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氏杆菌病187例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布氏杆菌病187例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布氏杆菌病187例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 及时掌握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动态,为制定防制措施
提供依据。 方法 对确诊187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布氏杆菌凝聚试管法进行抗体滴度检
测。 结果 确山县布氏杆菌病呈现暴发流行态势,病例主要集中在
该县竹沟镇(占 51.4%),向周边乡镇辐射;患者以30~60岁青壮
年居多,占81.3%,平均年龄(45.4±4.7)岁,男女比为3.16︰1。
每年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职业分布以梳绒感染为主;23.2%有
接触史的患者在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临床特点以发热、乏力、多
汗、肌肉酸痛、骨关节痛、食欲减退为主要表现,关节受累以腰、
膝负重关节为主,7.5%的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 结论 确山县及其
周边地区布氏杆菌病疫情呈现局部暴发流行,应加大布氏杆菌病的
防控力度。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1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
(2013)15-67-02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感染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
应性疾病,主要在内蒙及西北牧区流行[1]。由于近年来畜牧业及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牲畜流动性增加,非牧区出现发病率增高
趋势,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危害人群身体健康。感染布氏杆菌
的牛、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布氏杆菌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
皮肤侵入人体而引起感染发病[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
多汗、肌肉酸痛、关节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情迁延,易误诊
误治[3-4]。现将确山县疾控中心布病专科门诊2012年4月~2013
年3月确诊的187例布氏杆菌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187例病例来源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确山县疾控中
心布病专科门诊初次就诊并确诊的病例。男142例,女45例。年
龄12~81岁,平均(45.4±4.7)岁。
1.2 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试行),采用试管凝集试验
(sat)[5]进行检测,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3 调查分析方法
对初次就诊确诊的患者详细询问基本情况和流行病学接触史,以
及临床症状,建立门诊病历。将数据录入excel表,用excel和
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资料
2.1.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187例患者中,男142例,女45例,
男女之比为3.16︰1;患者年龄12~81岁,30~60 岁青壮年共152
例,占81.3%。详见表1。
2.1.2 患者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上看,确山县122例,主要分
布在竹沟镇、石滚河、瓦岗3个山区乡镇,其中竹沟镇
96例,占总病例的51.3%,石滚河镇10例,瓦岗镇9例,刘店
镇3例,三里河乡2例,刘庄镇1例,盘龙镇1例。临县(区)共
62例,其中泌阳县53例,主要分布在与竹沟镇相毗邻的三个乡镇
(王店镇24例、铜山乡21例、高邑乡8例);汝南县4例;驿城
区4例;西平县1例。其他省市3例,其中平顶山1例,湖南2例。
2.1.3 患者职业接触及防护情况 185例患者有接触史,主要为与
羊接触,从事梳羊绒者132例,占71.4%,从事贩运者27例,占
14.6%,养羊者13例,宰牛、羊者12例,与猫狗密切接触者1例,
接触史不明者2例。在185例有接触史的患者中,在与羊接触工作
时有防护措施的43例,占23.2%,其中防护措施为戴口罩27例,
戴橡胶手套22例,戴帽子18例,戴眼镜6例。在接触时有皮肤破
损者72例,占38.5%。
2.1.4 发病时间分布 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8月,共136
例,占72.7%,4~5月为发病高峰。11月和12月发病较少。详见
图1。
2.2 临床表现
187例患者中,发热者165例,占85%,其中体温37.5~38℃者
65例,体温38.1~39℃者66例,>39℃者34例;乏力者142例,
占76%;肌肉酸痛者132例,占70.6%;多汗者131例,占70%;关
节痛者126例,占67.4%,其中71例伴腰关节痛,占关节痛者的
56.3%,61例伴膝关节痛,占关节痛者的48.4%;食欲减退者83例,
占44.4%;淋巴结肿大者6例,睾丸痛者5例。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187例患者中,14例患者伴肝功能异常,占7.5%;布氏菌病试管
凝集试验结果1︰100阳性46例,其中肝功能异常者2例占4.3%;
1︰200阳性75例,其中肝功能异常者5例,占6.7%;1︰400阳性
66例,其中肝功能异常者7例,占10.6%。
3 讨论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山区与平原交界处,交通便利,其
西部的竹沟镇、瓦岗镇和石滚河镇属于山区乡镇,畜牧业以养羊为
主。20世纪90年代以前,该县布氏杆菌病疫情一直处于一个低水
平相对平稳阶段。2000年以后,由于畜牧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
展,形成了以竹沟镇为中心的北方羊向南方贩运的中转地,同时也
带动了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并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梳绒业,
使近年来布病在该地区出现流行趋势。从我国北方疫区大量购进感
染布氏杆菌的病畜,造成大量传染源输入,经梳绒、贩运接触病畜
是确山县及周边地区布氏杆菌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接触者防护
意识淡薄及皮肤破损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本次调查显示,确山县及其周边地区布氏菌病疫情呈现局部暴发
流行。病例主要为30~60岁青壮年,占81.3%,男女比为3.16︰1。
病例主要集中在竹沟镇,与其周边毗邻的瓦岗镇、石滚河镇和泌阳
县境的王店乡、铜山乡、高邑乡病例占38.5%,其他病例散在分布。
185例患者有接触史,与羊接触,从事梳羊绒、事贩运接触病羊是
引起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以养羊、宰羊接触发病的病例均为散发
病例。23.2%有接触史的患者在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38.5%患者在
接触时有皮肤破损。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4~5月为发病高峰
[6],春节前后1~2月是贩运羊及梳绒的高峰期,5~6月为发病高
峰,推测布病潜伏期平均为2个月左右,大于一般资料记载平均潜
伏期15 d。临床特点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酸痛、骨关节痛、
食欲减退为主要表现,关节受累以腰、膝负重关节为主,7.5%的患
者伴有肝功能异常。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阳性滴度越高,
伴肝功能异常比例越高,可能与诱导肌体免疫反应强弱有关。
羊是确山县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羊应作为布病防治主要的监管对
象[7]。依据确山县及周边布病传播流行特征,今后应当从以下几
方面采取防制措施:首先加大布病防制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
自我防护意识,当出现发热、乏力、骨关节痛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其次积极开展医疗机构人员布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对布病的认识
和诊疗水平,对畜牧从业人员进行布氏杆菌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免
疫水平;三是畜牧部门加强对来自疫区牲畜的监管和检疫,减少病
畜的输入[8]。
[参考文献]
[1]陈文婿,崔步云,张庆华,等.内蒙古自治区布氏菌病流行50
年特征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3(1):56-58.
[2]肖东楼.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3-119.
[3]刘艳,刘生云,余祖江.布鲁氏菌病6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
实用医刊,2010,37(9):49-50.
[4]徐楠,李娜.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实
用医药,2010,5(20):246-24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
〔2012〕117号.
[6]王建晔,王新军.522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
测与控制杂志,2009,3(4):200-201.
[7]陈秋岚,刘亚杰,赵琼,等.1999-2008年辽宁省朝阳市布鲁
氏菌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
21(6):615-616.
[8]周艳彬,柳晓琳.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发病原因及防治进展[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1):81-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