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道主义干涉问题

人道主义干涉问题

从“南联盟诉北约国家案”看人道主义干涉问题

李红云

【关键词】国际法院 司法判例 人道主义干涉

【全文】

1999年3月24日,美国等北约国家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以人道主义为由,开始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空中打击行动。这是一次较典型的人道主义干涉(HumanitarianIntervention)事件。1999年4月29日,南联盟在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对十个北约国家分别提起了诉讼,即“使用武力的合法性案”(Legality of

Useof Force)。该案虽主要讨论使用武力的合法性问题,但与人道主义干涉有密切的关系。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规定,司法判例可以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该案的分析,阐述对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看法。

一、案情简介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六个主要机关之一,也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它依据作为《联合国宪章》构成部分的《国际法院规约》组成并履行职务。其职责是按照国际法裁判国家提交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争端。法院由15名独立法官组成。

按照法院规约第34条的规定,只有国家才可以成为法院受理案件的当事方。这就排除了任何国际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法院作原告和被告的可能。因此,南联盟这次提起的诉讼分别针对的是与空中打击行动有关的十个北约的成员国。他们是: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美国。

1999年4月29日,南联盟向国际法院提交了分别以上述十国为被告的请求书。并请求法院发布临时措施,要求每个实施空中打击的国家“立即停止使用武力的行动,并禁止任何针对南联盟的威胁或使用武力的行为。”

根据《国际法院规则》的规定,临时措施程序是指法院在最终判决之前,发布命令,阻止争端各方继续采取使争端进一步恶化或扩大的行为,并且保护当事方合法权利的附带程序。临时措施构成案件的一个单独阶段,法院应把它视为紧急事项较一切其他案件优先处理。法院一般应在三周内作出裁决。法院的裁决形成一道命令,由院长在公开开庭时宣读。

1999年5月10日—5月12日,法院对临时措施问题开庭,所有当事方进行了口头程序。

1999年6月2日,法院发布命令,否决了南联盟在上述十个案件中请求的临时措施。并认为对西班牙和美国的诉讼没有管辖权,将这两个案件从法院登记册中拿掉。对其余八个案件法院要求南联盟准备书面程序,并规定了提交答辩状的时间。

二、双方的主张

(一)南联盟的主张

南联盟在请求书中指出,它向法院提出的指控基于下列事实:

北约的这些成员国参加了轰炸南联盟目标的使用武力的行动。这次行动导致许多人被炸死,包括许多平民;民房被炸,无数建筑被摧毁。学校、医院、电台和电视台、文化和医疗设施、教堂等均受到损失。许多桥梁、道路、铁路被炸毁。对油库和化工厂的轰炸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用的武器中包括了贫铀弹,这将对人的生命造成长久的影响。北约国家还培训、武装、资助、装备和支持了所谓的“科索沃解放军”。

南联盟在请求书中指出,其主张基于下列法律规定:

北约国家严重违反了不针对另一国使用武力的义务。支持“科索沃解放军”的行为违反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义务。北约违反了在战时保护平民和平民目标的义务;保护环境的义务;在国际河流中自由航行的义务;保护基本人权的义务;违反了不得蓄意制造条件在肉体上全部或局部消灭一个种族的义务。这些行为违反了许多国际公约,包括:1949年日内瓦公约及1977年第一附加议定书、1966年的两个人权公约、1948年《防止及惩办灭种罪公约》,以及《联合国宪章》第53条第1项。

南联盟主张法院管辖的基础主要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和联合国大会1948年12月通过的《防止及惩办灭种罪公约》的第9条。另外,南联盟还提出了一些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双边条约也作为法院管辖权的基础。

在临时措施的请求书中,南联盟开列了一个北约轰炸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清单,包括对环境的损害和造成的人员伤亡等。最后,南联盟指出,如果不能采取临时措施,就会有新的生命丧失和进一步的对南联盟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的伤害,更多的对民用目标的破坏,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在肉体上对南联盟人民的毁灭。

基于上述理由,南联盟请求法院发布临时措施,要求每个实施空中打击的国家“立即停止使用武力的行动,并禁止任何针对南联盟的威胁或使用武力的行为。”

