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r7年11月第9卷第6期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如Hm8lof嚣蝴黟珏unive鹅i秘(Soci越Sci髓∞E救i鳓>N0v..200r7Vo王.9No。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观
王露璐
(江苏大学入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马克思、思播裁、列宁以唯物史瑰翡基本原剩对爱溥、婚姻、家庭领域的道德问题进
行了深入分析,在爱情的本质及道德基础、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的
虚伪性和堕落性、共产主义社会爱情婚姻家庭荧系中的道德要求、婚姻的离异及其道德要求等震题土提虫了诤多精辟的观点,也为我镌提供了磊磷蔽识爱暗婚姻家庭道德的蘩要理论资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爱情;婚姻;家庭;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04(2007)06~0022一04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其经典著作中,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秘历史唯物主义的稃学方法,对爱
情、婚姻、家庭领域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
一、爱情的本质及道德基础
在爱情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的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愚对爱情本质闯题的谈
识,是其整个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观的逻辑起点。舄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就开始扶人的社会性本质来探索程理癣两性
关系的本质。他认为,两性关系是“人对人之间的直接的、囊然的、必然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
入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彳孑为,或
者,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他的人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
囱然。这种关系还表瞒,人具有的需要在何种程
度上成为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别人作为人在何种
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了露要,健作力个人的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鞋汹一钟。他进
一步指出:“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枧能。但是,如果加以捶象,使这些规能脱离人
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
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271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爱情虽然吴鸯自然
的基础,但其本质是社会性的。基于这一认识,一方面,马克思反对中世纪以来基督神学宣扬肉
体罪恶懿禁欲主义混点,强调爱情的感性特点;另
一方面,他同样反对将爱情等同于纯粹生理的、本能的性欲,强调爱情中的道德与理性因素,认为性
於诱惑和冲费应辫受天的遂德程理性意志的
支配。
恩格斯将爱情姻结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磷酌关系蜓2】234。袍考察了入类社会家庭
形式随生产方式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并从现代性爱的平等互爱前提、双方结合的理想以及性交关
系的评价3令方蘧,深刻揭示了爱情的道德内涵。
“第一,性爱是以所爱者的对应的爱为前提的,从
这方蘧说,妇女处予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褥在古代的恧洛斯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
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
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为了髓彼此结合,
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作孤注一掷,而
这种事愤在古代充其量只是在逶奸的场合才会发生。最后,对于饿交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人们不仅要问: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
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爱穰对应的爱恧发生的?”‘2】嚣
列宁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爱情本质问题的基本思想为基础,批判资产阶级的恋爱观,并提出
无产阶级恋爱观的道德要求。他抨击了十月革命
f收甍曩期】20∞一09一菸【俸者篱奔】王露璃(19酚一),女,巍苏镇江入。弱教授,法学博士,获事稔理学耩究。
万方数据芏鬻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观23
后苏联流行的“杯水主义”理论∞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性凌,认失,“在性生活上,不仅应
该考虑到单纯的生理上的要求,而且也应考虑到
文化上的特征,看它们究竟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蜓3j耱。绝还论述了恋爱中筋道德要求,并强
调,“恋爱牵涉到两个人的生活,并且会产生第三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这~情况使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被会的责任《3】嚣一。这种“社
会关系”和“社会责任”,正是恋爱中所包含的道德关系积道德责任。
二、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性
马克思和恩格疑认为,婚姻家庭领域中的道
德是历史地产生、发展并发撵作用的。愚格斯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有3种不同的婚姻形
式,郢群婚制、对偶婚裁、专偶翩。在群婚涮和对
偶制的条件下,现代的爱情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成为婚姻的基础,因此,“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
到个人的性爱的”,“在整个丧代,婚姻鎏|;是由父
母为当事人缔结的,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
客褒的义务;不是婚妪的基础,露是婚姻的辫搬物”【2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恩格斯肯定专偶
制婚姻家庭的产生是人类婚姻家庭史上的道德进
步,因为它“第一次造成了一种可能性”,鄹在它的基础t发展起来的“整个过去的世界所不知道
的现代的个人性爱”旧坩7。
但是,恩格巍强调,专偶裁尽管为巍代酶性爱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在阶级社会,这种可能性却
不可能变成现实。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
管人们意识裂“兰事入双方懿耀互爱慕瘦当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很事实上,男女的结
合仍然是以政治、经济条件为蒸础的,婚姻往往演变力一种交易。委逡为如此,愚格斯一针见蛊绝
指出,“买卖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
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致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丙且不是穰据毽们酶个人
