚膜型 一致的菌株作种子,才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在 一定条件下,各种动物之间可发生交叉感染,如 猪肺疫传染给水牛等,但这种情况引起的感染一 般是散发,慢性经过。
症状:潜伏期1-3天,有时5-12天。 (1)最急性型:有“锁喉风”、“清水 喉”、“箭喉”之称,常不见症状,突然发病, 隔夜死亡。病程稍长者,体温、脉搏增数、呼吸 极度困难、发绀、犬坐式、喘鸣音、口鼻流出泡 沫,颈部、咽喉部炎性肿胀,病死率100%。 (2)急性型: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高热(41℃)短咳、流粘-脓涕,脓性结膜炎、 呼吸困难、触有疼痛、听有罗音,摩擦音。初便 秘,后腹泻,皮肤可能有小点出血。 (3)慢性:慢性肺炎、慢性胃肠炎、关节炎 三种类型,如表现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常食 欲不振、腹泻、营养不良,间有关节炎。
一、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 1、形态特点:小球杆状、短杆状,两端钝园,无 芽胞,无鞭毛,革兰氏阴性,病料涂片作碱美兰 或瑞氏染色,可见明显两极着色,新分离强毒菌 株有荚膜。 2、培养: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但不丰盛),加有 血液/血清的培养基生长良好,形成灰白色、湿 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闪亮的露珠样小菌落, 不溶血。在普通肉汤培养基,表现轻度混浊,管 底形成粘稠沉淀物,表面形成菌环。
三、症状与病变
猪肺疫(Swine pasteurellosis)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主要特征是:最急性 型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急性肿胀,高度呼吸困 难。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型主要表 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 从猪中分离最多的为3:A(占97%),有以下两 种流行形式,其不同点作如下比较: 地方流行性 5—9月多 发 Fg 最急性或急性 散发性 不分季节 Fg或 Fo 急性或慢性
新分离菌株在血清琼脂上培养后在45度折 光下作荧光观察,根据荧光有无及色彩的不同可 将分为三个类型: (1)Fg(Fluorescent green)蓝绿色荧光 型,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 对猪、牛为强毒菌,对禽毒力弱。 (2)Fo(Fluorescence orange) 桔红色荧 光型,菌落呈桔红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乳白光 带,对猪、牛为弱毒菌,对禽毒力强。 (3)Nf(No fluorescence)无荧光型(无 荚膜、无毒力)。
病变: (1)败血型:呈一般败血症变化。 (2)浮肿型: ①主要见于头、颈和咽喉部水肿,切开水肿部 位,即流出深黄色液体,有时胸前、肢体、皮下 组织胶样浸润,混有血液。 ②咽、颈、纵膈淋巴结肿胀,心、肝、肾等实 质器官发生变性。脾一般不肿大。 (3)肺炎型: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 胸腔积液多量,肺有不同时期的肝变区,切面呈 大理石状或有坏死灶,周围可见包囊形成,附有 纤维素,并可沉积于胸膜,肺膜的表面,胸膜、 肺、心包互相粘连。
病变: (1)最急性型: ①败血症变化,全身粘、浆膜、皮下、心包、 心外膜、胃肠粘膜出血,脾、淋出血,肺水 肿。 ②咽峡炎:咽喉部及周围结缔组织炎性水肿, 切开时流出淡黄色胶冻状水肿液。 (2)急型型:败血症变化及由多发性支气管肺 炎发展而来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坏死性肺炎): ①肺不同程度坏死区,周围水肿气肿,切面呈 大理石花斑外观。 ②心包、胸膜纤维素性炎症,心包、胸腔积液, 胸膜纤维素附着,甚至与肺粘连。 (3)慢性型: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坏死 区扩大,包囊形成,空洞。
4、流行特点: (1)同种动物之间(此时致病力最强)或哺 乳动物之间、禽类与禽类易于传播,而哺乳动物 与禽类之间不易于传播。 (2)给呼吸道无病变的猪实验性接种强毒则 只产生一过性病变,不经治疗可迅速消散。而野 外的猪肺疫,肺的完整防卫机能已破坏,尔后接 触病菌发病,病情很严重。说明可能作为多种疾 病的继发感染时,危害很大; (3)病畜排菌通过易感动物,可使毒力增强, 流行形式可由慢性、亚急性、地方性发展为地方 流行性或流行性形式。 (4)本病多无明显的季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