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这对中国是压力,是难得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鱼与熊掌兼得,需要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和坚持长期努力的耐心。

从长远看,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我们存在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将有可能延缓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

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机遇一: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

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

如果说低碳经济是全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其战略着眼点之一就在于以和平方式突破生存局限。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在减少自身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减少在此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气
候合作进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机遇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引发的国家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激励竞争形势,成为中国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和重要机遇,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对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技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以超常规措施大规模发展和推广低碳技术。

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竞争,也给中国技术进步带来重要机遇。

中国可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机遇三: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

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低碳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

如果能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进一步促进低碳产品的国际流通,培养竞争优势,我国低碳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
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进一步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然而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低炭经济对于我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

发达国家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而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中国向低炭经济转型的内涵,远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富,意义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

挑战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致力于改善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面对的必答题。

挑战二:中国的资源分布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电力中,“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而煤炭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等多得
多。

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如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大考验。

挑战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新的技术。

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挑战五: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正在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中国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国际规则制订上又并不拥有更多话语权,面对发达国家的抢先行动,如何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无疑也是考验。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

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洋洋备注:以上一共有2800字左右,公想字多一点,给婆留些自己删改的余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