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州2J丌。因此,无论是封建制度下对婚姻自主的公开否定,还
是资产阶级所标榜鹣“婚姻鑫囊”,其实旋都是私有制条件下剥削阶级道德在婚姻家庭关系上的
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入们在婚嬷家庭关系上岿然有不露兹道
德观念,不能脱离历史条件对其进行道德评判。马克思曾批判瓦格纳的《尼贝龙根》歌词对原始
时代的完全瞎勰,并指函:“在原始时代,姊妹曾
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2】33。恩格斯强调,不能完全以现代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去理解
野蛮时代戆“杂乱的性交关系”,应当看到,。现在
或较早时期通行的禁规在那时是没有效力的”B拇‘。恩格兢还指出,尽管个体婚制是一个伟
大的历史进步,但“任何进步同对也是相对的遗步,一嫂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贱人的痛苦
和受压搀两实现的”,“l墨时性交关系的相对纛
由,决没有随着对偶婚崩或者甚至个体婚制的胜利而消失”,相反,如同“文明时代所产生的一切
都是鼹重的、日不应心的、分裂为二的、对立的一
样:一方面是专偶制,另一方面则是淫游制以及它的最极端的形式——卖淫”【2J64。
三、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的
虚伪性和堕落性
马克思帮愚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浆婚姻家庭关系完全是以财产关系和金钱关系为转移的。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在资本主义
社会,“维系家庭的并不是家庭酶爱,露是隐藏在
财产共有这一外衣下的私人利益蚍41。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更为明确地指出:“资
产除级撅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辣脉憨谣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口巧。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分析了
当时资产除级中天主教霸赫教懿婚姻缔结方式,指出:“在这两种场合,婚姻都是由当事人的阶级
地位来决定的,因此总是权衡利害的婚姻。这种权衡利害的婚娲,在嚣稃场合都往往变为最罄鄙的卖淫——有时是双方的,而以妻子为最通常。
妻子和普通的娼妓不同之处,只在于她不是像雇德女工徽计件王佟那样出租自己的身体,两是挺
身体一次永远出卖为奴隶¨2J69。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所谓“婚姻自由”,
并强调,与资产泠级粳反,在无产酚缀中溺发展?一种新型婚姻家庭关系。他指出,“按照资产阶
级的理解,婚姻是一种契约”,“这种契约那时禚
①这种“杯水主义”璃论认为,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性的接近应该成为像喝一杯水那样简单平常的事。
万方数据24江苏大学学摄(被会辩学舨)20簖年第6期
形式上是自愿缔结的;没有当事人双方的同意就不能解决问题”。但事实上,“人人都非常明白,
这一弱意是如何取德懿,实际上是谁在订立婚约竹【2】镌。他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的“婚姻自由”
仅仅是“在字面上,在道德理论上以及在诗歌描
写上”,“统治阶级仍然努众所周褥的经济影响掰
支配,因此在他们中间,真正自由缔结的婚姻只是例外,而在被统治阶级中间,像我们所已看到的,
这种婚姻却是逶铡《2》一。无产阶级一凭所有
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婚姻家庭关系与以往私有制条件下的“专偶制”有着本质区别,因为
“在这里没有任何财产,两专髑裁程男子的统治原是为了保存和继承财产而建立的”。因此,“无
产者的婚姻之为专偶制,是在这个名词的词源学意义上说的,决不是在这个名词的历史意义上说
的”[2m。
四、共产主义社会爱情、婚姻、
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马克悉翔恩接簸认势,爱情翻婚姻的真正统
一,只有在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他们在《共产党宦言》中指出,“由私有制所产生的现代婚姻的磁耪基础,邸妻子莰赖丈夫、孩予依赖父
母”,在“废除私有制和社会负责教育儿童”的情况下,也会消灭。这时,“两性间的关系将成为仅
仅和当事人有关瑟社会无霉予预的纯粹私人关
系”【2狲。恩格斯更为明确地指出,在私有制消亡以后的未来社会中,婚姻的基础将是性爱即爱情。
也只有在共产主义享±会制度下,方毖真正实现泼
爱情为唯一基础的婚姻。这是因为,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财产关系后,对人们选择配
偶有匿大影响懿经济因素裙应地被清除。裂那时。“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
粪歪的爱情以终,也永远不会焉盎于其他某种考
虑而委身予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簧身于她所爱的男予吡2]31。同时,随着生产资料
转爨社会所有,“私人的家务变为李±会的事韭。
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情;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这
就潢除了在今天“妨碍少女毫无颓虑翘委身于所爱的男子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既是道德的也
是经济的因素州2]74。在这种情况下,两性的结合
“除了裰互的爱慕以外,就秀巍不会有别酶动槐了”【2瑚。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
姻关系的发展必然使“真正懿专馁剃”婚姻形式
得以普遍实现。针对攻击共产主义社会是“公妻制”的言论,他们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
社会的褒象,瑷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懿充分表凌。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
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
正好相反,它要漓灭公妻制”强】獬。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预见,现代的专偶
制家庭,“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丽发展,随着社会
的变纯两变化”,“它还能够有更进一步的改进,直到达到两性的平等为止”【6】。恩格斯指出,建
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古典的专偶制”是一种以
男子的统治和财产继承为特征的婚妪形式,它必然伴随着公开的或变相的多偶制。而在剥削制度消亡后的共产主义享士会,古典的专偶制隧着其财
产基础的消除而消亡,建立在公有铺和翳女平等基础上的“真正的专偶制”,“不仅不会消失,而且
耜反她,只有那时它才能十足她实现”。这是因为,“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雇佣劳动、无产阶级、从而一定数量的——用统计方法可以计
算出来的——妇女为金钱两献身的必要性,也要
消失了。卖淫将要消失,雨专偶制不仅不会灭亡,而且最后对于男子也将成为现实蚍2J『74。
五、婚姻的离异及其道德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论述婚姻自由问题
时一致认为,婚姻囊由不仅包括结婚麴自由,也包括离婚的自由。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论离婚法
草案》中,阐明了在~定条件下离婚现象的合理
性。拖指出:“离婚无非是宣布某一婚姻是已经
死亡的婚姻,它的存在仅仅是一种假象和骗局。州5J348恩格斯认为,应当打破由专偶制赖以产
生的经济状瑟所导致翡“婚姻鲢不可解狳性”,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含乎道德。
不过,个人性爱的持久性在各个不露的个人中闯,
尤其在男子中间,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
会使离婚无论对予双方或对予社会都成为幸事。
只要使人们免于陷入离婚诉讼的无益的泥污才一好州2Jsl。列宁也指出:“离婚自由并不意味着家
庭关系‘瓦解’,反覆会使这种关系在文髓社会中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