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立性量表编制摘要:当大学生进入大学,就从一定层面上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这是我们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独立,一般指不依靠他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
因此,本量表将大学生独立性定义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受外部的干预、控制和支配,能够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能力。
本文以各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对其进行了调查。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从生活独立性、学习独立性和心理独立性这三个个维度进行了问卷题目的编制、描述和分析,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独立性。
【关键词】大学生独立性生活独立性学习独立性心理独立性量表编制1 前言个体的独立,是指个体一般指不依靠他人,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独立的见解努力去克服和解决问题。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一方面,进入大学后,挣脱了父母、中学老师的管理和约束,因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很明显的所谓独立性,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渴望已久的愿望实现了,他们强烈地要求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独立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放心大胆地去探索、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
在生活学习中,他们激烈地阐述自己的主张,希望自立自制,乐于组织自己的活动,喜欢和同龄人探讨问题,但又不喜欢别人过多的指责和干扰。
在某种意义上独立了。
这样的独立只能说某种意义上的相对独立而不是完全独立。
但另一方面,由于在我国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呵护,包办式地照顾孩子的一切,控制或替代孩子做几乎所有的决定;中学教育又是老师制定统一的复习进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教学计划走,被老师一直“推”着走进了大学;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鲜明的社会取向,强调集体为先,社会价值至上,独立的个体几乎不存在,这培养了中国人服从、依赖、敬畏权威的心理特点,正式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弊端以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许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中缺少独立性。
离开父母后,以前被人照顾的环境一下子没有了,没有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自己,也没人管你学还是不学,高校按照成人的方式对待大学生,一切都要靠自己独立地对事情进行判断与取舍。
这对于从小到大被父母和老师“抱”着走惯了了、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大学生们来说真可谓困难重重,面对大学校园赋予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空间,他们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这种独立的个体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的保护,往往会感到惶恐,无所适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如求职过程中胆小、怕事、怯场,遇到困难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碰到问题缺乏主见。
因此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困惑、迷茫,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处于适应不良状态,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独立并不是不需要老师、家长或者任何朋友等的帮助和指导。
独立也并意味着不与人交往或不合群,真正的个体独立,是指个体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他人,也需要个体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
对大学生来说其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政治思想和心理上。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当代大学生独立性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
2 方法2.1 方法将录入SPSS中的数据首先通过相关法进行项目分析,将各个题目的得分以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删去题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3的题目。
然后对剩下的题目的得分做了KMO and Bartlett's Test,结果Sig.<0.05。
接着做因子分析,在做因素抽取时,把因子数定为3,再采用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因子荷重方面把绝对值小于0.3的题目去掉。
将所剩题目作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题目。
接着进行结构效度的探讨。
由于是人格问卷,因此只探讨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
隔一段时间后对新编问卷正式版进行问卷施测,做完因素分析后,采用维度相关法来探讨效标关联效度这个方面。
2.2 被试第一次施测在网上对广东等17个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
共162人,其中男73人,女89人。
第二次施测在网上对广东等17个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
共43人,其中男14人,女29人,参加第一次测试的人没有参加第二次的测试。
2.3 程序问卷编制初期,我们在对众多文献阅读之后进行了概念提出。
根据吴微微(初中学生生活独立性培养),王玉祯(当代大学生独立性调查研究),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的资料进行整合,进行理论构建,提出了四个维度。
参考埃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量表其中的依赖性分量表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附加量表中的依赖性量表进行问卷题目的编制。
