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研究概况
[摘要] 病毒感染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约60%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临床经验,对抗毒药物研究进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 病毒核糖核酸脱氧核糖酸药物
病毒是病原微生物最小的一种,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酸(dna),外壳是蛋白质,不具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酰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
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较多,但药物无选择性,所以对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增加了难度。
本文现将近年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扎那米韦(zanamivir)该药是一个有效的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抑制剂,用于流感的预防和治疗。
有人认为流感病毒的唾液酸酶(糖元水解酶)是流感病毒感染和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酶对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新的病毒粒子起着某种作用。
因此,抑制唾液酸酶应可阻止或干扰流感病毒的复制。
(2)emtricifabine该药是一种高效hiv和hbv选择性抑制剂,可在体外和体内抵制hiv和hbv的复制。
它为核苷类似物,除了含有独特的氧硫杂环烷,其最具抗病毒活性的对映体见i—b—l构型而不是天然核苷所具有的i—b—d构型。
由于在细胞系统和体内表
现出良好的药理学特性及低毒性,而该药视为抗hiv和hbv的潜在良药。
(3)lidakol该药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hsv)活性,能抑制hsv 包膜与细胞原生质膜之间的融合,从而使细胞能抵抗hsv的感染。
lidakol通过减少感染性病毒和病毒抗原的释放明显地抑制hsv的复制。
表明了子代病毒和缺陷病毒颗粒不再生成。
该药抗病毒活性一般出现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通常是在18-24h的感染过程的前几个小时。
(4)pleconaril该药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对能引起人体多种疾病如脑膜炎,脑炎,高热、呼吸道疾病的小rna病毒具有效强的抗病毒活性。
抗病机制可能是它专一性地与某些病毒外层蛋白包膜上的特定部位结合,从而阻止病毒r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
(5)司他夫定(stavudine)该药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结构及作用机制与双脱氧肌苷相似,渗透入细胞后逐步被磷酰化,其三磷酸酯为司他夫定的活性结构,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逆转录酶起抑制作用。
口服给药,有30%-60%的司他夫定以原药从尿中排泄。
主要适应于对齐多夫定双脱氧肌苷等不能耐受或治疗无效的艾滋病及其相关综合征。
主要不良反应为感官未梢神经病变、贫血、恶心、呕吐等。
初始剂量口服40mg,bid。
(6)法昔洛韦法昔洛韦治疗急性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所有患者在疱疹性皮疹发病72h内用法昔洛韦500,750mg或安慰治疗7d,tid。
方法:
419例患者,用法昔洛韦500和750mg组分别为138和135例,安慰剂146例,>50%有严重皮疹,结果:治疗组(500或750mg)皮损完全结痂时间较安慰剂组快1.3倍-1.5倍,停止排病毒时间较安慰剂组快2倍,病毒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0.05和p<0.01)。
两个治疗组的患者病毒培养阳性仅持续1d的有53%和59%,而安慰剂为31%,治疗组病毒阳性平均持续时间1d,安慰剂组2d。
该药耐受性较好,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
口服该药500或750mgtid 治疗7d,对急性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较好。
(7)喷昔洛韦(pencilovir、pvc)6-脱氧喷昔洛韦双乙酸酯,是一种前体药,口服后讯速代谢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代谢物喷昔洛韦。
pvc在病毒胸苷激酶的作用下,生成单磷酸酯,经细胞酶进一步磷酸化,生成活性代谢物喷昔洛韦三磷酸酯。
当细胞中pvc-tp 达到高浓度时,与病毒dna聚合酶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8)索利夫定(sorivudine.bvau)bvau能明显地抑制{3h}-胸腺嘧啶核苷整体人hsv-i和vzv感染细胞的dna片段,而对感染细胞摄报{-3h}-胸腺嘧啶核苷没有影响。
bvau具有选择性和很强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性作用。
该药在体外试验有较持久的抗病毒活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
主要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凡经过氟尿嘧啶治疗的患者不能同时服用bvau,合并用药能引起严重的血液学紊乱,对该药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主要不良反应是,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下降,恶心,呕吐。
一般剂量为50mg,
tid,每天150mg,分三次口服对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很低。
(9)d-干扰素d-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在治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内转氨酶水平正常的长期有效者进行血清,肝脏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认为d-干扰素完全可清除丙型肝炎长期有效者的hcv.方法:用d-干扰素3mu皮下注射,每周3次,治疗6-12个月,结果发现,治疗前后有病人血清hcv-rna均为阳性,治疗后及随访结束时1例病人血清hcv-rna阳性.其中有1例病人尽管血清中未检测到hcv-rna,肝脏组织中仍有hcv-rna存在,可能为无症状hcv携带者。
(10)膦甲酸钠抗病毒药膦甲酸钠是人体疱疹病毒强有力的抑制剂,它对由于细胞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巨细胞病毒(mv)感染非常有效.临床应用时将浓度为24mg\ml的膦甲酸钠输液(规格250mg-500ml)不经稀释直接输入中心静脉,一般给药剂量为每8h60mg/kg用药时间为2周-3周.,这种方法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接着用膦甲酸钠维持(5次/周-7次/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