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21-0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外科手术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0例,对照组进行普外科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统一标准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术后24h镇痛需求干预组高;干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 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科手术后;减轻疼痛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pain after surgery.method choose our surgical patients 360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every 180 cases, the general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routine for both group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just for intervention group,then adopt a unified standard assessment compared between the postoperative pain of the two groups patients.resultspostoperative analgesia 24h intervention group high demand, intervention group first bed activities, time to first anus exhaust time is short, satisfaction, an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 value are < 0.05.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effectively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key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surgery; alleviate pain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据统计75%的手术患者有比较明显的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持续疼痛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严重的心理变化,不利于术后康复[1]。近年来随着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和处理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疼痛已在外科护理学中日益受到医护人员重视,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患者对手术后减轻切口的疼痛和舒适度,我们对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09年本院普外科手术患者360例,男184例,女176例;年龄17-82岁,平均(46.9±11.4)岁;其中胃部手术156例、肝胆手术155例、肠道手术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普外科手术术后护理,干预组除病房常规 护理外,在手术前后还给予相应的身心护理。 1.2.1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在病人手术前后均实施干预。(1)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尽可能降低一切噪声;白天为防止光线照射,可用窗帘遮挡,夜晚尽可能关灯或开地灯,如用手电筒,不能直接照射病人的头部,应用墙壁反射光观察;根据气温、病情调节病人的冷暖。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使病人安心休养。(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据文献报道,护士与病人仅做510min的必要谈话,可使病人的镇痛效果持续18h。我们关心、体贴病人,待其热情、和蔼,尊重其人格,耐心听取病人主诉,理解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如哭泣、呻吟等,确认其痛苦。有的放矢地解除病人的困扰,如介绍环境、病友、主管医生与主管护士、疾病康复知识和手功能训练方法等,使其情绪稳定、坚定信心,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减轻紧张与焦虑,使病人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3)创造良好的氛围。请性格开朗、乐观的病人在病室中与其他病人交流,谈彼此的手术感受和经验,相互鼓励,相互照顾,消除对手术种种疑虑,建立友情。(4)保持舒适的体位。卧健侧或平卧位,用软枕抬高患肢;站立时用吊带屈肘位吊起前臂,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1.2.2 干预组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1)疼痛护理培训。教育护士对术后患者要有同情心,理解疼痛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进一步学习掌握疼痛的生理学和止痛药理学,学会使用止痛药物;善于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掌握正确评估疼痛程度的方法。 (2)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术前耐心劝导,让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内容包括疼痛的概念、机制、原因、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认识术后疼痛的性质、预防性措施和减轻疼痛缓解办法,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正确对待术后疼痛。(3)心理护理。术后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术前可因恐惧、而产生心理应激,可导致敏感性增高[2];通过正面或积极的言语和暗示引导患者,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能力;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成功性,以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对任何可能会引起患者疼痛的操作都应事先告诉患者,让其有心理准备;对不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患者,给予高度的同情和关心,耐心向患者解释,强调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能坦然平静的接受手术。(4)减轻疼痛的方法。妥善固定引流管,减少因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协助患者翻身;开展时间护理,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读小说,听音乐、听故事等。(5)采用药物止痛措施护理护士掌握药理知识,正确应用,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且剂量小,比疼痛后给药效果好;对诊断不明的疼痛不随意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慎用成瘾药物;同时注意依手术大小、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所以给药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足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 1.3评价指标 :术后24 h镇痛需求[自控镇痛(pca)使用、止 痛药使用、呼叫要求镇痛];术后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镇痛治疗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表示为x±s,方差齐者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或百分比,采用x2检验。 2结果 干预组的患者pca使用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使用其他方式止痛方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镇痛治疗满意度高;平均住院时间短。(见表1,表2)

3讨论 疼痛是外科手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把疼痛定义为: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或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3]。术后疼痛是困扰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属急性疼痛,是手术创伤、焦虑等的综合反应。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术后镇痛越来越被当今医学和生物学专家所重视。 除手术创伤、引流管等刺激外,术后疼痛还受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及注意力、心理状态等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响[4]。疼痛既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切口愈合,对患者家属亦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前后经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后有利于手术后疼痛的缓解,术前针 对患者身心特点进行相应的术舒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手术后的疼痛程度,使患者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使患者坦然平静的接受手术。 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干预组术后满意的情况较对照组高(p<0.05),这就说明术前疼痛干预,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术后控制疼痛的方法和知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5]。术前护理干预能提高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6]。从结果可看出,术前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和控制疼痛的能力,对控制疼痛具有正性作用。 本研究通过针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加强对护理人员疼痛护理培训、疼痛宣教、心理护理、减轻疼痛的对策、正确应用镇痛药等,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下床早,镇痛治疗满意度高,可以认为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加速康复[7]。 参考文献 [1]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5. [2] 吕芹,邵彦.术前心理应激状态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c):72.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1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