1999年5月10日,法院对临时措施问题进行了庭审,听取了当事各方对案件的口头陈述。在其口头程序中,南联盟的代表对案件的主要内容作了陈述。其中两处与人道主义干涉有关:“2、针对南联盟使用武力是非法的”;“3、无论什么都不能使针对南联盟使用武力为合法”。

代表南联盟进行辩论的是英国著名国际法学者布朗利(Ian Brownlie)教授。他首先陈述的是对南联盟使用武力问题的立场:

1、对南联盟领土的攻击包含了继续违反《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项。

2、此次攻击不能因单独或集体自卫而正当(justified),况且它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

3、被告国提出的人道主义干涉的正当性(justification),不具法律上的依据性。

4、在任何情况下,空中打击的非法方式以人道主义干涉为依据都是无效的,被告国采取的手段,特别与其宣称的行为目标不相称。

5、一些人道主义干涉的主张对该学说作了概述,但它完全不适用于这次空中打击行动。

布朗利教授的主张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关于使用武力。北约国家此次使用武力的行动是违反国际法的。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中的规定。

《宪章》第2条第4项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但是,《宪章》并没有禁止所有的武力使用,而在两种情况下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一种情况是宪章第51条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在受到武力攻击时,“在安理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前,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另一种情况是安理会授权或采取的行动。《宪章》第42条规定,“安全理事会如认为第41条所规定之办法不足或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为,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另外,北约的行动还违反了《宪章》第53条第1项,即:“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

北约的行为即不属于自卫,又未得到安理会的授权,所以是对国际法的违反。

第二,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布朗利教授提出了质疑。他在上述第3、4、5点的主张都涉及人道主义干涉问题。

第3点表明,由于《宪章》中的上述规定,人道主义干涉不存在法律上的依据。

第4、5点表明了他对这一争议问题的看法。 第4点涉及战争法。传统国际法上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而有合法目的的战争是合法的。在这里布朗利强调的是,尽管北约使用的是空中打击的方式,并以人道主义为理由,这些都不能改变其行为的非法性。这种行为从一开始就是非法的,并不是造成了恶果才非法,如轰炸了受保护目标或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才非法。人道主义干涉并不能掩盖其非法的性质。这里,布朗利教授还提到了战争法中的相称性原则,即要求采用的手段应与宣称的目的相符。北约宣称其空中打击的目的是“人道主义”,但很明显,它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在第5点中,布朗利认为,一些国家的实践和学者的著作并没有说明存在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他承认少数国家和学者认为人道主义干涉是合法的,但他认为,北约的行动不是人道主义干涉,因为它没有一般的人道主义目的,而且“轰炸是从15,000英尺高空进行的,”这不是人道主义干涉的适当手段。此外,被告国家还“蓄意煽动科索沃的内乱”,这已背离了人道主义的目的。另外,北约早在几个月前就首先威胁进行空中打击,而且根本没有试图得到安理会的授权。

综上所述,布朗利教授对人道主义干涉的态度是:第一、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在法律上缺乏足够的支持;第二、北约国家的行为不足以证明是为人道主义目的的干涉。

最后,布朗利教授的结论是,“并没有证据表明有关使用武力的强行法原则已被其它的强行法原则所代替。”

(二)、北约国家的主张

面对南联盟的指控,北约国家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他们更多质疑的是国际法院的管辖权。然而,他们把自己行为的合法性放在南联盟的行为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上。南联盟在科索沃的暴行导致的难民潮对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人道主义干涉是必要的。

葡萄牙认为,“北约的干涉„„与在科索沃发生的暴行分不开。”“这种干涉是有目标的,首先是为了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对它的阻挠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对科索沃无助的人民的更大的伤害„„。”

此外,葡萄牙还提到,人道主义干涉受到已取得的人道主义目标的限制;北约的干涉仅仅是为了对安理会确定的政治目标的支持和避免镇压的升级和在科索沃的暴行,在那里,平民在经受苦难,它只能在南联盟停止暴行才能结束。

加拿大也提到了发生在科索沃的暴行,认为北约是对这种暴行作出的反应。

总之,北约国家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在科索沃发生了侵犯人权的暴行,所以“北约成员国不能对在欧洲心脏的另一场种族清洗坐视不管。”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代表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人道主义干涉的正当性。

