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疾病负担计算中死因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蔡玥

4.疾病负担计算中死因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蔡玥


应用死因数据前的调整流程
疾病分类模型(GBD160)
人群死亡率的估计 与校正
死因监测 数据
漏报调整 死亡率
垃圾编码重新 分配后死亡率
垃圾编码重新分配
死因数据的 分析利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群死亡率校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群死亡率校正方法
直接校正方法
根据漏报调查得到的漏报率进行校正 捕捉-再捕捉(capture-recapture)
待分配的伤害垃圾编码:
ICD10为: R00-99 *注:待分配的垃圾编码未被包括在GBD160的具体死因内
待分配的伤害垃圾编码:
gbd1-147(全部Ⅰ、Ⅱ大类死因)
分配过程:
按死亡数构成比重新分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分类 按照编制方法分为:
队列寿命表(The cohort life table) :
45
0.04 0
50
0.04 0.1
55
0.20 0.14
60
0.16 0.12
65
0.25 0.25
70
0.26 0.20
75
0.23 0.17
80
0.03 0.06
85
0.03 0.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垃圾编码重新分配-肿瘤部分 待分配的肿瘤垃圾编码:
其他恶性肿瘤(gbd77)中ICD10为:C76, C80, C97
活满x岁的人口数
年龄别生存概率(npx): npx=1- nqx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指标计算
指标计算: 指标计算:
尚存人数lx:表示同一批出生的人群中,活满X岁的人 数 lx= lx-n*npx-n
• l0值通常为100,000 称为基数 • 在最后一个年龄组,该年龄组开始时的尚存人数与该年龄组 的死亡人数相等
寿命表-示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指标计算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人口数(nPx) 死亡数(nDx):计算某种疾病的去死因期望寿命时,则加 上由于某种疾病造成的死亡数
指标计算: 指标计算:
年龄别死亡率(nMx): nMx= nDx/nPx 年龄别死亡概率(nqx):表示一批人在年龄x到年龄x+n岁 之间的死亡概率 nMx= x岁到x + n岁之间死亡人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分类 按照年龄分组分为:
完整寿命表:
• 就是以0岁为起点,逐年计算各种指标,直至生命的 极限,其年龄的区间是(x,x+1)
简略寿命表:
• 就是以0岁为起点,几年计算一次各种指标,直至生 命的极限,其年龄的区间是(x,x+n) • 最常使用的寿命表形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漏报校正后 的监测数据
垃圾编码分 配后的Ⅰ、 Ⅱ类疾病 垃圾编码分配 后的慢性病
Ⅱ、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
伤害垃圾编码分配
Ⅲ、伤害
垃圾编码分 配后的伤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垃圾编码重新分配-心脑血管部分 待分配的心脑血管垃圾编码:
心衰(I50) 心室心律失常(I47.1, I49.0, I46) 动脉粥样硬化(I70.9) 心脏病并发症(I51.4, I51.5, I51.6, I51.9) *注:待分配的垃圾编码不是其他心脑血管疾病(GBD110),而是GBD110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垃圾编码重新分配-伤害部分
待分配的伤害垃圾编码:
ICD10为:Y10–Y34, Y87.2 *注:待分配的垃圾编码未被包括在GBD160伤害部分的具体死因内
待分配的伤害垃圾编码:
gbd149-160(伤害的全部具体死因)
分配过程:
按死亡数构成比重新分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垃圾编码重新分配-不明原因死亡部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群死亡率校正方法 漏报调查
该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161个疾病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3个乡镇, 每个乡镇抽取2个村,收集每户家庭常住人口在 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有关出生、死 亡的信息,凡是在该家庭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均 为常住人口。 此次调查共覆盖6422667人口,共调查到20062008年死亡个案39420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结果展示
2009年
分地区期望寿命
76.82 期望寿命 75 74.79 73.84
76.34 74.66 73.64
65 全国 城市 农村 地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东部
中部
