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诊中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
2015-07-01T15:08:37.1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作者: 勾见宪
[导读] 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
勾见宪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563500)
【摘要】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 例
下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 人。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创伤性手术进行治疗。另一组作
为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经过治疗以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50 例患
者均顺利完成疾病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
损伤控制骨科治疗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骨科下肢创伤;损伤控制;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98-0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工业、交通的快速发展,严重创伤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其中多部位的严重多发伤占有很大比例,涉
及骨关节损伤的占到严重多发伤的
50%-60%。此类伤者的伤情复杂, 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 死亡率很高[1]。为了提高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
床急救有效率,本研究选择
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 例下肢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将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 例下肢创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
11 例,女性患者14 例,最低年龄13 岁,最高年龄76 岁,平均年龄(33.51±1.1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
例,最低年龄
13 岁,最高年龄75 岁,平均年龄(33.24±1.09)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50 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等方面都具有可
比性,且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按常规创伤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具体为:(1)第1 阶段:出血
伤口要及时进行止血,开放性的骨折伤口需要及时清洗创口;出血性休克患者要及时处理,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容量;闭合性的骨折需要采
用牵引、外部固定或是石膏等方法进行临时固定;伤势严重的肢体则要果断采取截肢。(
2)第2 阶段:手术完成以后根据患者的伤势进行
评分,评分低于
20 分的患者入住骨科重症病房,评分高于20 分的患者入住ICU 病房进行复苏,解除通气障碍,必要的时候还要采取呼吸
支持。(
3)第3 阶段:依据患者的体温、尿量、血流动力学等检测指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再根据患者各自的病情,拟
定
II 期手术治疗的方案。
1.3
疗效评价指标[2]
依据患者手术后骨折愈合的程度、X 射线拍片检查的结果、下肢负重的能力,关节活动的灵活性等对疗效进行判定。显效:骨折正常
愈合,
X 射线拍片检查显示对位对线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下肢可以负重。有效:骨折正常愈合或是稍有延迟,X 射线拍片检查发现
稍有下移,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下肢负重受限制。无效:骨折没有愈合或是畸形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 表示并采用t 2.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0 例,有效13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患 (P<0.05) 骨科下肢创伤是临床骨科患者多发损伤,其受到创伤短时间内将会伴随有创伤性休克、酸中毒、急性肾衰和心律失常等严重损伤,所 参考文献:
检验处理
, 计数资料我们选择x2 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是t 检验,如果P
结果
者中显效
7 例,有效10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68%(17/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两组比较具体见表1。
3.
讨论
以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关键,也是减少因创伤性休克而死亡的重要举措
[3]。骨科创伤的治疗一般认为是早
期治疗效果最好,但是严重的骨科创伤经常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对手术的难承力较弱,术后还易发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选择
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 例下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创伤性手术(对照组)和损伤控制理论分为三
个阶段进行治疗(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也与之
前杨俊,高劲谋,赵山弘
[4] 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结合本次研究所得结果,笔者发现:损伤控制骨科治疗骨科下肢创伤具有比较理想的
临床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手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1]
樊险峰.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2):72-72,73.
[2]
曾贤梁.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观察[J]. 当代医学,2014,(10):102-103.
[3]
张树臣.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153-154.
[4]
杨俊, 高劲谋, 赵山弘等.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应用41 例[J].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