法国代表举出了许多例子,说明南联盟过去和现在违反了灭种罪公约。

西班牙提到了“在科索沃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并引用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一段话:

“不论国际社会说多少个‘不要再做’,每一次,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塞尔维亚当局在科索沃的有组织地发动种族清洗的罪恶行径看起来只有一个目的,最大可能地驱逐或屠杀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

意大利为北约的行为辩解到:

北约军事行动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科索沃的阿族人是南联盟安全部队和特别警察进行的灭种行为的受害者。

对于南联盟请求的临时措施,北约国家也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英国代表指出,南联盟要求临时措施的目的是:“保护南联盟能腾出手来完成其计划的种族清洗运动,„„这是他们期望的效果。”

德国代表认为,北约的军事行动和其它的武力行动是目前唯一的对南联盟在科索沃暴行的限制行动。临时措施可以解释为对这些行动的限制,它会增加,而不是限制灭绝种族行动的危险。

至于北约军事行动在法律上的依据,比利时的发言比较明确。他们提出:

人道主义干涉与《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项是不违背的。因为北约的行动并没有干涉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虽然传统国际法把主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比利时认为,二者的地位应是同等的。关于主权和人权的关系,比利时代表引用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密执安大学的一段讲话:

“政府无权躲在国家主权的后面践踏人权或人民的基本自由„„但我确信,反对侵犯少数人的国际法规则正在慢慢出现,它将会,必然会优先于国家主权的事务。”

比利时代表还列举了一些人道主义干涉的例子,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些决议,认为,“安理会的决议为武装的干涉提供了不可改变的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北约国家除了强调行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外,对其法律依据并未做太多的说明。除比利时代表提到北约的行动符合《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项外,其他国家几乎都有意无意避开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北约对南联盟采取武力行动时并没有给自己找法律上的依据。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全国的电视讲话中就指出,北约采取行动的理由,是为了保护科索沃数以千计的无辜百姓免遭不断升级的军事攻击;是为了防止战争的扩大;„„是为了同北约盟友协调立场,维护和平。

这一事实本身表明,人道主义干涉在现有的国际法律体系中缺乏明确的支持,现有国际法也不可能为北约的行动提供足够的法理依据。北约的行动打破了旧的法律体系,并谋求建立新的体系。北约对科索沃的行动实际上完成了这个转变。

三、国际法院的命令和法官的意见

1999年6月2日,国际法院发布命令,以12票对4票拒绝了南联盟关于发布临时措施的请求。并认为对诉西班牙和美国的两个案件,法院明显缺乏管辖权。

法院的这项命令虽然是针对临时措施的,还不是就使用武力的实质问题作出判决或决定,但法院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就实质问题发表意见。命令的第16 —19段就涉及了人道主义干涉,其内容如下:

“16、然而,法院深切关注在科索沃的人类的灾难、生命的丧失和无数的灾难。这些形成了当前争端的背景。而且生命的丧失和人类的灾难在南斯拉夫的所有地区继续;

17、然而,法院深切关注在南联盟使用武力。在目前情况下,这种使用引起了国际法上的严重问题;

18、本法院注意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本法院根据宪章和法院规约在维护和平与安全中的自己的责任;

19、本法院认为,有必要强调本院的所有当事方都必须履行他们根据宪章及其它国际法规则的义务,包括人道主义法。”

以上四段话既没有提到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行为的事实,也没有对南联盟的行为作出评判。表达的是一种似乎很超然的、不偏不倚,又摸棱两可的态度。但仔细阅读,以下几点引人注意:

1、法院将“科索沃”和“南斯拉夫”作了区分;

2、“科索沃”发生的事情“形成了当前争端的背景”;

3、北约在南联盟的使用武力,引起了国际法上的“严重问题”。

4、法院特别提到了人道主义法。

从以上几点,可以捕捉到法院对此案的态度。

第一,正如特设法官Kreca在其反对意见中指出的,法院命令的第16段将“科索沃”和“南斯拉夫”作了区分。它表明法院高度关注的是“在科索沃的人类的灾难、生命的丧失”,而不是“在南斯拉夫所有地方继续的”灾难。这里的暗示是明显的,即科索沃的灾难是由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