西部
寿命表-结果展示
2009年
80
去死因期望寿命
4.19 2.51 1.44 1.13 1.06 0.34 0.26 0.21
各监测点漏报率计算与死亡率调整:
• 漏报率=漏报数/漏报调查死亡数 • 调整死亡率=粗死亡率/(1-漏报率)
合计漏报率计算与合计死亡率调整:
• 方法一:
– 合计调整死亡率=调整死亡数合计/人口数合计 =∑(粗死亡数/1-漏报率)/∑人口数 – 合计漏报率=1-(合计粗死亡率/合计调整死亡率)
• 方法二:n n n ≈ ( f1 / ∑ fi ) * lb1 + ( f 2 / ∑ fi ) * lb2 + L + ( f n / ∑ fi ) * lbn
疾病负担计算中死因数据的 分析与处理
蔡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内容 死因数据来源 人群死亡率校正 垃圾编码重新分配 寿命表 寿命损失年的计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因数据来源 生命登记系统数据
法律保证的、强制性的
人口普查数据
可同时提供死亡和人口资料
具有代表性的抽样的监测系统数据
印度和中国
人口及卫生调查数据(Demography and Health Surveys)
死亡人数(ndx):表示x到x+ n岁间的死亡人数 ndx= lx* nqx 生存人年数(nLx):表示同时出生的一批人在x岁至x+ n 岁间所存活的人年数 nLx =n(lx+n+nax*ndx) Tx:表示x岁之后的总生存人年数 Tx=Tx+n+nLx X岁组人均期望寿命(ex):ex=Tx/lx
i =1 i =1 i =1
f:各监测点调整死亡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lb:各监测点漏报率
人群死亡率校正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群死亡率校正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群死亡率校正方法
全人群不同地区分性别 漏报调整前后死亡率
5岁以上人群不同地区分性别 漏报调整前后死亡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群死亡率校正方法
• 记录了一组人群从第一个人出生到最后一个人死亡 的全部死亡信息 • 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周期寿命表(The period life table):
• 反映一定时期某地区实际人口的死亡情况,是从一 个断面来看当年这段时间内人口的死亡和生存的情 况 • 它完全取决于制表这一年的人口年龄别死亡率 • 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增长期望寿命 平均期望寿命 70
期望寿命
75
65
消 化 系 统 疾 糖 病 尿 病 内 分 泌 紊 乱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疾 病 伤 害 传 染 病 和 寄 生 虫 病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心 脑 血 管 恶 性 肿 瘤
死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模型寿命表
有时,分年龄别的人口数及死亡数不可获得 将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寿命表汇集起来,进行分析和 归类,归纳出几种死亡模式,对各种模式按照其不 同的平均预期寿命水平编制出一组寿命表,供人们 参考,这就是模型寿命表。
5岁以下婴幼儿漏报率: (最终纳入分析点共89个)
• 1.经调整的婴儿死亡率如果太低,建议不纳入,中西部城市低 于5/1000,中西部农村低于10/1000,东部城市低于3/1000, 东部农村低于6/1000; • 2.婴儿漏报率为0%、100%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群死亡率校正方法
漏报率计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指标计算
年龄组每人每年平均存活时间(a)
如果n=5, x=5, nax=0.5,就意味着在该年龄组死亡的每个人平均存活了 5*0.5=2.5年 对于低死亡率国家1a0=0.1,对于高死亡率国家1a0=0.3 对于所有国家4a1=0.4 其余各年龄组,a=0.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寿命表-模型寿命表种类
1.UN Model Life Tables (1955) 2.Coale and Demeny regional (East, North, West South) model life tables (1966) 3.Ledermann’s System of Model Life Tables (1959, 1969) 4.Brass Logit Life-table System (1971) 5.UN Model Life Tabl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垃圾编码重新分配-肿瘤部分 分配过程:
(1)gbd61、62、63、64、68、69、70、71、73、 74、75、76、77求和,记为sum (2)x1= ICD10为C76、C80、C97的合计 ; (3)x2=sum-x1 (4)gbd61、62、63、64、68、69、70、71、73、 74、75、76垃圾编码分配后的死亡数=上述gbd垃圾 编码分配前的死亡数*(1+x1/x2) (5)gbd77分配垃圾编码后的死亡数=(gbd77分配 前的死亡数-x1)*(1+x1/x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