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章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输配水技术课件
第5章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输配水技术课件
二、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 目前在雨水管渠设计中,径流系数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 种类确定的经验值 不同性质地面覆盖情况组成的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
av
Fi i F
F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全部汇水面积(ha)
进口段长度一般不小于3m,应选地形和地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四、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5、排洪明渠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2)出口段 :应布置在不致冲刷排放地点的岸
坡,因此应选地质条件良好地段并应采取护砌措 施。出口段宜设置渐变段。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四、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5、排洪明渠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3)连接段;1)不能走直线时应保证转弯处有 良好的水流条件,以免冲刷。 a 平面上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一般不应小于5-10 倍的设计水面宽度 b 外侧沟高除考虑水深及安 全超高外还应增加内外水位差的1/2
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推理公式 1.地面点上产流过程 2.流域上汇流过程 假定:a 降雨在汇水面积上分布均匀
b 径流面积的增长速度是常数 c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全部形成径流,即径 流系数为1
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推理公式 2.流域上汇流过程 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将雨水 径流从流域的最远点流到出口 断面的时间叫集流时间。
在设计中也可采用综合径流系数,有相关表格可查
表16.5
三、设计暴雨强度q的确定
1、重现期P的确定
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暴雨强度大, 相应设计流量大,选用的管渠断面大,安全 性好,但不经济;反之,经济但不安全。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汇水面 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 气象特点确定,一般选0.5-3年,对于重要干 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宜采用较高的重 现期,一般用2-5年。
2、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 ①降雨量
②降雨历时
③暴雨强度
④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⑤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
第一节 雨量分析
①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降雨的绝对量,即降雨
深度(H),单位mm。也可用单位面积 降雨体积(L/ha)表示。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 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 月平均降雨量: 年最大日降雨量:
1、洪水调查法(需要重视):深入洪水现 场,勘察水位痕迹,推导发生的频率,然 后用流量变差系数和模比系数法,将调查 得到的某一频率的流量换算成设计频率的 洪峰流量。
2、推理公式法
3、经验公式法(地区性很强)
以上三种公式的详细讲述见水文学相关内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四、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1、排洪沟的布置应与厂区总体规划密切配合,
P 1 Pn
第二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雨水设计流量是确定管渠断面尺寸的重 要依据,因此合理确定雨水设计流量是设计 雨水管渠的重要内容。
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推理公式
Q ψqF
Q —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 —汇水面积(ha)
q —设计暴雨强度
与公式相关的四点解释: 1.地面点上产流过程 2.流域上汇流过程 3. 公式推导 4. 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3.从汇流过程分析最大径流量的产生 从图上可看出,相应于集流时 间的全流域面积参与径流为最大径流。 但从雨量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 ψqF
可知,雨水设计流量与汇水面积和暴雨 强度都有关系,而汇水面积随集流时间延长增大, 暴雨强度随集流时间延长减小,所以要想得到一 个最大设计流量,就要找到二者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通过极限强度法研究发现,汇水面积随时间的增大 速率比暴雨强度随时间的减小速率要大,所以结论是:当降
一、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的特点
4、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 确定,建筑密度高,交通量较大的地区,一 般用暗管;在埋深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地区, 可采用盖板渠排水;郊区建筑密度小的地方 可采用明渠。
一、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的特点
4、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 确定,建筑密度高,交通量较大的地区,一 般用暗管;在埋深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地区, 可采用盖板渠排水;郊区建筑密度小的地方 可采用明渠。
⑴地形坡度变化大时,干管布置在地形较低 处和溪谷线上
⑵地形平坦时,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
⑶管道接入池塘和小河时,出水口构造简单, 可采用分散出水口布置形式;当河流水位变 化很大时,出水口构造复杂,采用集中出水 口