共分了4个维度,共50道题,采用了李克特5点量尺。
于5月28号放到网上对进行试测,为保证被试的基本权益,我们了采取匿名的形式,对广东,河南,湖北,北京,江苏,陕西,湖南,吉林,辽宁,山西,江西,上海,天津,福建,甘肃,河北,重庆等17个地方进行测试,为期10天。
收回问卷后,我们首先通过相关法进行项目分析,删去总分小于0.3的题目,接着对剩下的题目进行因子分析,在做因素抽取时,根据因子解释力把因子数定为3,再采用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因子荷重方面把绝对值小于0.3的题目去掉。
将剩下的题目作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题目。
这次问卷共分了3个维度,共20道题,依旧是李克特5点量尺。
接着进行结构效度的探讨。
由于是人格问卷,因此探讨了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
进行题目的修订。
于6月12日放到网上再次进行测试,依旧面向17个地方的大学生。
为其5天,于6月19号收回问卷。
再次进行因素分析,然后采用维度相关法来探讨校标关联效度这个方面。
关于校标问卷,我们是根据卡特尔16PT测试量表,将其中的有关独立性的题目抽出来编制出一份校标问卷,共有10个题目,3个维度,数据是从做独立性问卷的第二次测试的同一批人那里得来。
3 结果3.1大学生独立性问卷的因子结构和项目分析将录入SPSS中的数据首先进行项目分析,使用的是相关法,将各个题目的得分以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 ,从所得的结果中将相关系数小于0.3的题目删去。
结果显示,2、3、4、6、11、12、13、14、15、16、17、19、22、23、26、28、30、31、34、37、38、39、42、43、44、45、48、49、50这29个题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3,所以删去这些题目。
然后对剩下的题目的得分做了KMO and Bartlett's Test,结果Sig.<0.05,因此可以做因子分析。
接着做因子分析,在做因素抽取时,把因子数定为3,再采用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因子荷重方面把绝对值小于0.3的题目去掉,所得结果如下表1:表1F1 F2 F3 Extractiond8 .614 .427d25 .586 .432d5 .585 .361d47 .585 .401d24 .560 .354d40 .555 .319d33 .535 .304d20 .470 -.307 .465d21 .744 .573d9 .672 .452d10 .625 .446d27 .591 .352d46 .399 .303 .348d29 .393 .202d1 .369 .250d36 .688 .475d35 .661.452d41 .486.525.533d7 .506.330d18 .477.257d32 .396.210解释方差19.159 11.772 6.883F1、F2和F3为新编问卷的三个因子由表1可知,所编制的独立性问卷可以分为三个因子(维度)。
第46个题目对每个因子的贡献差别不大,可以删去该题目;由于问卷所剩的题目不多,第20题和41题就留下。
对剩下的题目再进行一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子的贡献的累计解释方差为38.294。
因此,所剩的题目就作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题目,第8、25、5、47、24、40、33、20题作为第一个维度;第21、9、10、27、46、29、1题作为第二个维度;第36、35、7、18、32题作为第三个维度。
因素分析后进行因子命名,第一个因子中第8题和第25题的因子荷重较大,所以根据这两题进行第一个因子的因子命名——生活独立性。
第二个因子中根据第21题和第9题(因子荷重较大)进行因子命名——学习独立性。
第三个因子中根据第36和35题(因子荷重较大)进行因子命名——心理独立性。
隔一段时间后对新编问卷正式版进行问卷施测,将得到的数据录入SPSS中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做了KMO and Bartlett's Test,结果Sig.<0.05,因此可以做因子分析。
然后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如下表2:表2F1 F2 F3 Extraction Sums ofSquared Loadings 16.034 13.058 11.630Rotation Sums ofSquared Loading 14.584 13.096 13.042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正式版的问卷的累计解释方差为40.772,因此说明正式版的问卷的解释力不高。
3.2大学生独立性问卷的效度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后,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探讨,主要采用维度相关法来探讨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这两个方面。
结果如下表3、表4:3.2.1结构效度表3F1 F2 F3F1 1 .127 .199F2 .127 1 .099F3 .199 .099 1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子表3是对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素采用进行维度相关法探讨本问卷的结构效度,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大,本问卷的结构效度不够好。
3.2.2效标关联效度表4F1 F2 F3 F4r sig. r sig. r sig. r sig.F1 1 - .127 .430 .199 .212 .182 .255F2 .127 .430 1 -- .099 .537 .049 .761F3 .199 .212 .099 .537 1 -- -.272 .085F4 .182 .255 .049 .761 -.272 .085 1 --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F4为效标问卷的因子。
从表4中可以看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与效标问卷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相关系数都较小,sig.的值都大于0.05,因此,本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不够好。
由于本问卷属于人格问卷,所以接下来对问卷的信度的探讨只探讨同质性信度(α系数)。
但是由于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一种粗略估计方法是求测验的分半信度,所以在对数据处理分析时,就用分半信度代替同质性信度,结果如下表5:3.3大学生独立性问卷的信度3.3.1同质性信度(α系数)在SPSS中计算α系数,操作为:analyze-scale- reliability analysis,在对话框中选择Alpha即可,所得结果如下表5:表5F1 F2 F3α系数.7000 .4419 .6332 Standardized item alpha .7110 .3918 .6497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子从表5中可以看出,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子的α系数都不高,没有达到0.8以上,所以新编问卷测试版的同质性信度不高,问卷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