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基于印发《宁夏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基于印发《宁夏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宁夏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卫监督[2008]75号)各市、县(区)卫生局:为了加强监督执法工作,规范我区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行为,维护医疗市场正常秩序,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我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宁夏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是医疗服务监督工作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对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补充,是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机构日常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建立医疗机构长效监管机制的一项有效手段,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学习和培训,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建立日常监督与积分管理的长效动态管理机制,不良积分管理不能代替行政处罚。

三、我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制度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执行。

在2008年4月1日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记分周期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2008年4月1日前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记分周期从2008年4月1日起到下次校验之日止,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积的分值规定仍按《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执行四、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良行为积分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是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应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情况,定期上报医疗机构登记机关,作为医疗机构执业校验的依据。

五、各地在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不断完善本《办法》相关内容。

建立医疗机构零积分奖励制度,对连续三年零积分的医疗机构,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表彰奖励。

附件:1、宁夏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2、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3、宁夏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一栏表(略)二○○八年三月十七日附件1宁夏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区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行为,维护医疗市场正常秩序,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区范围内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度和诊疗技术规范等行为。

第四条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监督机构具体执行。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遵循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自治区级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并对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积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市、县(区)级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其他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原则上由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医疗机构不良执业积分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管辖原则,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积分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频次每年应不少于2次。

当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辖权不清或出现分歧时,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二章记分分值第六条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和情节,一次记分的分值为1分、2分、4分、6分、12分,共五个档次。

第七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积1分:(一)使用一名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从事诊疗护理活动的。

(二)使用一名医学院校实习生或者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使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

(四)使用一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批准或者未按规定,使用一名未办理变更注册手续跨地点从事诊疗活动医师的。

(六)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出具临床诊断性报告的。

(七)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收费标准等悬挂醒目位置,医务人员不佩戴胸卡上岗。

(八)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内业务科室的名称、挂牌不符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核准的名称或科目(按《诊疗科目名录》中有关说明使用传统或习惯名称除外)。

(九)医疗机构在开展诊疗活动中使用的医疗文书标有非本医疗机构标识的。

(十)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无《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人员无《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的。

(十一)未按规定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法律或业务培训考核的。

(十二)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无传染病登记册的。

(十三)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的。

第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2分:(一)使用一名未经注册的外籍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一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此条仅指药剂、检验、影像技师类专业技术人员)。

(三)医疗机构不按规定使用核定名称或擅自改变名称的。

(四)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累计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

(五)隐匿、伪造、篡改、擅自销毁或未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处方等医疗文书的。

(六)买卖、出借或转让标有本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例本册、处方笺以及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医学证明文书、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

(七)违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规定和要求的。

(八)违反放射诊疗相关规定和要求的。

(九)未按规定进行药品采购或者不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

(十)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十一)医疗废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十二)违反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有关规定的。

(十三)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责任的。

第九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4分:(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场所、主要负责人、类别、性质、诊疗科目、床位或者服务方式的。

(二)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累计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

(三)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包括: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化验单、医学鉴定、出生证明、死亡证明、残疾证明等)。

(四)违反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的。

(五)未经许可,医疗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名义挂牌开展诊疗活动的。

(六)未经许可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

(七)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性病诊疗活动的。

(八)未经批准,擅自组织义诊、普查活动的。

(九)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医疗广告的。

(十)未按批准内容发布医疗广告或者使用过期、被注销、撤销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发布医疗广告的。

(十一)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的。

第十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6分:(一)超出有效期、校验期未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的。

(二)转让、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将科室或者房屋承包、出租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其他人员、机构、承包人、承租人以该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的。

(四)未经许可,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向社会开放的。

(五)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徕病人的。

(六)未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引进、实施医疗新技术、专项技术的。

(七)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的。

(八)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器械;使用假劣、过期、失效或违禁药品的;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有关规定,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书、过期、失效、淘汰或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材的。

(九)违反有关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定,对传染病患者没有及时进行登记、隔离、救治、报告的。

(十)医疗机构买卖、转让医疗废物。

(十一)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完全责任的。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2分:(一)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仍继续执业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或擅自设置人类精子库的。

(三)使用非法定血源或者非法采供血的。

(四)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拒不服从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派遣的。

(五)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六)抗拒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执法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的。

(七)拒绝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有《办法》第七条第(一)、(二)、(三)、(四)、(五)项,第八条第(一)、(二)项规定的情形,按每人次记相应的分值。

第三章记分实施第十三条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累积记分周期以校验年度为单位,从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起计算。

一个记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分值消除,重新开始积分。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在执业行为积分在不良执业积分一栏表中进行详细登记并在现场检查笔录上做好记录,要求医疗机构签字确认,以监督意见书的形式告知医疗机构立即或者限期改正。

并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取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监督检查后的7日内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并送达该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分值为1分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记分处理,填写《通知书》,并送达医疗机构。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给予记分,制作《通知书》,送达该医疗机构的同时抄送做出许可审批的卫生行政部门的登记机关,登记机关应当及时累积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情况。

第十六条卫生监督机构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有关文书及时归入《医疗机构监督档案》中。

第十七条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公示制度。

许可审批登记机关应当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和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引导患者安全就医。

对不良执业行为年度积分接近或达到10分的,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大对该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频次。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年度累积记分超过10分的,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将该医疗机构的积分情况以《建议函》的形式告知核准登记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