一、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的特点 2、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3、合理布置雨水口, 一般在街道交叉路口 的汇水点和低洼地区设置雨水口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一、概述:
1、在沿江和沿河城市,为了不占和少占 良田,工业和民用建筑不断向山洪和河 洪区域内发展。
2、排洪沟(排除山洪):位于山坡下的 城镇,除即时排除建成区内的暴雨径流 外,还应即时排除建成区之外、分水线 之内沿山坡倾泻而下的山洪流量;排洪 沟修建在工厂和城镇受山洪威胁的外围, 开沟引洪,排入水体。
Q Agv VCg RgI
C
1
gR
1
g6
n
Q—流量(m3/s)
A—过水断面面积(m2) v—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管底坡度或水面坡度)
n--管壁粗糙系数,与管渠材料有关
C —流速系数或谢才系数
(1)避免把厂房和居住建筑建在山洪口上 (2) 避免穿越铁路、公路等构筑物 (3)布置在厂 区和居住区外围靠山坡一侧,避免穿绕建筑群。
2、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修 整。
(1)原有山洪沟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应尽量 加以利用 (2)不能利用时,避免大改大动,宜 进行修整。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雨水管径
200 300 400 450 500 600 ≥700
最小设计坡度% 0.5 0.3 0.2 0.18 0.15 0.12 0.1
污水管径
20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1200) 1400
(1500)
最小设计坡度% 0.4 0.3 0.15 0.12 0.1 0.08
统一考虑 2、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修 整。 3、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 4、排洪沟采用明渠还是暗渠根据具体条件决定。 5、排洪明渠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1)进口段 (2)出口段 (3)连接段 6、排洪沟纵坡的确定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四、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1、排洪沟的布置应与厂区总体规划密切配合, 统一考虑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6、排洪沟纵坡的确定 8、排洪沟最大流速的规定:铺砌不同,最大流 速不同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五、排洪沟的设计计算:
采用匀速流计算公式,对新建排洪沟,首先假 定排洪沟水深、底宽、纵坡、边坡系数,再计算 排洪沟能通过的流量,若流量与设计洪峰流量误 差大于5%,则重新修改水深值,直到数据合理 为止。若是对原有排洪沟的过流能力进行校合, 则上述假定参数都为已知条件,直接代入公式就 可以了。
四、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3、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
4、排洪沟采用明渠还是暗渠根据具体条件决定:
一般最好用明渠,但需穿越市区时可用暗渠。
5、排洪明渠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1)进口段 :1)排洪沟直接插入山洪沟,接 点为原山洪沟的高程,适用于排洪沟与山洪沟夹 角较小 2)以侧流堰形式作为进口,将截留坝 的顶面作成作成侧流堰渠与排洪沟直接相接。适 用于排洪沟与山洪沟夹角大且进口高程高于原山 洪沟沟底的情况。
雨历时等于集流时间即全流域面积参与径流时,产生最大 径流量。
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4. 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4. 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3. 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结论: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等于该管段承 担的全部汇水面积和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而 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则是相应于该管段设计 断面的集水时间的暴雨强度。由于各管段集水 时间不同,所以设计暴雨强度也不同。
第5章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第一节 雨量分析 第二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第三节 雨水管网的设计和计算 第四节 排洪沟的设计计算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雨量分析
一、雨量分析 1、雨量分析的目的:通过对降雨过程的多年 (>10年)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找出表示暴雨特 征的降雨历时、暴雨强度与降雨重现期之间的相 关关系,作为雨水管渠设计的依据;
5、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径 流
二、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参数
1、设计充满度:满流,h/D=1,明渠超高≥0.2m,街道边沟超 高≥0.03m.
2、设计流速:雨水管最小设计流速0.75m/s,明渠0.4m/s;最大设 计流速金属管10m/s,非金属管5m/s。
3、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与合流管道最小设计管径 300mm,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200mm。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二、设计防洪标准:
1、为了准确、合理的拟定某项工程的规 模,需要根据该工程的性质、范围以及 重要性等因素,选定某一频率作为计算 洪峰流量的标准,称为设计防洪标准, 一般常用重现期来衡量标准设计防洪标 准的高低。
§3-5 排洪沟的设计和计算
三、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一)排洪沟属于小汇水面积的排水构筑 物,以推求洪峰流量为主,对洪水总量和 过程线不作研究。
②降雨历时
降雨历时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 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t), 单位min或h。
降雨历时从自记雨量计上读得。 ③暴雨强度