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制因及路径
武汉商学院章心一
(武汉商学院,体育与马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56)指导老师:杨成助教
中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历史的有机统一。而高
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作为其最佳的传承途径之一,仍存在着学生积极性不高,体育项目匮乏等
问题。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发、数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
发展状况,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遭遇的问题及原因,并且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建立健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制因;路径Abstract:Traditionalnationalsportsareanimportantpartofsportsdevelopment.Chinatraditionalsports
culturehasadeephistoricalandculturalfoundation.AsoneofthebestInheritanceway,therearesome
problemsincollegetraditionalnationalsportsLearning.Themainreasonsarestudentlearnthetraditionalsports
lackofenthusiasmandcollegessetuptraditionalnationalsportispoor.Thepresentstudyiscarriedoutthrough
literaturereview,fieldtrips,dataanalysis,interview,questionnairesurvey.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of
traditionalsportsincollege,putforwardsomeproblemsandSolutions.Suggestionsincludesoundthetraditional
nationalsportssystemandarousesthestudent’senthusiasm.
Keywords:college;traditionalnationalsports;presentsituation;restraint;route
引言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门包含了体育性、民族性、传统性的综合学科,被各大高校引
进成为必备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历史价值和现
实意义。比起生活中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随意性和局限性,高校里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显得
更为重要。如何利用有利的资源,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将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不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1]项目种类繁多,包括有龙
舟、武术、毽球、太极、竹排、柔力球、摆手舞、抖空竹等等。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并兼具
竞技、养生、健美等作用。在高校的教学中,常常因地制宜,根据现有条件,整合现有资源,
发展相关运动。1.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操作性
民族传统体育一般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并且融合了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
人的传统习惯。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它逐渐发展,扬弃,已经形成一套融合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精髓
的较为完备的体系。正如我国体育史家孙金亮先生所说“我国民族体育呈现出东方文明的特
殊气质——竞技而又礼让,蛮劲而不粗野,力拙而不笨,技巧而求实,艺纯熟而不玄浮,热
情饱满而含蓄内涵,趣味横生而不庸俗。”[2]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
魅力,它的自身优势,加以现代化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提高,呈现出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
特点,有很强的操作性。2.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设施比较简单易得而且消耗较小,某些项目甚至不需要任何器材,
绝大多数的项目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学们喜于进行该类体育项目的尝试。并且多数同
学对专业的竞技体育不感兴趣,而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更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将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体育活动,使其更有趣味性。3.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
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个扩展思维,提升体能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然后
通过竞赛这一形式来检验学习效果,可以培养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譬如我校学生通
过参加省级摆手舞大赛和各级别的龙舟赛,以及四年一度的民族趣味运动会获得了全方面的
提升。这些比赛就对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发扬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
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问题1.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匮乏
表一高校开展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情况[4]
民族武术踢毽子踩高跷打陀螺赛龙舟舞龙狮风筝摔跤射箭如图一所示,虽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对丰富,但是真正成为高校课程的并不多。这说
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相对匮乏,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也有待改革。学生对课程的
理解不够,选择余地不大,都可能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陷入瓶颈。热门的项目学生蜂拥
而至,冷门的项目却无人问津,这种现象造成了各类资源极大的浪费。而采取强制性手段让
学生被动接受其他的项目反而会使学生对该项目产生负面情绪,适得其反,不利于课程的开
展。
2.大学生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
表二学生对教学过程评价[3]
表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调查[3]开设项目的学
校(单位:所)50182312216132714
从事教学的专业16591662510208
教师(单位:人)
具备的场43182312216132314地器材数
非常有新意有新意有点新意不太有新意没有新意
人数81012582
比例4.9%6.1%7.3%31.7%
50%
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比较感兴趣不太感兴趣不感兴趣
人数1218245258
比例7.3%11%14.6%31.7%
35.4%如表二和表三所示,大对数学生对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并不满意。多数人认为教
学没有新意,对课程内容也不感兴趣。由于学校规定了教学项目,大家不能自主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体育项目,于是产生了学生参与度小,评价差等一系列十分普遍的问题。学生不能直
接的认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就不能形成健康积极的体育价值观,为民族传
统体育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速度慢、地域性强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中,体育项目十分稀少。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
点,每个学校基本都有自己学校的特色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地域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一般都会选择适合本地区人文和地理环境的民族传统项目应地制宜的发展高校民族传
统体育。这种带有某种地域特点的传承方式使得高校传统体育的发展范围过小,又因各类项
目联系性不高,各自发展而出现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制因
(一)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与西方体育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心
态也发生了变化。西方体育占据了体育事业的绝大份额,体育统一标准的西化也在一定程度
上趋使我们用西方体育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田径类的竞技体育让同学们投入
了更多的精力,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仅仅是靠自身的娱乐性来吸引同学参与,并且民族传统
体育缺少一种无形的推动力,让同学们长期坚持到其中去。在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主流的
现状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更加难以推广开来。
(二)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虽然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面广,发展速度快,但是多数普通高校的重点仍然放在“竞
技运动”的教学模式上,对民族传统体育不够重视。学生难以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认为
所学没用,这一类体育与现实生活的发展没有什么关联性。由于学生和老师的思维都禁锢在
旧的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上,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产生了脱节现象。学校体
育被西方体育占据阵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少,教学实施力度不到位,学生不配合等问题就
应运而生。
(三)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
由于种种原因,专业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老师寥寥无几,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专项
研究就更是稀少了。多数高校仅仅利用“兼职”老师,将民族传统体育当作选修课程或兴趣爱好供学生们学习。这种教师资源的稀缺性严重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难以形
成学术群体。而民族体育理论基础的薄弱使其缺少良好的学术环境及氛围,有关知识更新缓
慢,这也增加了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难度。
(四)高校内可供大学生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少
先考虑老师的水平以及学校条件的好坏使被选入教学项目的民族传统体育少之又少,学
生在选择项目时,缺少选择的自主性和任意性。这样,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氛围就缺少主动
性,不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必然会削减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使其
更难发展。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
(一)深化改革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工作
丰富和加深学校体育教学的内涵,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培训体系,以点带
面,使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教学能够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
过程中,淡化西方运动的教学模式,树立东方文化的民族思想。拓展课程资源体系,充分利
用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其他资源的客体作用,强化概念,
强化教学,从制度上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在大学校园的发展。
(二)改革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
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的相应课程,应加强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改造、扬弃,根据
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地选择教学内容,从而电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该类体育课程
资源的开发,指导学生,让他们依据自身的兴趣、好奇心和对项目内容的了解而先进行选择,
再由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应停留在表面。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在体育
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上同样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
(三)让民族传统体育与各种体育活动相结合
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参加竞赛等活动要求,能够激发他们的求胜欲
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自觉地学习、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体育
活动的乐趣,寓教于乐。当学生感受到由自己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一种成就感就会形成一
种激励,促使他们不断练习,让成绩不断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甚至可以让民族传统体育
与高校开展的晨练、课间锻炼、阳光体育等活动相结合,让民族传统体育潜移默化的进入到
学生的生活之中,促进其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